..续本文上一页创造的意味,它富有提升精神生活水准和心智成长的效果。
禅家对工作与休闲的态度是一元的,禅者把工作当做是一种生命的展现,一种悦乐,所以在工作中享有悦乐。他们强调苦行的工作和生活,却又甘之如饴。这一点是值得现代人重视的。现代人普遍把工作视为一种负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心理上却又急于逃避工作的负担与痛苦。结果工作成为生活上的重负,汲汲于完成或获得报酬时寻找娱乐,而消遣本身又是一种时间的消耗,一种激情的刺激和麻醉。因此,人总是在心灵上不悦乐的时候,才急于寻找消遣。
禅者把工作当成一种实现生活的悦乐。这从唐朝黄檗与临济两位禅师的对话中看得出来。有一天临济在田里工作。黄檗也到田里来。临济手拄著锄头,目迎著老师,一句话也没有说。黄檗望著缄默的辫子说:
“我看这家伙大概累了。”
临济回答说;
“老师,我连锄一下都没有,怎么会累呢?”
这时,黄檗举起禅棒对临济打了过去,禅师对弟子挥棒有时是警语,有时是肯定的,有时是否定的。临济及时接住棒子。往回一送,教师却跌了一跤。在旁的侍僧连忙扶起老师,口里责备著临济的不是,熟料老师部起来,却教训了侍僧。这时,临济继续的工作,并说:
“他方火葬,
我这里活埋。”
临济把工作与休闲的对立活埋了,把与生活疏离的勉强活埋了,也把为著贪婪和虚假的强迫性工作活进埋了。现在剩下的正是笃笃当当的生活与工作。
教师是要把教学当做一种生命的展现。这展现固然需要力气,需要承担,但是他悦乐的。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表现的正是他所说的“学不厌,教不倦”,现代教师,也应具备这种襟怀。
我认为人若为著贪婪和占有而工作,他的工作就会变得艰辛;如果为著爱和布施,为著服务,为著实现生活之崇高意义,那就不会是一种辛苦。
当然,我们不可能只有工作而没休闲,因为人的体力、心力和知识能力都有时而穷。因此,休闲正是恢复活力,再创造和增进悦乐的最好方法。禅者也有休闲,他们在散步中休闲,在行脚参访中休闲,在此处逗趣中休闲,在相互切磋中休闲,在师生欢聚中休闲。
禅法是“一切现成的”。禅家认为吃饭睡觉都是休闲,而休闲也是生命的展现,所以说:“处处是道。”诚如大珠禅师所说,许多人是不懂得生活之道的,因为他们吃饭时不好好的吃,却百般挑剔,睡觉时不好好睡觉,却千般计较。人一旦学会挑剔批评,生活即刻变得乏味浮躁。
休闲的悦乐,决定于一个人的态度,如果以欣赏的角度去郊游,自然处处喜悦;如果是用寻找快乐的态度去郊游,那么败兴而归的可能性就很高了。休闲必先让自己的急躁之气放下来,抛开工作,放下万缘,好好去欣赏音乐,去作一趟旅行,去看一位朋友。
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情趣,你可以学习园艺、插花、棋艺、歌咏等等,在这些尘事中,你很容易品味到绝妙的禅喜。内子喜欢花,所以学插,一盆花插好了,即现在意盎然,给家里带来无限的乐趣。我们一面欣赏,一面观玩,眼下似乎有著无限的景致;在我们的眼里,真有赏识著山河万朶之妙。我很喜欢把内子淘汰下来的旧花,加以整理修剪,重新插莳起来,骤然枯萎的花再现生机,它给我们一种一念万千的悦乐。
沏茶是悦乐的,歌唱是悦乐的,聊天逗趣也是悦乐的。只要你能放下一切尘缘,点点滴滴都足以令人赏心悦目的。
教师除了上述的休闲之外,最得天独厚的就是带著学生郊游或参观旅行,甚至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或田野调查研究。这使学习与休闲完全的融合,在教学上有特殊的效果。《论语》中记功曾晳的一段话说: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了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教师若能把握这种情趣与精神,在闲暇假日,安排休闲式教学,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情趣和互支关系,就会变行活泼亲切。
禅家认为工作是实现,放下工作也是实现;工作时是承担,放下时是休闲。人必须有一分醒觉,才能回归到生活与工作之中,享受到见性之乐。诚如唐朝的禅者陈道婆,当他看到樵夫们每天忙忙碌碌年山砍柴,生活成为沉重的负担,丝毫享受不到悦乐,于是他说:
“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
人人各怀刀斧意,未见山花映水红。”
教师每天要留校七小时,每周要上十几二十个小的课,批作业,改考卷,很像高坡平顶的采樵翁,忙得很。但是,忙中确实也有许多值得你悦乐的事,当你走入学生群里,看到他们的活泼与欢颜,你也会骤然年轻起来,快乐起来。而关键就在于你必须关怀他们,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生活情趣。
最后,我要从禅家所谓“菩提日日长”的观点来看休闲。一般人以为休闲指休息、运动和玩乐。事实上,休闲包括参与社会活动,人际的联谊,以及学习。三者之中以学习对现代人而言最为重要。
