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五)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結解同因

  世尊說偈

  绾巾六結

  六解一亡

  解結次第

  圓通方便

  六塵圓通

  一 陳那聲塵

  二優婆色塵

  叁 香嚴香塵

  四藥王味塵

  五跋陀觸塵

  六迦葉法塵

  五根圓通

  一那律眼根

  二周利鼻根

  叁憍梵舌根

  四畢陵身根

  五 空生意根

  六識圓通

  一鹙子眼識

  二普賢耳識

  叁孫陀鼻識

  四滿慈舌識

  五波離身識

  六目連意識

  七大圓通

  一烏刍火大

  二持地地大

  叁月光水大

  四琉璃風大

  五空藏空大

  六彌勒識大

  七勢至根大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

  唐清河房融筆受

  結解同因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複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爲出家。猶隔日瘧。惟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雲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衆生。得免輪回。不落叁有。作是語已。普及大衆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伫佛如來無上開示。

  這一科文發明結解無二,怎麼叫結解無二?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結的時候也是從這六根上結、解的時候也是從這六根上解,結什麼呢?解什麼呢?說造業從哪裏結成的?就是由這六根結成的,你要是解也得從這六根上解,阿難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請教佛說,「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佛說解結都從六根,阿難沒領會,在這裏他又問,說人結這個業從哪裏結的再從哪裏解,他疑惑有兩個地方,哪個地方結的,哪個地方解,「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設若不知道結業的根本,我信這個業終久解不開,他說到這兒又問,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複如是」,我及法會中有學的聲聞,什麼叫有學聲聞?這佛法之中到了無學,無論哪一法不用再學了,以這個爲本,學到無學之處,阿難才證到初果,他所以未到的地方還很多,「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這是阿難自己說的,從無始劫來佛說的道理都不明白就叫無明,生一回死一回,與諸無明一塊滅一塊生,我生的時候無明也生、我滅的時候無明也滅,沒離開這個無明,「雖得如是多聞善根」,他自己說我雖然得著多聽多聞善法,結這些善根,雖「名爲出家」,還是不究竟,「猶隔日瘧,惟願大慈,哀愍淪溺」,我雖然是出家證到初果,比凡夫強一點,他自己說一個比喻,就像發瘧疾的人,俗語說發瘧疾,今天好明天又犯,這就叫如隔日瘧,他怎麼說如隔日瘧呢?他證了初果,他要靜坐入定就像無病的人,他要一出定就像犯了病一樣,一出定就胡思亂想,一入定心裏的觀念就不散亂,他自己說我就像發瘧疾似的,又對佛說,請佛大慈大悲總要哀愍我沈淪陷溺呀,我是沈淪在苦海裏頭,陷溺到底了,「今日身心,雲何是結?從何名解?」解是解脫,不但我們現在學佛人得益,「亦令未來苦難衆生」,還有未來學佛的人、受苦遭難的人,「得免輪回」,都可免輪回,輪回指生死說,生了死、死了生,永遠不斷,得免生死輪回,「不落叁有」,這叁有就是有欲、有色、有無色,所謂叁有皆有生死之苦,「作是語已」,把這個話說完了,「普及大衆五體投地」,阿難尊者及法會大衆都五體投地,給佛行禮,「雨淚翹誠」,雨淚就是掉眼淚、翹誠就是一身一心的恭敬,以身心恭敬掉著眼淚的樣子,「伫佛如來無上開示」,伫就是等著,等著佛說無有再上的開導指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爲未來一切衆生。爲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于彼世界。來只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衆。得未曾有。

  

  阿難請佛開導指示,這時世尊磷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未證四果阿羅漢皆爲有學人,「亦爲未來一切衆生」,也爲未來的一切衆生,「爲出世因」,給未來的衆生作出世的因緣,「作將來眼」,作後來的眼目,好認識佛法的大道,「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佛的手放光好比是南閻浮提出的紫金光一樣,以這個手摩阿難頂,佛慈悲先摩他的頂,這就要給他解釋這個道理。

