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P3

  ..续本文上一页教我们怎么弄点山产来打牙祭,怎么听出山雉何时下蛋,就可以有蒸蛋吃。野菜是顺手拈来就有的,野果虽不免酸涩,但也时有甜密的滋味。只要你去寻找,有许多美妙的事可以填补艰辛的日子。

  在工作之馀,他会编些故事,都是激励上进的故事,挟杂革做人做事的道理,边工作边谈天,一再重播,令你烙记在心。最有趣的事莫过于他所谓的“山乐”了。深山旷野,山谷传来潺潺急流声,从山岗往下望去,像蜿蜒的银色彩笔。他总是在休息时说:

  “听听看!深谷急流就是山乐,仰首看看、竖耳倾听,老鹰的山歌!再听听草虫、野鸟、急流、山谷的回音,它就是山歌山乐。”它确实很美,但我总觉得急流的回声实在很单调。他却告诉我:

  “仔细听,它就像节庆演野台戏一样,节奏分明。”他不懂得什么旋律曲调,只一味要我细听,说是活生生的衷曲,是大自然在高歌,在演奏。

  “没有鼓声,这山乐还是缺少点什么。”我没有像他老人家那么陶醉,那么凝神欣赏。他解释道;

  “要倾听!把你的心跳声听进去,把喘息声也听进去,再把这山野的静声也听进去。你看它有多好听。”我试著去听,也常常这样听,终令我忘记工作的辛苦,陶醉在山乐山歌之美。从那时起,我喜欢听大自然的乐章,它不是人间音乐所能媲美。这些领受是城市的人领受不到的,是惯于世俗之乐的人没有打开的另一扇视野。

  现在我还是喜欢到山上散步,台北的近郊虽没有宜兰深山那么壮丽峻峭,没有急流回声的山谷,但鸟声、蝉声、风声、雨声,著实令我著迷。我无需远行、无需游名山秀水,就能天天在清晨领受美好的山歌仙乐。我也能领会老祖父的心传诀妙之处。后来读到《楞严经》上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令我完全领略个中滋味,它正是祖父所教的技巧,我多么想把这心得告诉祖父,但他已回归极乐。不过我知道这扇门是他为我打于的,令我领略到无穷的宝藏,这是不同境遇得来的。

  现在,我随时打开心灵生活的另一扇窗,去看处境,去看不同的遭遇。当然,我也把它用在谘商工作上,协助当事人,从他们的处境中,看到新希望和启示。我的领略是:穷不值得怕,怕的是没有打开另一个视野,而看不出希望。打击和苦难也不足畏,只要你拉开另一扇窗,就能从中领会到新的启示和收获。至于富裕与腾达呢?你也要看了它的光明,才不会陷入它的局限和泥淖。

  

  4看清挫败的启示

  有些人一垮下去便一蹶不振,有些人则能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能领略病根及其教训。

  我们习惯于在成功中歌功颂德,却忽略在失败中记取教训。人皆期望成功,但却忘了成功的经验,完全奠基在失败上;成功根本就是从失败的矿土中提炼出来的,没有失败哪来成功。

  每一位来找我谘商的人,都带著失败的倦态,但他们却注定要在失败的惨痛经验中,寻找足以照亮自己的明灯。每一个考验,都具有它的意义和价值,那怕是生一场重病,也都有它的来由。重挫总是带著新机来到你的生活世界。

  谁都失败过,美国的华特·狄士尼(Walt Disney)是家喻户晓的娱乐戏剧艺术大亨,他曾被开革过,失败过,经营事业的初期曾破产过。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办人,在研发生产之初,同样破产过。哪一个人没有失败过呢?我相信只有平庸的人才没有失败的经验。

  成功与失败分属于两个不同性格的人。能再接再厉,东山再起的人,那是成功者的性格。脆弱而经不起打击的人,纵有良好的家世渊源,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每一位带著失败的痛苦神情来跟我面谈的人,我都会协助他寻找新的思考路径,但他必须学习改变观念,认识到失败和痛苦不是一件坏事,它将为他带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有一位被病痛折磨得很辛苦的中年人,一直责怪自己身体不好,才导致事业不顺利。他憎恨自己体弱多病,甚至绝望而自暴自弃。他每天待在家里,把工作丢给妻子掌管,自己成了一位专职的病人;好像他的人生就是为了生病,除此之外看不出什么希望。于是他成为职场上的残兵败将,来晤谈时,他说:

  “我是一个失败者,身体孱弱令我无法振作,我绝望、沮丧和虚弱。”

  “你看过医生吗?他给你些什么建议?”我知道像他这么沮丧的人,医生必然会建议他调整生活和工作习惯。

  “看过,除了开药这外,他要我改变生活方式,要多运动,要保持情绪的愉悦,创造一点生活的兴致和情趣。这简直鬼扯蛋!像我这样的人,连工作的意愿都提不起劲,怎么可能去搞什么运动,改变什么生活方式!”我知道他已经自甘堕落,浸陷在令人麻痹的失败漩涡之中。我说:

