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三摩提」,修行人修正定正受,「行阴尽者」,修到破除行阴,「诸世间性」,诸世间徧指同居方便实报三土而言,把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九界一切生类,「沉细纲纽」,喻如纲目沉细,行阴喻如纲纽,行阴到此破裂了,「补特伽罗」,这是生死的根,此云数取趣,「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今行阴已尽,于十二类生之业感报应,悉皆悬远而永绝。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这是约识阴习强,于观行中,虽达到行空,复现湛明之境界,二种生死,皆如长夜,今有为行空,「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则于圆净涅槃天将大明悟,偏真行空则于方便净涅槃天将大明悟、二边行空则于性净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古时犬守夜、鸡司晨,天将亮时,鸡则鸣,春三秋四冬八徧,冬天夜长,以世间法做比喻,就如同鸡最后一叫,天就亮了,「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如太阳东升,「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功夫用到这里,六根就没有力量,像我们的六根一天不闲着,普通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六根虚静」就是歇下来了,六根一安静,「无复驰逸」,就不能东跑西跑了,「内外湛明」,内外光明,就是一个大效验,「入无所入」,内外都明就没有能入所入,这时候心悟的道理,「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可以深达于十方十二类众生,「受命元由」,以此识阴,无枢穴故,「观由执元」,其由可观,无迁流故,其元可执,无生机故,「诸类不召」,了知万法唯识,「于十方界,已擭其同」,故于十方的世界已获其同,观行既深,能见如来藏性,「精色不沉」,故精性妙色,不复沉没,「发现幽秘」,幽秘的理性,从此发现,此正寂灭现前境界,「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瑠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若于群召」,就是所有的一切诸类之中,「已获同中」,都各得自然,「销磨六门」,销磨六根门头,「合开成就」,六根为一根之用,名合成就;一根为六根之用,名开成就,「见闻通邻」,见闻都相邻互用,六根「互用清净」,一点障碍也没有,「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十方世界及其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这是说明忽然超越世出世间的境界,「名识阴尽」相,「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幻妄似有,名为罔象;体性空寂,名为虚无;迷背真性,名为颠倒;更无实法,惟此妄想以为其本,了知妄想无自性,则本尚无,识阴何有?故曰识阴虚妄,本如来藏。
一 成所归果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淴-心+口)。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这一段文是因所因执,因所有的因就执着住了,佛说法四十九年,无非就是破执之具,破人的执着性,佛说的法就是破执着的家俱,这是说因所因的执着,因是能因对着所因,佛法破的是能所,有能所就把正性迷住了,这是说这种执着,「阿难当知」,佛对阿难说,你当知道,「是善男子」,是指着学佛法的人,当时法会上那些修行的人,「穷诸行空」,他研穷种种的诸行,行是行持,把修行的诸行研究的尽空,空是不可执着了,「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这个色、受、想、行、识五蕴,研穷所修行的理,已经研究到识上这个地方就可以还元了,这总算是一个好机会,「已灭生灭」,这时已经把世间上有生有灭的法,都把他销灭了,「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能修到这样,总自见效验了,已经灭了众生的生灭,世间上不是生就是灭,是对待法,你要修到五蕴还元的时候,这是见到好相了,把世间的生灭法脱离了,而于寂灭精妙还未圆,他把世间上的生死灭了,然而在这个寂灭上还不成,精妙还未圆;这生灭与寂灭大不相同,生灭是世间上人的苦处,生了死、死了生,这寂灭是佛成道的修德。