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P3

  ..续本文上一页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条件。

  规矩是拿来规范行为的,执行时不能太苛。父母管教子女太松、太溺爱,当然会造成不中规不中矩的现象。但是管得过严,稍有犯错即予处罚,孩子压抑太多,就会产生叛逆和怯弱的性格。公司或政府机构的人事管理亦同,严苛不尽人情的管理,必然造成许多冲突和事故。请注意!人的相处就是缘,除了需要制度的规范外,更需要人性的温暖与关怀。

  待人处世,一定要有个好信念;法演四诫就是一个圆融的信念。它对于现代人而言,确有以简驭的效果。你不妨试试,在新的发展空间里,你将发现新希望。

  三、在单纯中实现希望

  要想实现成功的人生,发展一番事业,单纯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单纯不是头脑简单,愚昧无知,而是一种不杂乱,有条理,有原则,有重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单纯几乎是一个人发挥才能的唯一原则。它使人能专心工作,无干扰的判断,没有缠缚的思考。单纯使一个人有效发挥身心及情绪方面的潜能。

  学东西最忌多而不精,乍看之下很通博,但不精专就不中用。我不反对通博的涉猎知识,但一定要有所专精,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我看过许多才华很好的人,书读得不错,但不知道深入扎根,专精一门,所以“华而无实”没有成就。其次,一个人不可见利思迁,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到头来,什么也没做好,那就是不懂得单纯将事的原则。俗语说,“水底觅不到一处暖”,经常变动的水流,当然感受不了暖意。

  人若没有一个单纯的目标,东走走西看看,心猿意马,“夜晚千条路”,白天还是无路走,原因是不肯安下心来,好好努力。六祖慧能说:

  “无念为宗。”

  只要你单纯的依照自己的环境因缘,不虚妄不造作的拟订计画,从近及远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宋朝佛果禅师说:

  “看脚下。”

  你一定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别人的闲言闲语,这样就能有坚强的气势,完成自己的目标。

  要拟订目标,必须自问“我喜欢什么?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你要发展自己的特长,来达到目标。当然,你的目标,也必然激励你去实现你的才华。你知道吗?IBM公司的创办人华特生,在四十岁的时候,便已看出一个新目标——制造一架处理和储存资料的机器。那时电脑距离被用于商业上还有十年,为了这个目标,他将所主持的机器制造公司,改名为“万国商业机器公司”(即IBM)。这项目标也激励著他去实现理想。他说,“我从一开始就料到它会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这是单纯理念所带来的成果。

  单纯也代表著专注的工作。努力去完成所要做的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你做什么,没有精进的努力,是不会看出成功的希望的。不断的努力,心无旁骛的不停尝试,是激发创造力,使自己在那领域里头洞悉个中真象的最好办法。唐朝道吾禅师说:

  “通身是手眼。“

  没有经过一番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心应手的喜悦。每一个人都有其潜能,你一定要以单纯的心志去开发它,就像凿井一样,不可半途而废。

  人最忌三心两意,狐疑不决,这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方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已经五年,他告诉我“还在找工作”。另外有一位年轻人,却对我说,“虽然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我知道没什么出息!”这两个人,我都劝他们要收心,不要三心两意,要在“一点”上下功夫。你一定听过禅门弟子说:

  “德山棒!

  临济喝!”

  谈到禅宗门下的盛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德山之棒无是要一棒打醒你的纷乱心思和虚妄的想法。而临济的一喝,则有如迅雷,像金刚王宝剑一样,斩断心中葛藤,而使自己从迷失中觉醒过来,做自己的主人,独立自主地去实现潜能。禅门的一喝一棒,无非要人找回那单纯的自己,在单纯的理念中看出希望的活力。

  单纯就是道,它是心理健康的法则,是事业发展的施力点,是道德表现的最高层次,以单纯的一念去工作,去思想,去处世待人,无处不相宜。所以说,单纯就是生活之道,它简单得像一滴泉水,一滴雨露,但可以化作荒漠甘泉,化作江河百川。唐朝法眼文益禅师说:

  “曹源一滴水!”

