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四▪P16

  ..续本文上一页个要不常看佛经的人一听,心里还感觉发闷,这没有头的事情该怎么办?讲的是有头有尾嘛!有头有尾是世间法,他这是独一无二的,无所谓头无所谓尾,你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就有烦恼,说烦恼的根本是什么东西?「此无始来,发业润生」,从那没有头的地方算,往往有人说从哪起头?这个话说的都不对,佛说法是从根本上解决,说从哪个地方起头?你说说!中古时三皇治世、五帝为君都承认这个,这是半截腰的事情,三皇以前是谁?再以前的又是谁?你从此往上推,推在多少万万倍,也是找不到头,没有头,头就是始,起初从没有头的地方算,「发业润生」,业是造作之义,发动这个造作,润生是滋润这个生死,人在世界上都有生死,万物都有生灭,这个事情是「谁作谁受!」哪个地方所做的罪,哪个地方就受苦,「谁作谁受」这四个字不可做普通的话讲,什么做善享福、做恶受罪…,这是普通的一个解释,佛是让人从根本上解决,根本上在人道上论善恶,这已经是到了枝末了,那根本上就是苦,这是一定的,这是个题目,底下解释。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阿难是大众代表,佛对他个人说,「汝修菩提」,菩提就是知觉的一条大道路,证果也证菩提果,因同果同,就像种庄稼一样,下什么种出什么苗,人也是如此,你要修菩提因证成佛的果,你得怎么办呢?「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设若你不审察审察、不观察观察烦恼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人人都有,有轻有重,轻的少受苦、重的多受苦,看你种什么因就受什么果报,这烦恼就是人受苦的根。若不审观烦恼的根本,你就不能知道这个虚妄的根尘,虚妄的根尘就是眼六根、色六尘,虚妄的根尘一转个就是真实的佛道,打哪儿修啊?从六根、六尘上修,这是人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谁也不缺,这是成佛的根本、也是下地狱的根本,所以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虚妄的根本你得知道,把他去了才行,你要不把他去了,则不能知虚妄的根本打什么地方颠倒?佛常说人的颠倒是舍本求末,要说本来的来历,后文说的很明白,你要知道哪个地方是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烦恼根本的地方都不知道,还说什么降伏?烦恼你不能降伏,你怎么还能取如来的果位?底下佛让他们审察,这地方直接说怕他不明白,这说出一个譬喻,对阿难说。

  

  六贼劫宝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有结有解就是有作有为、无结无解就是无为的大法,说这个道理先立一个比喻,让阿难观察,「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世间解结之人或是解开了罪业、或是结成了罪业,解结的这个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你不知道所结的地方,你从哪里去解?这个人都被烦恼把心拴上了,人烦恼的时候多,安乐的时候少,人人都是如此,这里说一个比喻,没有结没有解就好了,人结什么业就受什么苦,底下说「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你没闻见虚空被你破坏了这回事吧,虚空你能打破吗?这是先说一个比喻,你要知道这个,你就知道修行了,底下怕他不懂,说「何以故?」说这话是什么缘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就是这么八个字,这就拿虚空做个比喻,你有作有为,你把他结成了,然后你再解,有结有解这就是人的一生一死、一苦一乐的事情,这都是无常的。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佛对阿难说出所以然来,怎么可以去邪归正呢?接着上边「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的比喻,这里又总起来指示所结的六根是为贼媒,「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人在世间上受苦,就因脚步走错了,心里头不明白,糊涂了!这地方佛遂跟着总起来指示结业的根本,从根本上给阿难说虚空也没看见结、也没看见解,要想修行得认识自己,不是特别还有什么法,说人人都知道是自己,这个地方就是错的地方,这个身体是在世界上的一个物,人就以这个真,因这个身体具足六根,佛给他指明了,怎么颠倒的。怎么败坏的?人在世间上怎么有这些个烦恼?不因旁的,就是你现前的眼、耳、鼻、舌及与身心,这是人人都在身上带着的,这六样要会用就是成佛的根本,不会用就是家里的贼媒,自己家里的宝物是见性、闻性、齅性、尝性、觉性、知性,修行人讲明心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见着自己的性,所以,要不明白自己的心、见不着自己的性,永远是瞎修盲炼,要时时观念自性,分开说就见性、闻性、齅性、尝性、觉性、知性,这地方一定要弄清楚了,六根不会用成为六贼媒,内六根勾引外六尘,把自家的宝物六种根性都毁坏了,「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和众生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天地,就是一个世界,身体比虚空大地小,说到身上的性,和诸佛菩萨都一般大,都是遍满虚空,这个地方是最要紧的,佛给他讲开了,「自劫家宝」,这是从哪里来的?「由此无始」,从没有头的那个地方算,因什么没有头?这道理是个圆的,所以不能说有头有尾,有头有尾是世间法,「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众生普通说六道众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说「生缠缚故」,家贼引外贼,把家宝盗去了,所以就不能脱离这个世界上的痛苦了,因什么不能脱离?「生缠缚故」,拿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缠上了,「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我们众生世间,一个人身好比一个世间,凡圣同居的国土,这叫器世间,人身就是在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我们这个众生世间都在器世间里,超越不出去,生了死、死了生,生死轮回脱不开,底下佛又详细指示。

