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五▪P12

  ..續本文上一頁悟了,這個心就不胡思亂想了,一亂想就是漏,一開悟看見「鼻息成白,心開漏盡」,就保住了自己的見、聞、覺、知,不隨著眼、耳、鼻、舌、身、意漏在六塵上了,漏盡了,這就證漏盡通了,「諸出入息,化爲光明」,出入息都化成光明了,這個光明不是小光明,「照十方界」,就是普照十方的世界,「得阿羅漢」,因此證得阿羅漢果,「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給我授記,將來可以成佛果,「佛問圓通」,佛問我圓通,就是修鼻識觀,「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我已銷滅了這個氣息,以這個發了光明,由這個光明,「明圓滅漏,斯爲第一」,我這個光明一圓滿了,把一切漏都銷滅了,我以這個爲第一。

  四滿慈舌識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礦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秘密法門。我于衆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辯才。以音聲輪。教我發揚。我于佛前。助佛轉輪。因師子吼。成阿羅漢。世尊印我。說法無上。佛問圓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銷減諸漏。斯爲第一。

  

  這一科文是滿慈子觀舌識悟道,「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因他父母立名,父名滿,母名慈,中國音叫滿慈子,他從座位上起來,向佛頂禮,對佛表白說,「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這是很可以了,他親自對佛說這話,這是大善知識了,曠劫就是年限大遠以前,假定說劫,八萬四千年,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拿中劫說,成、住、壞、空各二十個小劫,共八十個小劫叫一個大劫。他在礦劫以前就具足辯才無礙,位子很高了,辯論這種才學,一點障礙沒有,不能被人問短,「宣說苦空」,讓人看破世界是苦空、無常、無我,人在世界上有身體,無非是生、老、病、死等八苦交煎,不用細說,到究竟還歸空,究竟沒有我,究竟無常故苦,宣說勸化人,讓人醒悟,因此我,「深達實相」。雖然苦空。無常、無我,要是認識了諸法實相,世間上一切法都是真實相,不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不是明白一點,深深的通達他自己說這個話,總是徹底明白,才能對佛這樣說,「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秘密法門,我于衆中,微妙開示」,就是照著我深達實相的道理,如是乃至恒河沙數這麼多位如來,我都聽過了諸佛的秘密法門,我都知道,我于大衆之中「微妙開示」,我把微妙不可思議的道理,講給大衆聽,「得無所畏」,我給人講演佛法,無所畏怕,不怕人揭我的短,我沒有恐懼的地方,「世尊知我有大辯才,以音聲輪」,世尊知道我有辯論的才學,輪就是以音聲轉*輪,滔滔不絕,「教我發揚」,教我發明宣揚,「我于佛前,助佛轉輪」,我在恒河沙數的佛前,我都助佛轉大*輪,「因師子吼,成阿羅漢」,佛說法像獅子吼,富樓那他也敢這麼說,助佛轉*輪,也像佛說法一樣,如同獅子吼,「成阿羅漢」,證了無生無滅,「世尊印我」,世尊印證我,「說法無上」,說法沒有高乎我以上的了,「佛問圓通」,佛問我修圓通的法門,「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我以說法的音聲就能降伏一切的妖魔鬼怪、怨家債主,我都可以降伏住了,「銷滅諸漏」,常常說法,自然就沒有漏落的地方,用不著再提旁的修行法門,我以說法證到無漏,「斯爲第一」,我就以這個是我第一的事情。

  五波離身識

  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親隨佛。喻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親見如來。降伏諸魔。製諸外道。解脫世間。貪欲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叁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我是如來。衆中綱紀。親印我心。持戒修身。衆推爲上。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爲第一。

  

