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要不常看佛經的人一聽,心裏還感覺發悶,這沒有頭的事情該怎麼辦?講的是有頭有尾嘛!有頭有尾是世間法,他這是獨一無二的,無所謂頭無所謂尾,你要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就有煩惱,說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東西?「此無始來,發業潤生」,從那沒有頭的地方算,往往有人說從哪起頭?這個話說的都不對,佛說法是從根本上解決,說從哪個地方起頭?你說說!中古時叁皇治世、五帝爲君都承認這個,這是半截腰的事情,叁皇以前是誰?再以前的又是誰?你從此往上推,推在多少萬萬倍,也是找不到頭,沒有頭,頭就是始,起初從沒有頭的地方算,「發業潤生」,業是造作之義,發動這個造作,潤生是滋潤這個生死,人在世界上都有生死,萬物都有生滅,這個事情是「誰作誰受!」哪個地方所做的罪,哪個地方就受苦,「誰作誰受」這四個字不可做普通的話講,什麼做善享福、做惡受罪…,這是普通的一個解釋,佛是讓人從根本上解決,根本上在人道上論善惡,這已經是到了枝末了,那根本上就是苦,這是一定的,這是個題目,底下解釋。
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雲何降伏。取如來位。
阿難是大衆代表,佛對他個人說,「汝修菩提」,菩提就是知覺的一條大道路,證果也證菩提果,因同果同,就像種莊稼一樣,下什麼種出什麼苗,人也是如此,你要修菩提因證成佛的果,你得怎麼辦呢?「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設若你不審察審察、不觀察觀察煩惱的根本,煩惱的根本人人都有,有輕有重,輕的少受苦、重的多受苦,看你種什麼因就受什麼果報,這煩惱就是人受苦的根。若不審觀煩惱的根本,你就不能知道這個虛妄的根塵,虛妄的根塵就是眼六根、色六塵,虛妄的根塵一轉個就是真實的佛道,打哪兒修啊?從六根、六塵上修,這是人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誰也不缺,這是成佛的根本、也是下地獄的根本,所以佛從根本上解決。這個虛妄的根本你得知道,把他去了才行,你要不把他去了,則不能知虛妄的根本打什麼地方顛倒?佛常說人的顛倒是舍本求末,要說本來的來曆,後文說的很明白,你要知道哪個地方是顛倒?「處尚不知,雲何降伏,取如來位?」煩惱根本的地方都不知道,還說什麼降伏?煩惱你不能降伏,你怎麼還能取如來的果位?底下佛讓他們審察,這地方直接說怕他不明白,這說出一個譬喻,對阿難說。
六賊劫寶
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雲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有結有解就是有作有爲、無結無解就是無爲的大法,說這個道理先立一個比喻,讓阿難觀察,「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世間解結之人或是解開了罪業、或是結成了罪業,解結的這個人要從根本上解決,「不見所結,雲何知解?」你不知道所結的地方,你從哪裏去解?這個人都被煩惱把心拴上了,人煩惱的時候多,安樂的時候少,人人都是如此,這裏說一個比喻,沒有結沒有解就好了,人結什麼業就受什麼苦,底下說「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你沒聞見虛空被你破壞了這回事吧,虛空你能打破嗎?這是先說一個比喻,你要知道這個,你就知道修行了,底下怕他不懂,說「何以故?」說這話是什麼緣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就是這麼八個字,這就拿虛空做個比喻,你有作有爲,你把他結成了,然後你再解,有結有解這就是人的一生一死、一苦一樂的事情,這都是無常的。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爲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衆生世界。生纏縛故。于器世間。不能超越。
佛對阿難說出所以然來,怎麼可以去邪歸正呢?接著上邊「空無形相,無結解故」的比喻,這裏又總起來指示所結的六根是爲賊媒,「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爲賊媒」,人在世間上受苦,就因腳步走錯了,心裏頭不明白,糊塗了!這地方佛遂跟著總起來指示結業的根本,從根本上給阿難說虛空也沒看見結、也沒看見解,要想修行得認識自己,不是特別還有什麼法,說人人都知道是自己,這個地方就是錯的地方,這個身體是在世界上的一個物,人就以這個真,因這個身體具足六根,佛給他指明了,怎麼顛倒的。怎麼敗壞的?人在世間上怎麼有這些個煩惱?不因旁的,就是你現前的眼、耳、鼻、舌及與身心,這是人人都在身上帶著的,這六樣要會用就是成佛的根本,不會用就是家裏的賊媒,自己家裏的寶物是見性、聞性、齅性、嘗性、覺性、知性,修行人講明心見性,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見著自己的性,所以,要不明白自己的心、見不著自己的性,永遠是瞎修盲煉,要時時觀念自性,分開說就見性、聞性、齅性、嘗性、覺性、知性,這地方一定要弄清楚了,六根不會用成爲六賊媒,內六根勾引外六塵,把自家的寶物六種根性都毀壞了,「由此無始衆生世界,生纏縛故」,和衆生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天地,就是一個世界,身體比虛空大地小,說到身上的性,和諸佛菩薩都一般大,都是遍滿虛空,這個地方是最要緊的,佛給他講開了,「自劫家寶」,這是從哪裏來的?