  「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十方指著四正、四維、上下,普遍佛的世界,「六種震動」,震是震吼擊、動是動湧起,震吼擊是聲音、動湧起是形相,動是地動,這是佛的道德威力所成,佛法是驚天動地的,動有叁種:從地上動、從地湧出、從地上起來,六種震動是表有聲有色,「微塵如來」六種震動,驚動了無數的微塵佛,這就是十方的如來,「住世界者」,這還未歸常寂光,在世界上還度化衆生就有這麼多的佛,不是一尊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就是現在住世度化衆生的佛,如同微塵數那麼多,佛若不說誰能知道這麼大的妙境,「各有寶光,從其頂出」,這些位如來各有寶光,各各都放寶光從其頂出,都從頭頂上放出光來,「其光同時,于被世界」,如微塵數的這些如來,在他自己的世界上住著,各佛有各佛的寶光,從頭頂上放寶光,「來只陀林」,釋迦佛來這個地方說法,「灌如來頂」,十方如來放光,來到娑婆世界都灌在釋迦牟尼佛的頭頂上,這個光對光都接在一塊,「是諸大衆,得未曾有」,大家一看十方的佛,從十方放光來灌在釋迦佛頂上,「是諸大衆,得未曾有」,從來也沒見過這稀有之事。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複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大家都聽見十方的如來像微塵這麼多,都是異口同音告阿難說,「善哉阿難」,佛贊揚人,多數說善哉,說善哉阿難,很好了,「汝欲識知俱生無明」,從有生以來就有這個無明叫俱生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使汝輪轉生死結根」,這個無明,能支使你輪回生死,「生死結根」就是結業的根本,「唯汝六根」,阿難問,十方如來恐怕他不信,結業的根還有旁的,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在你的本身上,解開也是在你的本身上,沒有二樣,「唯汝六根」,就是你現前的六根,「更無他物」,沒有其他的東西,「汝複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前邊告訴你,使你輪轉生死也是六根,沒有旁的物,「汝複欲知無上菩提」是佛的果位,「今汝速證安樂解脫」,證佛果爲解脫,解脫世界塵勞一切苦處,「寂靜妙常」,到了這個地方,寂靜普遍的、不可思議的就叫妙常,是什麼?拿什麼成的?「亦汝六根」,也是你的六根,你的結業生死也是六根,你想成佛也是六根,「更非他物」,不是旁的。還有個物讓你成佛,這阿難又疑問了。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雲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阿難雖聞十方如來的聲音,雖聞如是的法音,「心猶未明」,心裏頭還沒明白,「稽首白佛」,稽首就是行最重的禮,對佛表白,「雲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他這又是疑問,十方佛對他說,他還疑惑,他心裏不明白,他給十方如來稽首表白著說,雲何使令我生死輪回?這是由六根來的,安樂妙常也是六根來的,同是六根而不是旁的事物呢?這是阿難的疑問。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佛告訴阿難說,根和塵是一個源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六根對六塵是一個源流,沒有二樣,「縛脫無二」,你被他捆綁上也是六根,你想離了六塵也是六根,沒有二樣,說「識性虛妄,猶如空華」,六根六塵中間發生六識,眼識乃至意識,識性是個假的、虛妄的,沒有本體。所以說「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這個識性,看著又如同空中的華,一會兒就完了,那不能長遠。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無漏真淨。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這說由六塵發出的知,因六根才有形相,「相見無性」,這六根是見分、相是相分,這指著兩邊這個色相上說!這相、見兩者沒有自性,對著相上論,「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由這個知,他就知這個相,「相見無性」,這是說這個形相上,前邊說的是性,這地方說的是相,「因根有相,相見無性」,見是能見、相是所見,他沒有自性,是怎麼個意思?「同于交蘆」,這個蘆草,它是一個一個的在圍子邊上生出來的,被風一吹就彎了,兩個蘆草對在一塊了,拿風一擺當,蘆草對蘆草一磨,把皮磨破了,蘆草一出土,他還是水濕性,兩下一磨,磨出水來,就沾上了,這兩個蘆草沾在一塊就叫交蘆,兩下相交成了蘆,他沒有本體,他根本上沒有體;離開甲乙二蘆,離開甲就沒有乙、離乙就法有甲,本體沒有真實,因塵發出知識。因眼根見著形相,這兩邊互相借用,「相見無性」,這相上是個無性的,因相才有見…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