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P2

  ..续本文上一页要求百依百顺,而是依照孩子的个别需要和条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教导。比如说,许多父母亲强迫不适合继续升学的孩子去补习,一连几年的重考和失败的打击,不但浪费了孩子的青春,未能学会生活所必须的技能和知识,反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时下有许多青年,是为了父母亲而在升学线上挣扎,过著茫然彷徨的日子。

  尊重也是一种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与态度。父母亲为了教导孩子,由于求好心切,往往失去耐性,在不自觉中,苛责、辱骂孩子,甚至以严重贬损自尊的话侮辱他们。许多父母亲几乎整天在骂小孩子,这些受凌辱的孩子当然在情绪发展上会有不良影响。孩子们在长期的辱骂和训斥下,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温暖和爱,于是投入不良青少年团体。困为那儿可以给他一些自尊和受重视的满足,从此与他们为伍,同进同出,铤而走险。许多人认为那是青年的一种反叛,其实是为了追求受尊重的心理需要求所致。所以,当父母亲不能给予孩子自尊和自重时,孩子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去人别的地方获得满足,那时就很难挽回了。

  父母对孩子的谈话品质,决定于是否基于尊重的立场。父母亲如果时时保持冷静的态度,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说话,就能保持相当的理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父母的心中有一个理智的“成人”,孩子的心中也有一个讲理的“成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用你的“成人”去跟孩子的“成人”接触。这样的交流沟通,才能引发孩子心中“成人”功能的不断成长。

  亲子之间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竟见不同并没有什么不好或不对。你现在希望孩子对你百依百顺,将来一定要骂他没有出息。没有主见,对别人的说词不加考虑,言听计从。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实际上是好事。

  孩子的意见若与父母亲的意思相左,必须加以疏导、沟通。不过,在容许的范围,不妨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亲如果一意孤行,经常否定孩子的意见,批评得一文不值,不需多久,孩子们就不愿意把真相告诉你。那就是教导上的最大陷阱。

  有一位亲告诉我说,她的孩子到国小毕业为止,一直非常听话,从来不对父母亲的意思打过折扣。但是国中一年级还没有读完,不但不听话,脾气暴躁,而且功课退步。我从这位母亲的言谈中,发现她很忽视孩子的自尊,凌辱与说教的责备,使孩子无法接受,失去沟通的管道。这种亲子关系很像断了线的风筝,母亲已经失去控制孩子的线索。

  孩子在进入国中时,在功课和生活上需要一些特别的适应,这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亲能以尊重的言谈,表达同情,予以协助和支持,孩子很快就会转败为胜。如果以非难与责备待之,孩子就人暴躁顽劣起来。

  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很快,难免有许多适应上的困难。他们对食、衣、住、行的适应,都需要不断的调整,特别是他们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更是变化起伏,加之生理上的成长与发展,更使他们多愁善感。这时,如果不给予尊重性的爱护,则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导。父母懂得尊重孩子,才能带动一个有效的教导。怎么培养亲子间的爱呢?我的建议是:

  (1)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和优点,你要发现它,鼓励它,呵护它。孩子从其优点中学得更多优点。

  (2)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他是一个人,但不会是一个完人。予以理想化的结果,往往造成父母的失望,增强父母对孩子的责备。

  (3)注意聆听孩子的话。尊重他的意见,孩子喜欢跟尊重他的人讨论自己的隐私。掌握这个原则,就能掌握教导孩子的契机。

  (4)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不是给他答案。孩子必须做或学习的事,避免强迫性命令,而要透过鼓励和诱导的方式,使孩子立于自动或主动的地位。

  (5)从评价的观点赞美或批评孩子容易伤及孩子的自尊;针对事实的本身,给予赞美或建议,反易获得真正的赞赏效果。

  尊重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尊重孩子也能培养他尊重别人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能尊重别人,就能够爱人,就能与别人和谐相处,特别是在民主的社会里,它是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力量,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源。

  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父母亲的天职是照顾并引导孩子成长。因此,他所给予的教导和关爱,必须级引发孩子不断进步与发展。否则,他们的爱就是无能的爱。负责是指,父母亲随时随地对孩子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协助。

  负责的反面就是冷漠。冷漠的父母不可能以实际行动去关怀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他们的爱充其量只是一种占有,或享受孩子所能给予的快慰。爱必须超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共同享受内心深处的感受,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彼此相互接纳和鼓舞,滋润性灵的成长和爱的胸襟。

