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种道理,就是问佛的道理,要问到究竟处,破处说是显处!你说我问你的这个话,我驳你不对,都给你破说开了,这个地方,我就是告诉你了!这是显出这个佛法,显出什么呢?显出「大佛顶首楞严王!」这就是一个直心,他上来不是说你拿直心答我所问,你这个心别转弯,你这才能行,佛问的话都是稀奇,所以上头我把这个意思说一说。
尔时世尊在这大众之中,「舒金色臂」,佛的身上有金光、有金色,「摩阿难顶」,所以这表示安慰他,「告示阿难」,佛就告诉他,指示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他是替大众的代表,他是一个当机众,佛告诉阿难「及诸大众」,这才出这个定的名字,「有三摩提」,怎么叫三摩提呢?这是印度的梵音,他这里头含着三种意思,翻中国话就是正定、正受、等持。正定,佛的这种定力,不是小乘人的偏定,不是外道的邪定,这是个正定;有这个正定,就有正当的享受,说有相当的相应处;还有一个等持,你要认识这个佛法,你就遵着一切法都平等,有这种观念,所以这才说「有三摩提」,这三摩提旁的经上有说三摩地的,也可!这就是禅定的一个名词,三摩提含着三种意思,「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这个名字就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这就说出来了,三摩提这个名字含着三种意思,这个名字三摩提是普通的名字,在经上就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大佛顶上来在「五重玄义」上也略略说过,这个地方也不要细讲,这大佛顶三个字,略略地说一说,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王」,这在经文上表示三德秘藏,怎么叫三德秘藏呢?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个大字说是表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者觉也,就是个知觉,表的就是般若德,这三德,大表法身德,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般若德是无所不知,都知道;这个顶表解脱德,怎么叫解脱呢?是一尘不染、万法皆空,这个佛法用功夫用到极顶,就是这么个样子,一尘不染、万法皆空。这大佛顶这三个字叫三德秘藏,这三样刚才说了是三德,怎么叫秘藏?秘就是秘密、藏就是含藏,这是人人都具足这三德,就是见不着、秘密,不明白、见不着,就是这么个意思,就称为三德。这三德,这是三种好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然而世间人都不知道,就称为三德秘藏,因什么成这三德秘藏?依着什么呢?这是我们世间上众生、一切人、一切物都具足,本具的性。我们人本具的是什么性?是正因的理性、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正、缘、了,正因的理性就能够成法身德,就是对这个大字说的;这个缘因的善性,就是解脱德,对着顶字说的,了因的慧性,说是般若德,般若是智慧,对着这个佛字说的。大佛顶这三个字,这是三德:法身德(大)、般若德(佛)、解脱德(顶),这三德是我们人人本具有的,人自己迷了,不知道了,佛出世就是告诉人这三德。
所以这三因,都是佛性,原说是三而一、一而三,都是佛性,就是一,正、缘、了三样不同就是三,总而言之,就是一体二用,他是离不开的,是不分而分,他原来是不可分,分开就是三样,你说分开还有不可分,怎么个理呢?他是一体二用,不但以这个文上是这么说,世间上一切法都如此。我们这个人的一个身体,这是一体,这一体就有二用,两种用就是一个知觉、一个形相;这个体就是一个性,不可见、不可思议,起了两种用,就显出来有一个本性。这个人就照着形相说吧,这一个身体,眼睛就能看路,这是无形相,眼睛的见性没有形相,不是人的肉眼,大家要知道,人要是把灵性一走、一死,肉眼不能见,他有一个本知本见,所以这也是一种用;腿得听眼的使唤,你走路,要你迈到哪里去说迈到哪,要你走就走,要你能看出路来,要没有眼睛,道也不能走,所以你要没有腿有眼睛,也不能走,眼睛和腿都在这一个人身上,所以说三而一、一而三,这是不分而分、分而不分,要说起来世界一切一切都如此,所以这话就叫不可思议。拿这个表示出来,世间上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你思想不到、你议论不到,你要说出哪一种事情,说出来就错,开口就错,这是追到究竟的佛法这个真理上,就是这么个样子,所以是不可思议;说你要可以思想,这个心就不直啦,直了就不会思想;你要可以议论,这心也就不能直了,所以,你直,还有什么话说呢?这就叫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地方,说到不可思议上,是怎么个意思呢?这就叫直心,这都是对上文说的。佛说你要想求佛法,总得拿直心酬我所问,你拿直心也可以说是清净心,也可以说是不思议的心,你拿出直心来酬答我,这才算对;你要是不拿这个心,你心里头一犯了这个思想、一犯了合计,你来回答我,那不是直心,