  这句话是说,曹溪的六祖慧能,所传下的人生智慧,就是那单纯的一滴清澄的水,但却可以化育万物,展延成为生命的希望。

  四、在精进中保持希望

  克服挫折,越过失败的荆棘,继续朝著目标努力,这就叫做精进。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困难中磨练心志,振作起来,这就是禅门的精进。人不怕差错,只怕不修正;不畏困难多,只怕不肯用心寻求解答。

  精进的人,精力源源不绝,创意也汩汩不断。希望永远属于孜孜不倦的人。六祖慧能说:

  “若能赞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精进表示一个人能够负责。负责,首先要对著自己,而不是对别人。一个不能自我负责的人,他会把自己的过错诱诸别人,苛责别人;他等著别人来帮助他,呵护他,拯救他,甚至等著别人来替他安排生活,像这样的人,是精进不起来的。

  自我负责是一种内在经验,他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在那里,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而愿意努力去改进和克服。他有著积极的态度,肯改善自己的现况,相反的,一个不肯自我负责的人,不但其肢体语言显得散漫,思想没有什么头绪,而且在语言上,经常用的语言是“我没有办法”,性格上有著“非不能也,不为也”的特质。这种消极性语言,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而是反应个人缺乏活力和锐气。心理学家路易士(H·Lewis)说:

  “肯负责是一个人能实现潜能的重要因素。”

  不肯正视问题,肯定性差,不能为自己意见辩护的人,是不能自我负责的行为特徵。人一旦经常被否定的思想所萦绕,希望之光也就黯淡下来。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里,由于人民普遍富裕,对子女的教育,除了要求学校成绩之外,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负责。因此,下一代是否能保持上一代精进勤奋的性格,是值得现代人注意的。

  负责的精神不但保障了一个人的活力和锐气,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根源。美国开国制宪之后,有人看那短短的几条宪法不起眼,就对当时参与制宪的富兰克林说,这样的宪法并没有保障我们的幸福啊?富兰克林的回答是:

  “它不是保障你幸福,而是保障你去追寻幸福。”

  谁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宪法也不例外,基督、天神乃至佛菩萨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幸福必须由负责的态度,精进的努力才能得到。

  精进的人,心中永远维持著希望,流露著令人敬仰的责任感,禅门称负责为肯承担。唐朝石头希迁禅师,解释不能见性成佛的原因说:

  “为汝不肯承担。”

  精进是最珍贵的一种德行,它在责任的行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它是一种拒绝屈服的能力,拒绝将希望遗弃的能力。换言之,精进是一种生命的原质,有了它,我们才有成长,才有进步和智慧。

  大自然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就是精进与毅力。汤马士(L·P·Tomas)在一篇报导植物的生命力中写著:一批探险家,进入南极没有被冰封的山脉不毛之地。他们发现,在光秃的岩石缝里,生长著茂盛的青苔。这些植物,往往是先用酸侵蚀岩石表面,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制造出坑洞,然后钻进去。青苔是一种强韧的植物,即使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被冰封冻,仍能生存,我相信青苔的特质,正显示了最原始的生命毅力,人所要找回的正是这个生命的力量,它是人性希望之所在。

  生命的本质就是处于那“无常”的改变与更动之中,只有抱著一分坚韧的意志,才可能从现状中解脱出来,超越过来,而使自己更坚强,更具有智慧,而精进不懈的毅力,正是那生命的希望。

  希望孕育了生命的活力。它必须透过澄静的心智才能流泻出来,透过我们内心的信念才能孕育出来。我想在单纯的生活中发现希望,在精进中保持并茁壮希望。这希望之光即是佛性,是精神生活的源头,也是智慧的本身。我们所皈依的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与永恒之义),就在自己的心中,映现著澄澈光明的希望之光,照耀我们的一生。

  

《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