佛有修德、有智德,修德也叫行德、智德也叫菩提,修德也叫寂灭,往往佛说弟子们,汝于菩提智德尚在遥远,这是佛常对弟子们说的话,他可是把生灭修的已经销灭了,不受生死了,这是得的效验,「而于寂灭」,于这本有的寂灭,不生不灭,不是对待法,这寂灭是佛的修德,所以到了寂灭上才算究竟,「精妙未圆」,到了精微奥妙上,还没得圆满,这是佛对阿难说,虽然没得圆满,可也得到效验了,得着什么效验呢?「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修到这个地方,见的效验能使你自己的本身,「根隔合开」,这一个人身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这六根都隔离了,谁也不给谁使唤,眼根能见、耳根能听,拿眼根听就不行、拿耳根见就不行,谁也不给谁使唤,各执其事,修的虽然不到究竟,能令你自己的身,可以六根互用,眼根不但能见,还可以拿眼睛说话;有一位目讲大师,当地人都知道他拿眼睛讲话,这是说佛法不是没有效验的,我把这个提出来,提提大家的信心,就怕修不到,要修到了,那是实有效验,他修到这里能令自己的身,「根隔合开」,眼睛也能说话、耳朵也能说话,简单说六根可以互用,我们不行,看非眼睛不行、听非耳根不可,余者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能令己身修到六根互用,「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诸类是世间上一切的动物,一类一类的,所有世间的飞禽走兽,这都是动物,通觉,这知觉都相通,我们人就不知道飞禽叫的是什么意思,修到时候,就能知道飞禽走兽叫的是什么意思,亦与十方的动物知觉都相通了,「觉知通(淴-心+口),能入圆元」,这是起首修行见的效验,这知觉能通达、能(淴-心+口)合,「能入圆元」,从这里再接着向下修行,不出毛病,就能入佛的同通道理,元是开头从此开头,就能修行究竟的佛法,这是佛对阿难说的,说到这里,这是佛警戒法会人,得照样的好好修行,自己别逞能,别出毛病,说到这里,这是一个正面,转过来就说反面了,「若于所归,立真常因」,以这个地方起头开端讲修行得着效验,你要拿这个做为归宿、以这个做为所归,这个地方就是佛的真常的道理,没有生、没有灭,这就错了,所以佛这是警戒人,你修行到这个地方,功夫白费了,你拿这个就算到家啦,立真常的因,「生胜解者」,我是大开圆解,佛法我是一悟到底了,前边说这个人的执着,「是人」就是指的这个人,「则堕因所因执」,你就执着有能有所,这佛法要能所双亡,本知觉现前,能知所知、能做所做,这都是对待法,佛法是超伦绝待,这是最要紧的,得要知道,你还有对待哪能到了究竟呢?这说「是人则堕」,他要照他自己心思着,以为大开圆解都到了家,把自己就误了,「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堕在有能因、有所因的执着了,这是佛警戒说的,「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说到这里佛就给说开了,印度有两种外道:一个娑毗、一个叫迦罗,这两种外道就是有这种修行,是人则堕因所因执,能因所因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有能因、有所因,娑毗迦罗这两种外道,他是以这个为归宿,所归的冥谛,虽然不是明正大路,也在冥冥之中证了真理,谛是当真理讲,把这个理研究明白了,所归的冥谛,他以这个就是到头了。佛底下又说,你们跟着我修行的人,要是不听我上来所说的话,你就是归了娑毗、迦罗所归的冥谛,就与他们「成其伴侣」,与这个外道一样了,「迷佛菩提」,你把佛的大觉大悟的道理就迷失了,菩提为智德、涅槃为修德,「亡失知见」,由这里亡失了正知正见,该怎么样呢?「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由这里一错到底,这是十个,说头一个,「是名第一立所得心」,他有所得的心,就有能得的果,「成所归果」,归这个外道的结果,就违背远离了佛的圆通的大道理,「背涅槃城,生外道种」,违背涅槃的地方,从这里生出外道的种子。
二 成能事果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酰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徧圆种。
这一段文是第二能非能执为名,他这都是指着修行人,他疑惑修行能到了这个身份,其实没能到,他以为能到,这叫能非能执,他觉着能是非能,是什么呢?就是个执着性,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之具,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旁的说,就是破人的执着性,有执着的人就不能向上学了,这是吃亏的地方,你的知识有多少?你那个能力有多大?就把自己耽误了,这段文他以为自己有能耐,执着在非能,就不能做到了,佛对阿难说,「又善男子」,是自己把自己耽误了,「穷诸行空」,他穷究道理,到了行空的地方,色、受、想、行、识五蕴上行空,所行的无非是个空,没有实在的,「已灭生灭」,已经把这个生也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