  “你知道生病对你的意义吗?”我试著引导他改变想法。

  “我不知道,它毫无意义,而且是破坏幸福的恶魔。”

  “不,你要弄清楚,在这时候,你似乎需要这个病或生活中的失败,来提醒你作某些改变,医生的话是没有错的。如果你没有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需要作回应,对现在的困境作个补充或调适,你可能会有更大的难题。所以你要觉察它,它在你的心理、生活、工作上隐藏著重要讯息。你一直没有去处理它,才导致持续的生病。你想想它是在提醒你些什么?病是来提示你某些信息的。”

  “你是说,我的病痛和今天的落寞遭遇,是在提醒我走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和改弦易辙的讯息?”我告诉他:“这是确切的事,任何痛苦、疾病和失败,不能以抱怨来看它,不能以敌意来对待它。它是自然派来的使者,要来告诉你走向成功之路的领航员。”

  于是我引用美国名医希格尔教授的经验之谈:如果你太烦心于工作,生活中有太多压力或焦虑,以致身心俱疲,你会生病。你要了解现况。你要了解现况,设法改变它。要将疾病视为必须重新调整生活的信息,而关键在于抛开消极思想的情绪。注意!心情不好,积压过多忿怒和焦虑的人,无异在贬抑自己的免疫力,当然也障碍了生活的创意。我接著说:

  “来吧!我们一起来寻找,究竟累积什么消极性的因素使你陷入疾病,掉进沮丧衰弱的死胡同?”我帮助他逐项检讨,找出不下十项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因素。他承认这些因素对他构成打击,它们是在自己明知故犯和纵容的心态下培养出来的,例如晚睡、饮食无常、酗酒、消极的情绪、忿怒等等。他承认这些因素使自己生病。

  这些导致挫败的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整,逐步克服,病情渐渐有了好转。这样的过程,却令他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半年后,他对我说:

  “我认为在事业上一样有病,我在不经意中埋下许多致命的因素。现在我做了一些检讨,发现许多需要改进的盲点。你说得对:失败往往是一帖良药,是成功之路的信息。”他回去工作,再度负起经营的责任。在最后几次的晤谈中,他说:“我知道有些人一垮下去便一蹶不振,有些人则能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能领略病根及其教训。谢谢你给我的协助。”

  我很高兴他从自身的疾病中,领悟到负责和成长的观念。诚如他所说,如果没有这场病,就不会得到宝贵的启示。如果没有学会领悟失败的技巧,自己也就不能重整旗鼓再度出发。我问他:

  “你得到什么宝贵的启示,能用在你的工作上呢?”我们边讨论,边归纳,得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要看准一个能引起自己振作的目标,努力以赴;万不可因一时的失败,丧失振作的勇气。

  ·不要老想避免失败,要振作起来尝试改进;不肯走向荆棘一步,就不可能向前拓荒。

  ·要能屈能伸,不能因为一时失意而失去自尊:必须把握线索,拉起机头重飞,重飞就是要达到正确的目的地。

  ·不要为失败伤心,错误的结果若只产生伤心和懊恼,必是最坏的答案;如果把它当教训,就能唾弃绝望产生希望。

  ·不要太在意自己,那会使自己背负著愧疚情绪,而不敢采取重振的行动;太在意自己的人,容易产生消极的思想和负面情绪,而陷于一蹶不振。

  我们从克服疾病谈起,半年之后却谈到如何为自己的事业振衰起弊。他说,“如果没有生病和失意,就不会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如果不是改变了观念,就不会再投入事业令自己重振。失败是可以给人带来新机,逆境往往能砥砺人奋发向上。”我接著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么看待失败,肯用心从中寻找它的信息的人,就能避免错误,得到新的创意。”然后,他补充一句说,“现在所相信的正是促动我走向康庄之路。”

  5慧眼看批评

  不要把别人的善意批评,想像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别人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不能免的,它是我们增广见识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般人都很怕批评,以为批评就是对自己不利,或有碍于声誉,而一心一意想要规避它,制止它。批评所以不受欢迎,是由于受批评者会感受到自己不如人,那是自尊心作祟,或者存有某些程度的自卑或自傲。然而,自卑和自傲两者都同出于自我中心,在潜意识里都有害怕受伤的自卑感。

  怕受批评就会弄得一寿莫展。你想做什么事,都会有人批评,如果受批评而闹情绪,挫折感大,你就会干不下去。如果想做到没有人批评,那就是鞠躬尽瘁也办不到。所以,你要对批评有所认识,改变一下观念来看它,反而能带来新的启示和助力。

  请不要怀著敌意来看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是否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