现代社会变迁迅速,个人需要不断的学习,各领域的新知层出不穷,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进修,很快会跟不时代。专家们指出,学术和知识也有半衰期。所谓半衰期是指它的实用性衰退到一半。有些人认为法律的半衰期是二十年,医学的半衰期是十年。所以,一个人必须克克业业的努力学习新知。而休闲时的学习,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得上时代潮流的喜悦。
如果一个教师一离开学校,除了教科书之外,没有从休闲中开辟学习的管道,五年到十年之间就失去其大学毕业的水平或优势。利用休闲学习,可以令你保持青春活跃,不时接触新知,是悦乐的来源。依我的观察,多数老年人所以变得沮丧和彷徨,正因为他们没有继续学习的结果。如果你想保持悦乐,一定要经常抽空学习。
教师如果能够每天抽出三十分钟札札实实的念书进修,一年三百六十天就有了一八二小时;你仔细算算,每周上班六天,平均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约五小时;加以换算,一八二小时相当于三十六天。也就是说,你比别人多用功了一个月零六天。如果你真能利用休闲学习,它将带给你更多的丰足感和悦乐。禅家认为精进能生禅喜,故云:
“当勤精进。”
许多人以为精进是一种工作负担,一种勉强的毅力,而禅门却认为在精进中可以绽放著无限的悦乐。
四、禅定的妙悦
对教师而言,禅定是很重要的。禅定所指的并不是只有坐禅,另一方面还包涵了心理的平静训练及自我控制的习惯。教师如果很容易受暗示,那么任何诱因,都会影响到他的生活和教学态度。特别是容易激怒的老师,往往会失去许多教导和启发学生的机会。
激动性格的老师,在教学团体中,容易产生人际摩擦,对协同合作教学亦有困难。有时甚至把自己的激情发泄在学生身上。在学校行政上,最令校长苦恼的老师是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不能心平气和跟别人沟通的人。当然,教师也是一位凡人,克服不了生气的时候,但若性情浮躁,容易激怒,那就要自我检讨了。因为这样一方面有损自己的健康,破坏其悦乐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会影响教学,造成负面的教育效果。
禅定不是口头说的,更不是学术上的观念,它是一种剑及履及的实践智慧。因此,如果你想学习禅定,就得彻底的戒除自己的坏脾气,要培养忍耐和宽容,要把自我中心的态度摒弃,同时要避免急躁的处世态度。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坐禅。
坐禅是训练自己保持禅定的主要方法。综合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坐禅的主要益处包括:
·禅定确能引起生理的变化。例如能产生α脑波,它是入定的脑波,它的出现使我们产生净定的感受。
·禅定能影响代谢作用,减低代谢率,使身体所需之消耗能量减少。
·它帮助我们从无明和成见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较多心灵上的自由和悦乐。
·它能促进身心健康,并保持心理的醒觉。
一九七O年,拉斯(Terry V.Lesh)曾经对辅导人员作过禅坐训练的实验。为期四周,主要的发现是辅导人员的同理心增加,经验的开放较好,对于生活中自我实现的体验也提高。
坐禅是很值得推展的一种休闲活动。它不但有助于身心健康,改变自己的习气,更有助于教学活动之展现。坐禅的基本方法如次(摘录自拙著〈禅与现代生活〉一文):
禅定是修禅的基础,那么禅定或坐禅又是什么呢?依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运动,是包含动、静两种型式的运动。它既心理的又是生理的;它就像是道家的太极图一样,动静身心合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心理带动生理,生理带动心理,而成为一个圆。现在我们从禅定的实践过程中,来了解其心理学的意义。
坐禅的方法不外乎调身、调息、调心三个要素。就顺序而言,需先从调身做起,次而调息,再次而调心。现在根据个人的体验,综合各家说法,尽量避免玄奥的名词,而做通俗性解析,说明坐禅的身心反应,对于初学者而言亦可依序体会,从中玩味。
(一)调身
一个习禅定的人,平时应常常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作体操等。做运动有几个要点:
一、运动的方式须配合自己的体力。
二、必须专注的做。
三、喜悦而兴致勃勃的做。
四、持之有恒。
每日早晚各一次。伏案劳神者,应在上下午各抽出十分钟作运动。
运动可使血液中的化学变化平衡,使精神愉快、神经松弛,它促进一个人静醒,也减少心理的紧张和焦虑。
在坐禅前后,均需做适量的运动,并注意按摩全身各部位。坐禅前先运动后按摩,以期身心轻安,血液循环正常,开静之后,先按摩后起身,再做运动。(按摩时应以两掌搓热,先轻轻按摩双眼,依次双掌按摩面部、额部、后颈、双肩、两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再至右大腿、膝盖、小腿,再至左大腿、膝盖、小腿。)
坐禅并…
《觉·教导的智慧 第八章 悦乐的教师生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