那是世间心,那不合佛法,所以这说个不可思议。
刚才说的是大佛顶,怎么叫首楞严王呢?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说一切法永无破坏,世间上种种样样,哪一样也没破坏,我们人所经验的,哪一种事情说破啦、说坏啦,怎么说不破坏呢?这事情都是说不过去的事情,所以首楞严王是怎么回事情呢?翻中国话就是一切法、一切所有的种种样样,永没有破坏,永远也不许破坏的。这个话说的,你说没有破坏,这个碗搁地上摔了,就破了,怎么一切法都不破坏呢?是不是?一张桌子使用年头到了,慢慢地也碎了!人到了时候、到了岁数就死了,怎么说永没有破坏呢?所以要看你向哪里看,你要在这个理上看,永远没有破坏;你要在形相上看,当然是有破有坏了。你说盘子碗掉在地下摔破了,怎么没有破坏呢?你看它破坏了,在理上说它没破坏,怎么个理呢?这个性都是泥土性,是磁器,所有地下出的将来还是化成土,还是一样,你说它是破坏了吗?你当时拿你的眼光用,所以这东西叫破了、坏了,佛法讲明心见性,讲的是性理,你要是总在这形相上论,哪一种东西都会坏,释迦佛到了时候就死了,他八十岁死的,是不是?他那个身体也是像我们这个身体一样的,他到了时候得死,他说的那个道理,他说的是佛法,佛法是什么呢?佛者觉也,是知觉的这一样,照这样说,你要不认得你自己的知觉,你总认得形相,就错了,这个形像到了时候就得坏,你怎么保护它、怎么卫生,你也活不了一百年,我告诉你说吧!你的这个性,永远活着、永远也不许死,你自己就不承认,你要没有性,你这个身体从哪里来的?他是从性发现出来的,大家要知道,他是有一体有二用,一体就是个性体,常言道你这个人性体好不好,这不是都是个性吗?他这体还有二用:一个知觉、一个形相,这都是他用的,哪个人没有知觉?哪个人没有形相?没有形相还成个人了?没有知觉也不是个人了,是打哪成的呢?打性上成的,他说是一而三、三而一,你不好分别,你按人的心,眼前所见的,那就可以分别了。所以说到这个究竟处,就是说到这个首楞严王,首楞严王就叫一切法永没有个破坏,他究竟坚固,就是说这个理,不但究竟坚固,还究竟坚固之王,究竟坚固就够结实了,他还是坚固的王,所以这个名字就叫首楞严王,这个名字就这么讲。所以才刚说的首楞严王,从哪儿起的呢?道理就在这儿,无故你就说这么一套干什么呢?所以将才所说的这些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意思,这是佛最注意的、最要紧的,还没等到说到那个地方,先把这个好处先说出来,怕人到临时忽略过去,先早告诉你,说有一个名字叫大佛顶,这种三昧的名字很多,这个名字叫「大佛顶首楞严王」,这个文预备在后边让人注意,因什么这么个说法呢?「大佛顶首楞严王」有什么好处呢?预先前悬示,没到那个地方先告诉你,让你注意!说「具足万行」,你要行这一法哪一法都具足了,说「十方如来,一门超出」,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十方的如来,一方就有无量无边的佛,都是打这一个门径里头超出去的,超出这个世界的,这是一种「妙庄严路」,这个妙是不可思议,就是人的直心,要不是「应以直心,酬我所问」,这段前文,重在「应以直心,酬我所问」,就在这个直心上,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庄严路,不可思议就是直心,「汝今谛听」,佛说到这里,你们要审实谛听,「阿难顶礼」,这时阿难就顶礼,「伏受总旨」,你心思还说什么话呢?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佛对阿难说,「如汝所言」,这是如汝所说的话,前文阿难讲的,「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身在讲堂,户牖开的豁豁亮亮的,要向远方瞩目,看见树林子、花园子,这把阿难的话又引出来了,拿他做个比例,比较比较,怎么比例法呢?这就问了,「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看这句话问得,这多特别呀,说世间上也有这种人吗?众生当个普通的人讲,说世间上也有这个人,在本如来我讲堂中坐着,看不见如来我,他看不见我,「见堂外者」,他就能看见堂外头,堂里头看不见,我在堂里头坐着,他看不见,堂外头的事,他都看见,世间还有这么个人吗?这是问阿难,阿难这时随着就回答了-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这哪有对的地方?在屋里先得见着如来,然后再看见外边,这才对呀,佛是要他说这句话,佛就是破他这个迷惑,佛就转过来叫一声说-
阿难。汝亦如是。
阿难啊!你说世间没这个人,你就是这么的!「汝亦如是」,你就是这个人,在堂外头,不见如来,你就见着外边的那些事情了,你心思心思,有这么个理吗?你就是这么个人吶,说到这儿,「阿难!汝亦如是」,这底下给他解释,这个话说完了他就给他解释。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