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干扰包括生活环境的不适,交友不慎而误码入歧途,身体不健康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习上的干扰,师长必须注意协助,加以排除,或作适当的辅导。在禅的传承中,佛陀说:
“涅槃妙心。”
教导者与学生之间,都必须在涅槃寂静时,才可能有最好的心力进行教与学。也就是,如果不解缚就没办法迈履向前行动,不排创造心中的烦恼、障碍、疑惑和矛盾,就无法绽放清醒的心智去学习新知。
涅槃表示教导与学生之间,都愿意把困扰和障碍排除。教师把对学生的成见、偏见和刻板印象损弃时,就能清楚的认识孩子的潜能,引导他们自我实现。教师能诊断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能替他进行补救教学,把基础打好了,学习起来没有困难,这就有了“妙心”或能力去学习新的单元。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扰,更须施予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它,自然能有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工作是忙碌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所以心理压力是沉重的。因此,学校与家庭都应教导学生心理压力,心保持身心健康。紧张和压力是导致许多人头疼、怠倦、苦闷和身体虚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由心理压力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的疾病,经常感冒和失眠,给现代人带来无比的困扰。当心理压力超过一定限量时,甚至可能产生精神崩溃,造成严重的精神症状。自杀的人口逐年增长,要懂得净化自己的尘劳。消除心理压力,才能恢复自由清醒的心境。这样才活得自在,活得有朝气。《六祖坛经》上说:
“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来去自由通用无滞,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当自己透过感官去处理各种生活事务,没有染杂执著和心理障碍时,就能清醒思考,表现出好的适应能力,去创造和展现,那就是定慧等的三昧自在。
我们必须肯定心理压力的纾解、禅坐的训练、运动和休闲的培养、美育和喜悦情绪的陶冶,是教导上必须重视的课题。
三、对社会的回应
过去的教育,一向重视知识、学理和思想的教导。其内容是独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科书仍然以学科和学理来编纂,而很少能直接反映社会的需要。比如说,我们生活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之中,每一个人都承受著相当心理压力,可是在国民教育之中,几乎很少教导纾解心理压力或维护心理卫生的技巧。学生们在课本中所学的是一篇大道理,但与社会适应攸关的事情则诸阙如。比如说,我们的社会正走向民主化和自由化,但教师对待学生的言行和平时所表现的太度,却不是建立在民主之上。
我认为民主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教育上,建立在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与了解上,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因为它是活生生的练习,透过与生活的结合,民主的素养才表现出来。有许多人以为民主教育的重点是选举,我的看法是如果把主教育的重点摆在选举上,将会是挂一漏万。
当社会主民化、自由化等,他的国必须具备民主的能力和自由的心灵。民主是结合大家的意见、思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尊重个人尊严,维护个人权益的制度。民主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合作的行为,从合作之中建立共同的规范,从小组研究中探究新知,从分工合作中相互尊重。民主不是只限于政治活动,而是一种求知的方式,不只是协调意见的过程,同时是相互关爱的理则。透过民主生活的历练,学生知道每一个人的角色各不相同,知道彼此敬重。更明白为了维护共同的权益,必须守法,学习制定公共政策,并学会如何相处之道。
想想我们对年轻的一代提供了什么教育?我们在生活教育上所教的都能回应社会的需要呢?在教材之中,我们没有讨论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迷信,以致连大学毕业的人也同样走入神坛,为他签大家乐或买股票许下贪婪的愿。我们教给孩子伦理学上的教条,却完全不告诉他们伦理正是他的心智状态,他们的言行和举动正在影响自己的幸福、心理的健康和对子女的身教。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回应提升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就是无能。当这个社会有许多人在盲目的操作股票,忙于投机式短线炒作时,教育有没有及时反应出来,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股票教育?没有。这个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教育是否及时作婚姻幸福的教导?没有。青少年沉迷于电视,不肯承担责任,游荡嬉戏时,教育是否对刚结婚的人施以教育子女之道的讲习?没有。公寓及大楼的喧闹吵杂,宠物的粪便和噪音干扰,教育是否提供过公寓生活的单元来教导改进?没有。我很怀疑,我们的教育的应变及回应能力。所以,我建议教育部应该有一个机构,全责搜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及进回应在教学上,那才是活的教育。当然,我也期待教师和父母,要及时把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反应在日常的教导之中。禅门常说:
“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导,那才是生动活泼有意义的教材。我建议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晚餐之后,很轻松的跟自己的子女闲聊学校生活、社会新闻或生活趣闻。这不是教训子女,而是闲聊的讨论,高有责备和评价,但要能在倾听、宽容和了解之中,去引导孩子明白事理。
我称这样的生活教育活动叫“家庭大学”。我家的家庭大学中,从科学到文学,从宗教到迷信,从社会百态到生活趣闻,从学校到家庭,都是谈聊的素材。我听的似乎比说的多,孩子们教了我许多新知,他们更是在谈话中反省思想,他们每天都在生活中自我教导。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现在我把家庭大学价绍给每一个家庭,不必每天开讲,在自然的气氛下进行,时间不拘,可长可短,其乐无穷,教导的效果亦大。
我也建议中、小学校老师,在班上开设“闲聊时间”,对于社会百态,校园点滴,生活见闻等等,让学生们很自然的说出来,交换意见,提出讨论,老师当然也是一位参与者。不过,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角色,你只是一个引言人,不是批评者,是一面镜子,而不是答案的提供者。教师的使命是让孩子在讨论、争辩和互相回馈中认清事理。不过老师要维持学生们避免对人的评价和人身攻击。
社会的进步是由于教育能提供及时的导正功能。如果教导的内容不能发挥先导的效果,教导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四、教育的爱
现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丰富的,但却有一个弱点,他们的爱大多是一种有能力的爱。有能力的爱是能引发子女爱的回应:能沃壮子女关心别人,负起责任,努力求知,成长为健全人格的力量,依我的观察,许多家庭的爱是一种盲目的溺爱,这种爱不能引发子女心智的成长。
许多父母亲的心肠软得不能把握教导的原则,未能坚持要求孩子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为家庭作出贡献。结果,孩子生活在溺爱之中,被保护惯了,造成了一种脆弱不能承担责任的性格。你要当心,一个脆弱又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已经足够资格当不幸的人。
最近,有机会与校长及科主任漫谈学校教育,谈到教育的风气。有一位校长告诉我说:“许多老师是来教书的,他们来学校的职责是把书本按照进度表上完;他们没有爱,不关心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情感状况。”有一位辅导主任告诉我说:“如果一位老师,在学校里所谈的不是教育而是炒作股票,不是对孩子的关心而是饮酒作乐,不是道德文章而是言不及义,我真怀疑他们在教室里,能给孩子些什么。”教师自己如果不能从爱里绽放著以身作则的光辉,孩子成为成长的心理环境又何其清冷哪!
教导的基本原理是透过爱而引发孩子对社会的关心,对袍泽的关爱,对四周情境的关注。同时,也透地过爱所表现出来对孩子的责任和尊重,而引发孩子同样有此能力。爱能激发一个孩子上进、求知,爱也使一个人成长为一位健康的巨人。任凭挫折和无情的打击,都能经得起生活中的风寒。
民主与自由的社会是开放的,开放意谓开放的,开放意谓著你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东西可以依赖。因此每一个人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他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依赖。禅门所谓:
“你就是自己的依正。”
每一个人必须依自己的根性因缘成就其人生,要接纳自己,要喜欢自己的生活,那就是自爱、自由和醒觉。不过,要引导孩子走向这条独立自由之路,最需要师长他有能力的爱。
对孩子的爱,师长所付出的不只是保护和抚育,同时要给他权会磨练,劳其筋骨,若其心志。教导者是一种爱的付出,学习者是经过阵痛的诞生。我认为教导是一件艰钜的工作,师长也在苦其心志中教导,在动心性中,引导孩子长出智慧与德行的新芽。据我所知,学校里像这样的老师也是大有其人。他们是一群沈默的工作者,从未伐善,亦未施劳。
有些师长是在关爱学生,但是爱之深,责之切,反而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种情形时有所闻,有是今后教导上应多加留意的。有部分师长,在苦口婆心之后,学生还是顽得混淆不清了。所以我呼吁现代的老师,处罚学生一定要冷静为之。
我最担心的是一些体罚的官司,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退缩。几个特殊的案例,导致教导风气的丕变,教育将会益表无能。
教育需要教师的爱、睿智和勇气,教导需要老师一念清醒的处置与回应。我知道,师恩是何其伟大呀!
这个时代是一个变动迅速的时代,往后的社会变迁将更加快速。我们不可能教给下一代生活适应的定则,因为那永远赶不上适应新情境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醒觉的心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与事物之热爱。基于这个信念,教导才显得活泼有效。
教导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需要各种知识,更需要创意;只有透过师长的创意,才可能教好学生,只有透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才能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觉·教导的智慧 第二章 教导的新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