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P7

  ..续本文上一页致胜。我们能够提早训练孩子确定目标的习惯,就等于为他培养了坚忍行事的性格。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帮助和个人坚毅不拔地完成他所期望完成的工作。因此,教导孩子自我控制,是父母亲千万不能忽略的职责。

  孩子最常见的不能自我控制现象,是经不起外力的引诱而分心。例如孩子一回到家,电视机就在书桌的旁边,不禁打开电视机,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晚间,孩子需要时间复习和预习功课,家人却在客厅观赏电视长片或球赛转播,于是孩子情不自禁地也跟著看起电视。

  孩子能否自我控制,坚持自己原订计画去做功课,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内在的心理因素——强烈的动机,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其二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要注意安排环境,使孩子能专心的学习。这两种因素的配合,可以增强孩子的毅力和热心的学习。

  父母亲要鼓舞孩子,保持做事的热心和强烈的动机与决心,不断的努力。无论是学习一项新的课业或革除旧的恶习,最忌讳的是不能坚持。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指出:自我控制所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暴自弃所引起。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一个人如果求短时的快慰与满足,就会牺牲长期努力的目标。它往往被一种消极的思想带动,例如“我相信我做不好”、“别人能力比我好,我无法跟他们竞争”,甚至有些孩子对自己说“再玩一天,明天再开始好了”,日复一日,一直没有认真执行自己的读书或工作计画。

  这种自我控制的失败源自内在的思想和情绪。父母亲很难用责备和苦劝获得补救。唯一的最好方法是,在他消沉的时候,让他适当的休息,并鼓励他想像完成预定工作时的快乐与喜悦,而重新鼓舞其进取和热心。

  影响孩子自我控制的另一个要素是环境。孩子不能专心念书,往往因为电视机的干扰,噪音的影响,光线的不当等等。特别是交结不良的朋友和家庭的纠纷,最容易使孩子分心,中断其学习的专注,以致丧失毅力与热心,放弃原定的计画。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亲一定要检讨改进环境。

  毅力与热心虽然是一种精神的特质,但是它一经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很具体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透过增强原理,来“塑造”毅力的行为。具体的说,父母平常要注意孩子的行为表现,孩子一有毅力或热心的行为,就应予以赞美或奖励。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建立有毅力的态度与习惯。教孩子自我控制的基本原则如下:

  (1)自我控制可以演化为毅力和热心,它是可以透过有效的安排而建立。

  (2)增强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可以从改变环境、加强其学习动机和减低外界的不利干扰著手。

  (3)指导孩子订定计画,依据计画执行情形给予奖励(可用口头赞美、记载优点、物质奖励等方法)。

  (4)任何学习或工作计画,都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5)孩子在消极或想停顿其工作时,要鼓励他前瞻自己的目标,及想像完成计画的喜悦。

  孩子学会了自我控制,就能自动学习,凡事也能自制。自我控制是父母亲指导孩子发展出来的精神力量,它使一个能够贯彻始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付失败

  无论是成人或儿童,失败绝对不是愉快的感受。但是失败乃生活常事,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利用失败,就很难把生活引导到积极的层面。

  一个人如果在失败的时候不懂得藉机检讨改进,那么失败会变成情绪恶化的病源,使人泄气而振作不起来。如果我们把失败得失看得轻些,而努力去设法超越,是对个人能力的成长大有助益。因此,父母亲如何教导孩子处理失败,成为教导上重要的一环。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会造成严重的挫折感和厌倦感。事实上,生活在不是十全十美下,才显得多采多姿。教导的本义,应该是指导孩子发挥所长,而不是要他样样皆通。

  父母亲有时必须特别注意,孩子在学业上过分的顺利与成功,缺乏失败的磨练时,反而不容易养成韧性和毅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是付出过高的代价才得到,而使他牺牲了欢笑、健康和活泼的朝气,那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反而带来惧怕失败的恐惧,那么牺牲就更大了。

  多数父母亲一心一意设法防止孩子失败,或设法不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已经失败,一味降低标准,怕孩子受了刺激,那都是不当的教育。父母亲必须明白,人生中遇到失败十之八九,我们不能教孩子逃避失败,而是要教他如何在失败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失败的价值有时胜于成功。因为成功的喜悦,只不过鼓励重复原来的行为,反而得不到更多的激发与思考。相反的,对失败的检讨,却训练孩子再求长进的毅力。不过,这有一个条件,孩子不能尝到太多的败绩,当孩子因为屡遭失败打击而失去自信时,毅力也就保不住了。

  信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的特质,它必须自小开始培养。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得到成功,父母亲要乘机多赞美和鼓励,多多给他信心,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损及自信的话,种下失去信心的种子。

  失败是一个事实,父母亲只能针对事实来协助他,不能以批评的方式责骂他。父母亲能注意这一点,孩子的积极心和毅力就得到伸展。爱默生说:“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次失败构成。因为他每天试验、冒险,失足的次数越多,前进的速度越快。”

  失败对孩子而言是弥足珍贵的经验,要利用它来励志,不是因它而丧志。有时我们必须先经过失败才能成功,才能了解成功的真正意义。兹建议教导孩子处理失败的原则如次:

  (1)不要为失败难过。告诉他“事情已做了,过去了,你不可能改变过去。要鼓起勇气,把它当作一个教训,接受这个教训,然后忘掉这件事”。

  (2)教孩子不要诿过他人,要诚心检讨自己。

  (3)检讨之后,切勿自误,一再拖延,要即刻改过。“从现在开始,而不是从明天做起”。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人生无法避免困难,遇到困难才是发挥创造力的时候。给你的孩子一个座右铭,要他抬起头来正视困难。并对困难或失败说:“我比你强,你击败不了我。”

  过火的热心和毅力

  最后,你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过于认真,过分的热心和毅力也会毁损他的前程和健康。

  孩子长期处于勤奋用功和紧张竞争下,渐渐地把埋首苦干当作刻板的生活态度。日子久了,孩子失去欢笑,变得非常严肃,于是形成类似工作狂的性格。在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上,发生严重的问题。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孤癖,郁郁不乐,看不惯别人的喜乐。在思想上变得固执,在人际关系上也有了障碍,这类性格的人,往往失去他的创造力。

  为了孩子能保持正常的毅力和朝气,你必须注意他的休闲和体能活动。健康的身心,才是源源不绝精力的来源。

  我们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巨人,但不能揠苗助长。我们希望他活泼愉快,却不能因而疏于管教。我们希望他有自信,有毅力,就不得不让他接受失败的打击。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往往是在爱与关心下,接受适度的挑战,让孩子酝酿出高贵的精神力量。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