  

  众生世界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具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迭。一十百千。总括始终。

  

  这一科文分别指示世界之相,这是佛对法会大众由浅入深、由凡入圣,约众生世界以明妄数,什么叫众生世界?我们人的身体,这就是一个世界,所以佛把这个意思都说明了,一层一层的上前进步,由凡大众生达到佛的果位,先明这个世界发明虚妄的数目,佛对阿难说,「云何名为众生世界?」这众生世界不是说普通的世界,说一个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世界,是这么个道理,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这个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迁流不息,「界为方位」,界就是各有各的界限,有形相的边际,这有一定的方位,方位是不动的,世是流动的,「汝今当知」,先把这两样说出来:一个流动的、一个不动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这叫界,有了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要不怎么叫世界?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还不是一定说我们身体外边,这就说人身上就是一个世界,让人知道,天地是一大天地、人身是一小天地,说「方位有十」:东西南北四正,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还有上下,这就是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这是流动的,「方位有十,流数有三」,方位有十样,流动的位置是三样,「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这说一个人身上就叫众生世界,就是妄作妄为,这都是从妄想来的,「身中贸迁」,在人身上,贸易迁流、新陈代谢,你一个劲的活动,「世界相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界是方位,往一块一交涉,这都指着人身上说,「而此界性设虽十方」,界的这个性设立的十个方位,「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世间祇可以名目,判为东、西、南、北四方,「上下无位」,上下没有定位,「中无定方」,当中也没有一定的方位,把这个没有方位的都去净了,「四数必明」,为的显明这四个数,东、南、西、北人都可以明白,说这是方位,「与世相涉」,与过去、未来、现在世,这么一交涉,一个不动的方位、一个流动的世,「三四四三」,三个四就是十二个数、四个三也是十二个数,是「宛转十二」,无论怎么算,转过来、转过去,你说三四也是十二、你说四个三也是十二,「流变三迭」,流动变化重迭三次。

  

  「一十百千,总括始终」,佛说人身就是一个小世界,先由方向的浅处入深,由粗入到微细,这是一步一步的引导人的意思,这是十二数流动三迭,流动变化重迭三次,「一十百千」,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这是由少数往多数上论,「总括始终」,从始到终。

  

  六根功德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这是说人身上是个小世界,说这个世界的功德,这是先说总数,底下再发明优劣,「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佛又让阿难在人身的六根之中,各有功德的利用,「克定优劣」,你在一千二百之中,克定了,你把他指真了,优是具足、劣是不具足。

  

  一、眼根缺劣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先说眼根,人身上有眼、耳、鼻、…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