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来了,你看这六结,一是一、二是二,到第六,你要知道是「一巾所造」,这里含着六根就是一个真心造成的,这六样都是虚妄的,都迷惑了,你要把这一个真心保护好了,不用这六样,这意思在里边含着,说「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样不同,是一个真心所造的,「令其杂乱,终不得成」,这一个真心让这六样杂乱了,不能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这给他说明白了,你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这么个样子,你是一个真心成的,「一巾所造」,就比如一个真心,你觉着眼、耳、鼻、舌、身、意是真的,他有生有死,「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这一个心成了六样,成了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意不是心,意者是心之所发。
六解一亡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这是佛立这么个比喻,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你若必定嫌其六个结,不愿意让他成,「愿乐一成」,愿意成一条巾,「复云何得?」你再说一说,怎么才能成一条巾?阿难言,「此结若存」,既是结的这个名存在,那就错了,「是非锋起」,就互相交锋对待了,「于中自生」,于中互相不同了,在这里头起了对待,「此结非彼,彼结非此」这个结扣就不是那个结扣、那个结扣就不是这个结扣,「如来今日若总解除」,如来今日若总起来把这些结扣都去了,「结若不生,则无彼此」,这里头含着六结各有伦次,要是一条巾就没有不同的地方,你一分开,他各有所能,「尚不名一」,尚且这个一还立不上名,「六云何成?」这是阿难的意思,他上面问佛什么叫「六解一亡」,因此佛才把对待给他引出来,六解一就没有了,「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这是阿难的话,佛引到这里,让他自己说,阿难说到这里,佛说不是知道吗?「尚不名一,六云何成?」底下才合上他的法。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佛说,「六解一亡,亦复如是」,你问的这六样若解,连一也没有了,有六个存在当然是从一起的,六若没有,所以说一也没有,这是阿难问佛什么叫「六解一亡?」把这个「六解一亡」给他说开了,底下佛立个比喻破他的迷惑,佛对他说「由汝无始心性狂乱」,从无始以来你的心性就是狂乱的,自己是杂乱无章的,「知见妄发」,心性狂乱了,当然你那正知正见就妄发了,「发妄不息」,佛指若阿难说,不知道理的人就是如此「发妄不息」,当然是没有歇着的时候,时时在妄,「劳见发尘」,由劳这个知见就发出尘劳来了,这底下说了一个比喻,说「如劳目睛」,如同你把眼睛用的大过了,「则有狂华」,就看出花来,空中见出花来,这像什么似的,「于湛精明,无因乱起」,这就是于湛然清净、精纯不杂、明明白白的这个真性,无故的、没有因由的乱发起来了,你知道这个就能从恨本上解决了,「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这是佛给他说开了,当时说法会人都如此,我们后来的人也是如此,说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一切唯心造,这个心乱用、妄用,这是自己劳碌自己,「无因乱起」,就好比一个眼睛,你把他累的起了花了,这是拿小比喻大,说一切世间从哪里来的?就是「妄自作劳」,你的心不住本位,妄自发生出了六个结扣,好比眼、耳、鼻、舌、身、意「妄自作劳」,这都是人心所变的,自己不守住本位,生死,涅槃是不生死,连生死带不生死,「皆即在劳」,搁在一块是狂妄「妄自作劳」,「颠倒华相」,这就起这个颠倒华相,底下正显一切法唯心造的。
解结次第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阿难言,此劳同结」,这个劳就如同结扣一样,说这个比喻,阿难承认了,所以他自己说,这是人妄自作劳,生出来了山河大地,「此劳同结,云何解除?」怎么解除这个结呢?「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佛把结成六个结的巾掣在左边,就问他「如是解不?」若这样能解开吗?阿难说「不也,世尊」,这样不能解开,「旋复以手,偏牵右边」,你说左不能解,掣在右边解开不?阿难说「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佛说我以手左边右边牵过来牵过去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你想个方法把他解开,这是逼着阿难说怎么才能解开?「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阿难回答佛说「要解这个结扣,从这个结心的地方解,『解即分散』,这是说从心上结的还得从心上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佛说你答的不错,是这么个解法,「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这明明的告诉人,你破世间上这些迷惑,从心上结的还得从心上解。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佛对阿难说,我说因缘生,你别误会了,世间常说因缘和合就生出来了,好比土与水往一块一参合就成了泥,以这个合这个尘相,就算是,不是这个!「非取世间和合粗相」,不是世间这些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如来发明的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不是离开世间提另还有个出世间法,你得会用,得要知其本因,你知道迷惑在哪里结的,就在哪里解就对了,「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原来这个因由缘而出,能够知道这个道理,这就行了,「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你要放下一切,能解开了,你把心一定,山河大地立刻就成空,完全是人心结的,还要从人心上解;如是,你要能够这个样子,不但一切一切都解开了,就是恒河沙数世界以外一滴之雨,就是这么大的片面一滴一滴之雨点,都知道下了多少点,这话说的玄不玄?这个道理怎么回事情呢?这个地方说这个心就是这么大,你自己不认得,我们的心包大虚空,不是有这么句成话吗?「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个虚空你看是大不大?生在人的知觉里头,虚空就像海中的一个浮沤、人的心就是大海,你要把这个地方承认了,各位我说这么大,这个心当时就这么大,你自己不承认,「一滴之雨,亦知头数」,一滴之雨都能知道,怎么个理呢?一滴之雨都在你的心里头,要不你还得数数去,都在你心里造作的。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日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你不但知道现前种种松林是直的、棘休是曲的、鹄鸟是白的、乌鸦是黑的,「皆了元由」,你都能知道它们的根本元由,你把心保住了,无所不能,成佛也是这个心,何况妄想造成的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就是妄想造成的,以是之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你用功要选择六根,「根结若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从哪一根除都行,一根退元,你把他成就了,六根是一样,你除一根就行了,「尘相自灭」,世间上这些尘相,自然的就悄灭了,「诸妄销亡,一切世界上的宇宙山河大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多少的世界都是虚妄的,当时就销亡了,「不真何待?」这不叫真,什么是真呢?佛说出这个真道理来告诉人怎么修行,这个心一清净,求什么有什么。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这一段文是比喻解结次第,这是佛问阿难的话,你要解这个结,应当一个一个挨着解,结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结的,解时还得次第而解,这是比喻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们人的六根是凝结成了的,眼也看不远、耳也听不远,鼻、舌、身、意都有一定的限度;要把这六结解开,这个人的见、闻、觉、知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人被六根局住了,所以见不超色、听不越声,人要恢复了本体,就不只这么一点作用,所以叫人学佛,不可以大材小用,佛对阿难说,「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我现今问问你,这个「劫波罗巾」就好比一个真心,他结出六个结,结出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作用,这是大材小用,你要把他解开了,这是大材大用,佛说「此劫波巾,六结现前」,比方真心上结了六种妄心,「同时解萦,得同除不?」同时在一个时候解萦,萦就是结这个扣,有结的、有没结结实的,能得一块解除吗?这六个扣都把他解开,能不能?这是佛问阿难,阿难回答说「不也,世尊」,不能吶!那哪能一块解开呢?佛特意的问他,让他证明这个事情,「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阿难对佛解释这个意思,不能一块解开,得要次第解,本以次第绾生的,今日当次第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阿难对佛说,结这六个扣是一条巾结成的,结扣的时候是一个挨一个的结的,「则结解时,云何同除?」解这个扣哪能一块解开?还得一个一个的解。佛特意让阿难自己说给法会人听,「…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