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悟·看出希望来 第三章 希望与陷穽▪P3

  ..续本文上一页是占有或独裁。在意识上,他们认为对其所爱的对象负有责任,所以对方必须听从自己的发号施令。在夫妻关系中,如果有一方表现著占有或控制的爱,那么双方必然会有争执。请注意!控制了对方,就同时否定了对方。这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占有的爱往往表现出粗暴的行为。当所爱的人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时,便会由爱生恨。怨偶是在占有的爱中造成的。亲子的冲突,也是占有的爱所引起。在社交或政治活动中,也不难看到占有欲很强的热衷者,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出于至诚的爱。所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阻碍他拥抱高贵理念的人。因此,他由爱生恨,想尽办法要毁掉对方。他不知道爱的真正本质是接纳与宽容。因此,狂热的爱国分子必然诉诸武力,激进的社会运动或爱心运动的群众,容易造成偏激的言行。《华严经》上说:

  “爱欲海,

  我慢山。”

  强烈的执爱,带著傲慢的自负;它不是博爱,而是强索偏狭的爱;不是大慈大悲的襟怀,而是自我中心的欲望。

  真正的爱是给予对方成长、幸福和快乐;宽容对方的过错,尊重对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伸出善意的手,彼此了解互助。这样的爱,佛家称做:

  “爱见大悲。”

  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固执而强烈的爱,而是明白事理的爱。如果我们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的构想是好的,而不愿意去了解和关心别人的想法。那么两种爱国的理念会对立起来,变成敌意,带来战争。两个不同的家计意见,会相互矛盾,造成家里的不合,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看法,会互相攻讦,酿成摩擦冲突。禅家说:

  “主人公!

  醒醒著。”

  我们该是拿出“爱见大悲”的时候。只有这样,我们才乐意在政治上作清醒的沟通,在文化上建立制衡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上看到博爱的希望。

  五、丧失心灵自由

  现代人都热爱自由,但却误解自由。就心理生活而言,自由表示不被蒙蔽,能独立思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自由在心理上最大的意义是创造和喜悦;它带给我们幸福和自在感。然而,自由在开放的社会中渐渐被错用了!许多人把它误解为纵欲。他们把自由的权利和价值观念,用在追求欲望的满足上,结果自己却一头栽入物欲的洪流之中,无从自拔。禅家说:

  “从缘而起,

  苦哉!苦哉!”

  有人想一蹴发财,把房屋财产拿去抵押,贷款买股票。结果股市大跌,损失惨重,夫妻互相责怪,吵闹呕气,这不是从贪婪之缘引来痛苦的生活吗?

  欲望是无穷光的,如果一味的向外追求,就很容易被财利所惑,心灵便失去自由。人很可能贪图眼前的一点近利,而失去正确的判断。更可能因盲目追求欲望,而失去生活的品质。

  自由对于现代人而言,与私利是分不开的。大家把自由当做伸张自己权利和欲望的工具。因此,在自由社会里,大家唯利是图。只谈权利,不顾义务;只说利害,彼此没有什么道义。特别是堕落的自由行业,像色情行业,淫荡的电影,恐怖残酷有害于青少年身心的影集,乃至满街盈巷的电动玩具。这是自由吗?我认为那将是一种迷失和陷穽。我们的年轻一代将因此而失去心灵的成长与自由,文化的黑暗期将会出现,为我们带来精神生活的堕落。

  新闻和舆论的自由是现代人值得自豪的事。但是每天的新闻,都充斥著报导者一己之见。新闻自由了,读者认知事实的自由却被剥夺。最严重的事,是报纸热衷报导丑陋的事件。好像这个社会压根儿就没有几件好事可以报导一样。新闻对于残酷的犯罪和丑陋的无耻,必然详尽报导,而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轻描淡写带过,好像羞于见人一样,也许广大的读者群本身,喜欢闻问离经叛道的消息,报纸只不过迎合大家的口味而已。但无论原因何在,一种心灵上的污染,将使未来的社会更加浊恶。更看不出希望。

  陈腐的观念可能是戕害心灵自由的另一个来源。当社会上普遍流行著怪力乱神和阴阳五行的迷思时,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清醒程度,便严重的受到考验。许多人不肯去创造互爱的美满婚姻,却消极的等著风水师为他带来好家道。身体虚弱,应该好好疗养运动,改变作息习惯,却成天想著求神问卜,唐朝百丈禅师说:

  “被有无诸法转,

  不得自由。”

  迷信在陈腐的怪力乱神之中,不能福慧增长;执著在自己过去的经验之中,同样令人愚昧不堪。科技的进步,思想的演变,社会的变迁,是无常迅速的。如果不是用智慧去观察发现,怎么可能处世中肯呢?

  心灵一旦失去自由,创造的心灯就熄灭,烦恼的情结和紧张不安的厄运就会出现。如果你想在困局中看出光明,一定要从消极念头、强烈欲望和刻板的成见解脱出来。这样你的思想就纯净了,智慧才展现出来,待人处世才会融洽顺逐,这就是所谓“理事无碍”了。

  为了保持心灵的自由,你要学习纯真的生活态度,养成宽容的襟怀和慈悲的感受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单纯,只有单纯才有智慧,唯有单纯才有自由。

  

  六、嫉妒的悲歌

  在精神生活上,危害心理健康最大的莫过于嫉妒。嫉妒可以酝酿各种心机,萌生敌意,破坏情感。它不但不能使自己面对问题,提出正确的回应之道,而且还陷自己于消极情绪之中。心怀嫉妒恶习的人,一旦看到别人的成就,总爱在鸡蛋里挑骨头,批评人家一番。他的眼睛像有了毛病一样,张目闭看的都是缺点。禅家说:

  “心中有佛,看人如佛;

  心中有粪,看人如粪。”

  心中有了嫉妒,有如满脑子粪一样,看周遭的事尽是恶嗅,自己也就痛苦难耐。

  人若有能看出别人的优点,不能欣赏和赞美他人,相处也就不亲切,不投缘。自己也就失去学习别人长处的眼光和意愿。我们的社会嫉妒心很重,所以选举的时候,总是互挖疮疤,彼此攻讦诬蔑。在国际经贸市场上,我们的商人也各行其道,自相践踏,不能合舟共济。在学术上,文人相轻的习性,影响大型研究的推动。嫉妒之心阻隔一群人看出共同的希望。

  我们的社会因为嫉妒心重,许多人对于贤达名流或政要,抱著恨不得他们出丑,揭发其隐私,揶揄他们,破坏他们的声誉。这些人的潜意识中存在著嫉妒,因此习惯性的看到别人的丑陋,而自己也相对变得丑陋了。《六祖坛经》上说:

  “念念不被嫉妒染。”

  唯有放下嫉妒,肯用冷静清醒之心去面对别人,才能培养明白事理的态度,有著通达开明的思想和谦冲的襟怀。

  人必须随时能看出希望,否则就会无精打采,失去真知卓见和活泼的朝气。但是在坎坷的生活之中,处处是五蕴所形成的陷穽,其中危害最大的有:伦理意识的薄弱使人挺不起豪气,恐惧与不安令人失去坚定的意志,盲目的自大导致迷失,错误的爱扭曲了人性,失去心灵的自由招来愚蠢的行为,而嫉妒更是堕落与罪恶的渊薮。

  每一个人都应该察觉这些人性的弱点,克服它,改变它。在尝试错误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努力改变自己中培养智慧。这样才能看出希望,看出光明的人生。

  

《悟·看出希望来 第三章 希望与陷穽》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