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出來了,你看這六結,一是一、二是二,到第六,你要知道是「一巾所造」,這裏含著六根就是一個真心造成的,這六樣都是虛妄的,都迷惑了,你要把這一個真心保護好了,不用這六樣,這意思在裏邊含著,說「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一,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樣不同,是一個真心所造的,「令其雜亂,終不得成」,這一個真心讓這六樣雜亂了,不能成,「則汝六根,亦複如是」,這給他說明白了,你現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這麼個樣子,你是一個真心成的,「一巾所造」,就比如一個真心,你覺著眼、耳、鼻、舌、身、意是真的,他有生有死,「畢竟同中,生畢竟異」,這一個心成了六樣,成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意不是心,意者是心之所發。
六解一亡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複雲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于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雲何成。
這是佛立這麼個比喻,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你若必定嫌其六個結,不願意讓他成,「願樂一成」,願意成一條巾,「複雲何得?」你再說一說,怎麼才能成一條巾?阿難言,「此結若存」,既是結的這個名存在,那就錯了,「是非鋒起」,就互相交鋒對待了,「于中自生」,于中互相不同了,在這裏頭起了對待,「此結非彼,彼結非此」這個結扣就不是那個結扣、那個結扣就不是這個結扣,「如來今日若總解除」,如來今日若總起來把這些結扣都去了,「結若不生,則無彼此」,這裏頭含著六結各有倫次,要是一條巾就沒有不同的地方,你一分開,他各有所能,「尚不名一」,尚且這個一還立不上名,「六雲何成?」這是阿難的意思,他上面問佛什麼叫「六解一亡」,因此佛才把對待給他引出來,六解一就沒有了,「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雲何成?」這是阿難的話,佛引到這裏,讓他自己說,阿難說到這裏,佛說不是知道嗎?「尚不名一,六雲何成?」底下才合上他的法。
佛言。六解一亡。亦複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于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佛說,「六解一亡,亦複如是」,你問的這六樣若解,連一也沒有了,有六個存在當然是從一起的,六若沒有,所以說一也沒有,這是阿難問佛什麼叫「六解一亡?」把這個「六解一亡」給他說開了,底下佛立個比喻破他的迷惑,佛對他說「由汝無始心性狂亂」,從無始以來你的心性就是狂亂的,自己是雜亂無章的,「知見妄發」,心性狂亂了,當然你那正知正見就妄發了,「發妄不息」,佛指若阿難說,不知道理的人就是如此「發妄不息」,當然是沒有歇著的時候,時時在妄,「勞見發塵」,由勞這個知見就發出塵勞來了,這底下說了一個比喻,說「如勞目睛」,如同你把眼睛用的大過了,「則有狂華」,就看出花來,空中見出花來,這像什麼似的,「于湛精明,無因亂起」,這就是于湛然清淨、精純不雜、明明白白的這個真性,無故的、沒有因由的亂發起來了,你知道這個就能從恨本上解決了,「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這是佛給他說開了,當時說法會人都如此,我們後來的人也是如此,說一切世間的山河大地,從哪裏來的呢?就是一切唯心造,這個心亂用、妄用,這是自己勞碌自己,「無因亂起」,就好比一個眼睛,你把他累的起了花了,這是拿小比喻大,說一切世間從哪裏來的?就是「妄自作勞」,你的心不住本位,妄自發生出了六個結扣,好比眼、耳、鼻、舌、身、意「妄自作勞」,這都是人心所變的,自己不守住本位,生死,涅槃是不生死,連生死帶不生死,「皆即在勞」,擱在一塊是狂妄「妄自作勞」,「顛倒華相」,這就起這個顛倒華相,底下正顯一切法唯心造的。
解結次第
阿難言。此勞同結。雲何解除。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複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阿難言,此勞同結」,這個勞就如同結扣一樣,說這個比喻,阿難承認了,所以他自己說,這是人妄自作勞,生出來了山河大地,「此勞同結,雲何解除?」怎麼解除這個結呢?「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佛把結成六個結的巾掣在左邊,就問他「如是解不?」若這樣能解開嗎?阿難說「不也,世尊」,這樣不能解開,「旋複以手,偏牽右邊」,你說左不能解,掣在右邊解開不?阿難說「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雲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于結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于結心。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佛說我以手左邊右邊牽過來牽過去竟不能解,「汝設方便,雲何解成?」