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变迁是迅速的,人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变动的情境中。周遭的环境在变,经济生活方式在变,思想和情感也跟著变。佛家说生活的本质就是无常,而我们的智慧和心力就是适应无常的凭藉。同时,正因为能适应无常的变动,自己的智慧才有所增长。无常的变化,种种的打击,形形色色的遭遇都是促进智慧增长的因素。禅家因而认为无常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实现和智慧。因此如何教育一个人在无常多变中成长至为重要。
人注定要在苦难中成长,从巨大的心理压力中超越,由恶劣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任何一个人都会遭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许是失业的落魄,学业上的挫败,爱情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的悲郁。只要能挺得住,愿意去控制当时的情绪和冲动,就能冷静的发现新机。请仔细回想自己过去的经验,那一次难关不为你带来丰硕的收获,不为你带来智慧的成长,宋朝宏智禅师说:
“六尘昏扰,
世界峥嵘。”
只要能保持清醒,维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心,不要被消沉的思想所左右,必然能够安然度过困境,这就是禅定的功夫,是福慧增长的要源,更是我们要传授给下一代的智慧。
人最忌讳在遭遇不幸的时候,对自己强烈的情绪失去控制,惊慌失措,以致把困难和不幸夸在,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思想的萎缩和紊乱,这就有了精神崩溃的危险。有一天,一位妈妈打电话给我,她劈一句话就说,“我活不下去了,我想自杀。”接著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电话筒中传来的只有哀伤和绝望的啜泣。后来她告诉我,“我的儿子令我绝望,他在校成绩绝大部分不及格,国英数等重要科目,只老个位数的成绩。我想尽办法帮助他,总是失败,他注定没有前途,我也绝望了。”我深信,当一个人把部分的挫败夸大成全部的失落时,就像一瓶墨汁污染一缸水一样,再也看不出清澈的部分,那就会绝望。
绝望令人窒息和厌世,也是令人疯狂的原因。透过谘商,这位母亲发现到自己儿子满听话,长得高壮,没有学坏,看到这些优点,于是情绪开始转趋平静。人总是著眼在失去的东西,才感到绝望,若能回看自己手中所有的,又开始萌生希望。
绝望显然是用消极的念头去看自己的遭遇所导致的迷失现象,有一位先生历车祸而锯断一只腿,他几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每天忧郁,情绪低落,自怨自艾。后来,当他发现除了一只腿之外,其他部分还是很健康时,他开始有了新生的念头。
禅无非是要教导一个人去看出生活的光明性。人一旦绽露著自性光明的力量,就可以活得起劲,活得达观,恢复信心,努力克服当明的困境。唐朝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生病,弟子们问候他说,“和尚近日尊候如何?”马祖回答说:
“日面佛,
月面佛。”
在这里,左眼是日面,右眼是月面;和尚虽然生病,身体不适,但还是很平常的有如日月一般,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态度生活,用日月一般的光辉来待人处世。
在佛经的象征式语言中,日面佛代表著光明的觉性,这个积极的心意力量,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性,它的光明像太阳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所依托。月面佛代表洁净澄澈,它使我们冷静清醒,令我们不被火辣的情绪和炽熟的急躁所吞蚀。这种“月灯三昧”,正是弥勒佛的法性。有了冷静闲适的月光和清醒,就能够孕育明月太阳一般的光明,遍照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活得朝气蓬勃。禅家把人生的真理解释为:
“日照书,
月照夜。”