  此一段文是優波離尊者觀念身識而悟道,「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優波離是梵音,翻上首,從座位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表白說,「我親隨佛,喻城出家」,我親自隨著佛,喻過城門,不是由門走出去,隨侍佛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我親眼看見如來在雪山六年苦行,殷勤不懈,「親見如來,降伏諸魔,製諸外道」,魔是與佛反對的,諸魔有魔王、魔臣、魔兵、魔將、魔子、魔孫、魔女,很多就稱爲諸魔,這些魔境界,佛都降伏了,「製諸外道」,製化諸外道信投佛法。佛起初在鹿野苑只有五比丘,以後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這五人是佛親自教化的,余者都是由外道轉入佛道,叁迦葉波、須菩提、目犍連他們未出家時都是外道的老師,聽佛說法以後,帶領著弟子們都跟佛出家,叁迦葉波連師父帶徒弟一百人、須菩提連師父帶徒弟一百人、目犍連連師父帶徒弟一百人、耶葉師徒共五十人、連鹿野苑五比丘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佛的常隨衆。所謂外道,就是身外求道、心外求道,故曰外道,佛製伏外道,讓他們「解脫世間,貪欲諸漏」,最要緊的修行得把一切的貪、淫欲去掉,還有一切的諸漏,這一切的諸漏總不出六根對六塵,六勝義根寄托在六浮塵根上,由這裏就墮落在六塵上。佛傳這個道,沒有什麼稀奇,就爲的讓他解脫世間的貪欲和一切諸漏,這六根就清淨了,這六根不會修,先從一根上修,一根清淨了,六根就清淨了。優波離尊者說,「承佛教戒」,佛教他先持戒,所以他是持戒第一,「如是乃至,叁千威儀」,什麼叫叁千威儀?比丘受二百五十條戒,行、住、坐、臥都有二百五十條,四個二百五十就成爲一千,有身、口、意叁聚戒,稱爲叁千威儀,就是持戒的表面有威德可敬、有威儀可表,故稱叁千威儀,還有「八萬微細」的細相,具足說八萬四千細行,怎麼講呢?就是由叁千威儀,借著身口七支,身有殺、盜、淫叁,口有妄言、绮語、兩舌、惡口,這七樣都要戒除,這七樣再加上叁千威儀成爲叁七兩萬一,再加上貪、瞋、癡等,這一共是四個兩萬一,總計叫八萬四千細行,「性業遮業」,這裏還有性業、遮業,自然的習慣染性,你不受戒也是造業,這叫性業;遮業,是佛禁止的,遮住不許你做,這就叫遮業,性業佛未遮止的時候就犯過,身叁口四意叁共十大惡,這是性業、遮業,「悉皆清淨」,性業是天然的習性、遮業是佛製止的,這兩樣都是清淨的、都不犯,「身心寂滅」,由這一清淨身心就寂滅了,寂滅是清淨的總名,「成阿羅漢」,證到不生不滅的果位,「我是如來,衆中綱紀」,佛法裏最重的是持戒,優波離尊者是持戒第一的,「親印我心,持戒修身」,如來親自印證我心讓我持戒修身,持這些條戒︰叁千威儀、八萬細行,「衆推爲上」,因此法會大衆,推我爲上首,「佛問圓通」,佛問我證到圓通的道理,「我以執身」,我執住我這個身,不叫身有放逸,不許身犯戒,身不犯殺盜淫,「身得自在」,得了清淨就自在逍遙,「次第執心」,心戒不容易持,這得次第由淺人深,把心止住了,不許放逸、不許打妄想,「心得通達」,心也就通達無礙,就無所不知了,佛法裏這些道理都通達了,「然後身心」,心得通達以後,「一切通利」,佛法的道理沒有障礙,「斯爲第一」,以這個是我第一的成就。

  六目連意識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叁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須發自落。我遊十方。得無罣礙。神通發明。推爲無上。成阿羅漢。甯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爲第一。

  

  這一段文是目連尊者觀照意識悟道,「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大目犍連從座位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初于路乞食」,我起初于道路上化齋飯吃,「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叁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優樓頻螺」翻中國話叫木瓜癃,因他脖子下有一個肉瘤子,像木瓜似的,「伽耶」是一個山的名字,「那提」是河的名字,他是弟兄叁個,「叁迦葉波」,迦葉波是他的姓,上邊是名字、底下是姓,姓翻中國話是龜,龜在這裏念丘,「宣說如來因緣深義」,佛說法的因緣,有深有淺,在教義上有四句成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世間上一切法皆是因緣生的,因是因由、緣是助緣,有這個因由就有幫助的,世間上的事情,都是從因緣上起,因緣有叁層︰因緣即空、因緣即假、因緣即中,頭一步觀因緣法是空的,修空觀,空觀就淺觀一切法空,就不起執著,再次一步修假觀,世間上空是片面理,你說有也是假名假相,似有無有,這不完全是空;因緣法第叁層也不取空、也不去有,觀因緣的中道,這個名字爲深義,觀空觀假,不足爲深,觀中道的理體,這個義理因緣就深了,因明白了這個理,用功得力了,「我頓發心」,我頓然發起大心,得大通達,早先也有小神通,自從聽到因緣的深義,「得大通達」,得了通達無礙的境界,無所不知、無所不到,「如來惠我,袈裟著身」,如來給我袈裟著在身上,因此「須發自落」,他根本上就有善根,善根成熟了,「我遊十方,得無罣礙」,這時候雲遊十方都無罣礙了,「神通發明」,早先的神通還不明,現在發明了,無所不照,「推爲無上」,因此大衆推舉我爲上座,「成阿羅漢」,證無生果,「甯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我這神通力量,蒙佛指教加被,不獨世尊,十方如來也歎我神力,「圓明清淨」,我得圓滿的光明,得大清淨,「自在無畏」,由這理得大自在、大無所畏,「佛問圓通」,佛問圓滿的道理通達無礙,「我以旋湛」,我就是用這個旋湛的功夫,旋轉濁流成爲湛清的水,是比方這個意思,…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