你想個方法把他解開,這是逼著阿難說怎麼才能解開?「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于結心,解即分散」,阿難回答佛說「要解這個結扣,從這個結心的地方解,『解即分散』,這是說從心上結的還得從心上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佛說你答的不錯,是這麼個解法,「若欲除結,當于結心」,這明明的告訴人,你破世間上這些迷惑,從心上結的還得從心上解。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佛對阿難說,我說因緣生,你別誤會了,世間常說因緣和合就生出來了,好比土與水往一塊一參合就成了泥,以這個合這個塵相,就算是,不是這個!「非取世間和合粗相」,不是世間這些粗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如來發明的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不是離開世間提另還有個出世間法,你得會用,得要知其本因,你知道迷惑在哪裏結的,就在哪裏解就對了,「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原來這個因由緣而出,能夠知道這個道理,這就行了,「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你要放下一切,能解開了,你把心一定,山河大地立刻就成空,完全是人心結的,還要從人心上解;如是,你要能夠這個樣子,不但一切一切都解開了,就是恒河沙數世界以外一滴之雨,就是這麼大的片面一滴一滴之雨點,都知道下了多少點,這話說的玄不玄?這個道理怎麼回事情呢?這個地方說這個心就是這麼大,你自己不認得,我們的心包大虛空,不是有這麼句成話嗎?「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這個虛空你看是大不大?生在人的知覺裏頭,虛空就像海中的一個浮漚、人的心就是大海,你要把這個地方承認了,各位我說這麼大,這個心當時就這麼大,你自己不承認,「一滴之雨,亦知頭數」,一滴之雨都能知道,怎麼個理呢?一滴之雨都在你的心裏頭,要不你還得數數去,都在你心裏造作的。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日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白烏玄」,你不但知道現前種種松林是直的、棘休是曲的、鹄鳥是白的、烏鴉是黑的,「皆了元由」,你都能知道它們的根本元由,你把心保住了,無所不能,成佛也是這個心,何況妄想造成的這個世界呢?這個世界就是妄想造成的,以是之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你用功要選擇六根,「根結若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從哪一根除都行,一根退元,你把他成就了,六根是一樣,你除一根就行了,「塵相自滅」,世間上這些塵相,自然的就悄滅了,「諸妄銷亡,一切世界上的宇宙山河大地、無量無邊的世界,這多少的世界都是虛妄的,當時就銷亡了,「不真何待?」這不叫真,什麼是真呢?佛說出這個真道理來告訴人怎麼修行,這個心一清淨,求什麼有什麼。
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绾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雲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複如是。
這一段文是比喻解結次第,這是佛問阿難的話,你要解這個結,應當一個一個挨著解,結的時候是一個一個結的,解時還得次第而解,這是比喻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們人的六根是凝結成了的,眼也看不遠、耳也聽不遠,鼻、舌、身、意都有一定的限度;要把這六結解開,這個人的見、聞、覺、知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人被六根局住了,所以見不超色、聽不越聲,人要恢複了本體,就不只這麼一點作用,所以叫人學佛,不可以大材小用,佛對阿難說,「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萦,得同除不?」我現今問問你,這個「劫波羅巾」就好比一個真心,他結出六個結,結出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種作用,這是大材小用,你要把他解開了,這是大材大用,佛說「此劫波巾,六結現前」,比方真心上結了六種妄心,「同時解萦,得同除不?」同時在一個時候解萦,萦就是結這個扣,有結的、有沒結結實的,能得一塊解除嗎?這六個扣都把他解開,能不能?這是佛問阿難,阿難回答說「不也,世尊」,不能吶!那哪能一塊解開呢?佛特意的問他,讓他證明這個事情,「是結本以次第绾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阿難對佛解釋這個意思,不能一塊解開,得要次第解,本以次第绾生的,今日當次第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阿難對佛說,結這六個扣是一條巾結成的,結扣的時候是一個挨一個的結的,「則結解時,雲何同除?」解這個扣哪能一塊解開?還得一個一個的解。佛特意讓阿難自己說給法會人聽,「…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