「由此無始」,從沒有頭的那個地方算,因什麼沒有頭?這道理是個圓的,所以不能說有頭有尾,有頭有尾是世間法,「衆生世界,生纏縛故」,衆生普通說六道衆生:叁善道-天、人、阿修羅,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這說「生纏縛故」,家賊引外賊,把家寶盜去了,所以就不能脫離這個世界上的痛苦了,因什麼不能脫離?「生纏縛故」,拿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纏上了,「于器世間,不能超越」,我們衆生世間,一個人身好比一個世間,凡聖同居的國土,這叫器世間,人身就是在于器世間不能超越,我們這個衆生世間都在器世間裏,超越不出去,生了死、死了生,生死輪回脫不開,底下佛又詳細指示。
衆生世界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世界。世爲遷流。界爲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爲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方位有十。流數有叁。一切衆生織妄相成。具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祇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 叁四四叁。宛轉十二。流變叁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
這一科文分別指示世界之相,這是佛對法會大衆由淺入深、由凡入聖,約衆生世界以明妄數,什麼叫衆生世界?我們人的身體,這就是一個世界,所以佛把這個意思都說明了,一層一層的上前進步,由凡大衆生達到佛的果位,先明這個世界發明虛妄的數目,佛對阿難說,「雲何名爲衆生世界?」這衆生世界不是說普通的世界,說一個人的身體就是一個世界,是這麼個道理,說「世爲遷流,界爲方位」,這個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遷流不息,「界爲方位」,界就是各有各的界限,有形相的邊際,這有一定的方位,方位是不動的,世是流動的,「汝今當知」,先把這兩樣說出來:一個流動的、一個不動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爲界」這叫界,有了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要不怎麼叫世界?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還不是一定說我們身體外邊,這就說人身上就是一個世界,讓人知道,天地是一大天地、人身是一小天地,說「方位有十」:東西南北四正,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還有上下,這就是十方,過去、未來、現在這是流動的,「方位有十,流數有叁」,方位有十樣,流動的位置是叁樣,「一切衆生織妄相成」,這說一個人身上就叫衆生世界,就是妄作妄爲,這都是從妄想來的,「身中貿遷」,在人身上,貿易遷流、新陳代謝,你一個勁的活動,「世界相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界是方位,往一塊一交涉,這都指著人身上說,「而此界性設雖十方」,界的這個性設立的十個方位,「定位可明,世間祇目東西南北」,世間祇可以名目,判爲東、西、南、北四方,「上下無位」,上下沒有定位,「中無定方」,當中也沒有一定的方位,把這個沒有方位的都去淨了,「四數必明」,爲的顯明這四個數,東、南、西、北人都可以明白,說這是方位,「與世相涉」,與過去、未來、現在世,這麼一交涉,一個不動的方位、一個流動的世,「叁四四叁」,叁個四就是十二個數、四個叁也是十二個數,是「宛轉十二」,無論怎麼算,轉過來、轉過去,你說叁四也是十二、你說四個叁也是十二,「流變叁疊」,流動變化重疊叁次。
「一十百千,總括始終」,佛說人身就是一個小世界,先由方向的淺處入深,由粗入到微細,這是一步一步的引導人的意思,這是十二數流動叁疊,流動變化重疊叁次,「一十百千」,十個一爲十、十個十爲百、十個百爲千,這是由少數往多數上論,「總括始終」,從始到終。
六根功德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難。汝複于中。克定優劣。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這是說人身上是個小世界,說這個世界的功德,這是先說總數,底下再發明優劣,「阿難,汝複于中,克定優劣」,佛又讓阿難在人身的六根之中,各有功德的利用,「克定優劣」,你在一千二百之中,克定了,你把他指真了,優是具足、劣是不具足。
一、眼根缺劣
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觀。叁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叁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
先說眼根,人身上有眼、耳、鼻、…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