人需要学习用积极光明的态度去看种种无常的变局,努力克服困境,力求精进。但是这个光明的力量,却来自清醒冷静的心情。就好像要经过月夜般清解的睡眠,把种种紊乱的情绪和思想统统放下来,充足的睡一觉,才有隔日的活力和力劲。这是教导时所应留意的。
生活是不容许用消极的念头去看待的。在无常的生活中,无论困难是什么,都必须去承担,去克服,去设法改善,苟或不然,就会造成情感或情绪的困扰。人只有面对困局,实事求是,生活才有幸福,心情才能安泰,智慧才会展现,禅家说:
“三世诸佛,
向火焰里转大*轮。”
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教育人在种种困局中实现人生,要在波折和失败中发现智慧,要在困难重重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也许现在你要问我,怎样教导火焰中转大*轮,好稳定他的思想和情绪,增强其应变能力呢?我认为父母或教师应教给孩子以下几种能力:
·控制紧张,排除一再重复的消极性想法。
·避免生活紊乱。
·认清事实做成决定,避免用感觉做判断。
·采取行动,保持乐观。
·要有信心和信仰。
人在遭遇巨变时,情绪即刻焰入冲动或紊乱,随即全身肌肉也就紧张起来。这两者交互影响,使人更加心烦意乱,甚而导致精神崩溃,无法处理事情。因此,在不幸遇到巨变或困局时,要能控制肌肉不紧张。须知身心是互相影响的,如果能放松肌肉,心情上的疲竭状态就不易产生,放松肌肉最好的方法是散步、运动、做一点体力的劳动。能维持心智的镇定,才能客观的认清事实。
其次,大部分的人一旦遇到变局,比如说深爱的人去世、得了不易治疗的疾病、失业等等,都会深觉痛苦,甚或精神委靡不振。这时,如果生活不能维持正常的动作,情绪健康将大受影响,以致振作不起来,若要扭转困局就要有一点豪气,不要整天陷在愁云惨雾之中,要照常工作或正常的起居,才能分散忧郁。记住!正常的起居和生活,可以帮助人摆脱消沈的心情,孕育新生的活力。
第三、处理任何事情,不可凭感觉作判断;在情绪低落、惧怕和不安的时候,感觉往往是扭曲事实的想像。因此,不可以一相情愿的相信自己的感觉。自己所感觉的憎恨、厌倦、孤立无援和失望,只不过是一种不确实的感受。只有远离这些感觉,才可能面对事实,了解真相,看出希望,做正确的抉择。
第四、遭逢不幸的人,很容万念俱灰,无精打采,即使有所决定,也不能付诸实践,那就会使他愈陷入困境的泥淖。实践的动力是乐观,当自己在认清事实,做完决定之后,就要对决定保持乐观,要从好处想,才能鼓励自己,振作精神,培养活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乐观的人总比悲观的人善于应变和解决问题。要常常提醒自己,“我知道我办得到,我现在就去做!”
最后,信心和信仰可能是应付巨变和困局最重要的因素。信心是一个人对前途抱持肯定态度的情操,它能带来热情和毅力,给自己安全感和坚持的勇气,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十足的把握,根本没有信心的问题,一个面对困局必须在艰难中突破瓶颈的人,才真正需要信心,但这时的信心是多么难得呢!因此,克服困境所必须的信心,降了充分准备与努力之外,更需要有宗教的信仰,它是一种高级宗教的正信,它给我们一种崇高深邃的精神力量。当佛或神与人同在的精神力量,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即刻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微妙的启发。因此,人在平常就要培养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有福气的。
人生是无常的,随时都可能面临困局或巨变,只有懂重教给孩子禅定之道,将来他才有智慧去应变,也唯有让孩子懂得“在火焰下转大*轮”的道理,才能增长其智慧,过有活力,有朝气的人生。
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个人的应变能力,因为它即是智慧的生命力的本身。
人文的智慧使一个人产生蓬勃的朝气,明白事理的睿智和反省思考的能力。孩子所受人文智慧的薰陶越多,越能帮助他建立清明的待人处事态度。人文智慧并不是只限于实践的智慧、信心的智慧、说不的智慧和应变的智慧。这四种智慧只不过是适应现代生活最不可缺的部分,其他如恬谈、温柔、慈悲等等,都是高妙的人文智慧,均是丰足精神生活所不可缺的教育素材。
《觉·教导的智慧 第三章 人文智慧的启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