  冷漠表示不能回应孩子的需要,当然对孩子也就缺乏兴趣,亲子之间的距离也就加大。一个人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感兴趣,我想他也不可能对别人感到真正的兴趣。为了要克服冷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以便激发孩子的心智,父母亲必须用意志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实践自己的责任。心理分析学家罗洛梅(Rollo May)指出,冷漠使我们失去爱,并造成意志的混乱,演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孤立感和暴力。缺乏负责的父母,必然培养不出负责的子女。

  负责的父母,随时都在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协助。孩子的需要,就心理上和生理上看,都代表著成长的动力,只要你及时发现,做适当的诱导,孩子便开始成长。

  什么叫做孩子的需要呢?这很明显,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只要孩子面临的问题或必须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例如孩子的功课赶不上,一定有其原因,他有被帮助的需要。父母亲如果能够协助他找出问题的症结,帮助他解决问题,这便是负责。反之,如果父母亲只是一味的责备和提出更多不合理(如考更好的成绩)的要求,而不予帮助,就不能称为负责。

  父母亲最忌讳的管教态度是坐享其成,把孩子的进步和好学视为应当。成绩好,行为乖巧,就得意高兴;成绩不佳或稍有差错,就批评责骂,暴跳如雷。这种作法不但无法引发孩子不断实现其潜能,而且也使孩子感染了冷漠的性格。

  父母亲必须随时注意孩子的学习情形,查阅他的作业,鼓励他学习,改正他的错误,启发他的思考。同时也留意孩子的心理发展,给予安慰和欢乐,分享其乐趣和感受,并透过谈话、亲昵、体恤、同情,使孩子的人格得以健全发展。

  负责必须由父母直接去承担和给予,别人无法取代父母的责任。你带孩子出去郊游,看到他们乱丢果皮、纸屑,如果你不负责纠正,孩子就不容易建立维持公共清洁的习惯。又譬如说,你为孩子花钱请家庭老师,如果自己不去关心和参与,孩子未必就有兴趣学习。负责的关爱是引发孩子主动、自治和自制的最佳策略。兹建议几项原则如次:

  (1)你要懂得观察和倾听孩子的言行,了解他们,在需要时即刻给予回应或指导。

  (2)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孩子爱,支持和尝试学习的机会。父母的真正职责是当一位热心的辅导者,把东西呈现在孩子面前,显示它的趣味,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3)你给予孩子的爱和协助,必须能唤起孩子的回应,这种回应是孩子成长所发出的爱。

  (4)你不要把孩子抓得死死,变成你的一部分。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处事方法和价值观,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并无益处。

  (5)父母亲必须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欣赏他的成长,支持孩子发展成熟的自我观念。

  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的给予必须注意到它在孩子身心上所生的后果。溺爱造成孩子的散漫,错误的关怀导致孩子的反抗和成长上的负面影响。父母亲能时时注意到爱与责任,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适应力的人。

  了解你的孩子

  爱建立在彼此了解和体谅上。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不是透过感受性去了解孩子的情感,便很难表达真正的关爱。没有了解的爱,往往是一种盲目的爱或是错误的爱。比如说,孩子的成绩退步,可能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而无心念书所致。父母亲为他的功课能赶上别人,请来家庭教师予以补习,结果不但成绩没有进步,反而因压力增加而逃避念书。

  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味爱子心切,硬要孩子学习各种才艺,例如参加严格训练的音乐课程,接受看来乏味无趣的心算训练。到头来,孩子不但更提不起兴趣,反而在学习态度上产生严重的消极反应。

  孩子们不但兴趣和能力彼此不同,甚至在学习的方式,情感和情绪上的需要都不一样。父母亲如果不了解他们,当然很难有效的教导。我常常听见许多父母亲说:“他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可是孩子们还是不领情,不自爱,枉费了我一番苦心。”对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切关爱和协助,都是枉费心机。

  了解孩子要有耐性,要有较多时间跟他们相处。当然父母也必须有较好的感受性。感受性要从你经常观察孩子,多多跟他接触和交谈中培养出来。

  另一方面,被了解是孩子们的一种心理需求。被了解或被接纳的需求,不止对孩子重要,对大人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安全感和自我肯定的来源。父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无论你是责备他或赞美他,是鼓励他或坚持生活上的规律,你必须接纳他的情感。情感上的接纳,使孩子深深感受到你能了解他,而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要留点机会让孩子伸展自己的自尊,这样最能表示你能了解孩子。比如说,你能以微笑的表情,倾听孩子表示他对家事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尚可取,不妨采纳。孩子的自尊得到维护,就能产生荣誉感,就能够自治和自制。

  许多父母亲向来不让孩子伸展其自尊,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被抑制,甚至扭曲变形,而成为乖巧的反…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