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实,「无则同于龟毛兔角」,这个龟根本上就没有毛,你能说它有毛吗?兔也没有犄角,这是说空话,「云何不着?」你怎么说有个什么不着呢?「有不著者,不可名无」,这话说是一句真话,你要有一个不着的,不可以名之叫无,怎么个理呢?「无相则无」,什么形相也没有了,这是叫无,「非无则相」,要不是无,当然有相啰,「相有则在」,你要有一个相,他必得有所在的地方,有所在就是着在那儿了,「云何无着」呢?
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到这里是第七处考征,说了七个「无有是处」,阿难尊者是一概也不能接受。(七处征心已竟)
乞奢摩路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一科文,这是当机申请,怎么叫当机申请?就是佛说法对着一个人说,对着一个人的机缘,旁人都是旁听的,所以这就叫当机的人,机就是机缘成熟了,他这个机会正当在这个时候,佛就给他正正当当说这个法,所以,这就叫当机的人,正当这个机缘成熟,他申请,为什么申请呢?他因上边七处征心,在七个地方上征求这个心的具体,都是在哪个地方呢?这七处征心,前三处是阿难尊者,他自己心里头照着他缘影之心回答的;后三者,他是借佛说的法回答,前者都是他心里头的缘影,这个人的这个心,所以有真心、有妄心,还有这个缘影的心;真心是本来的具体,妄心呢?不应当用的地方妄用,这是一个妄心,这个攀缘的影子的这个心叫缘心-攀缘的心,阿难尊者他这个心,他连个妄想心也够不上,完全的就是一个攀缘的心,怎么叫攀缘的心?他拿这个心向外攀,攀就是连络,缘就是凑合帮助,互相帮助叫缘,攀缘的时候就指望,就是不应当攀缘,这一拳缘就是个妄心了,这个时候,他怎么是个影子呢?缘影为心,他是找过去的事情,现在的心里的影子找过去的事情心里的影子,他依着这个做他的心了,连个妄心还都够不着,就是一个缘影为心。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上人,都是以缘影为心,不但是阿难尊者,经上不是有句成话吗?「圆觉经」上说过:「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拿六尘攀缘的这个影子算自己的心,「以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的缘影呢?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眼睛所观的形色,这是一种尘;鼻子呢?耳朵呢?闻的这个声尘,眼、耳、鼻,鼻子呢?闻的这个香尘;舌头呢?尝的这个味尘;身呢?感觉的触尘,这个意呢?他就是分别的法尘,法尘是个什么呢?他是前面攀缘的心,色、声、香、味、触,他那个名相都搁在一块了,取了个名字就叫法,其实呢,色法、声法、香法、味法、触法这都叫法呀,他这个不能够分开命名了,整个地都叫个法尘。这个心当攀六尘的时候,这就是妄了,攀完了呢?心里头还有个影子,这就叫缘影的心,还不光这个呢,还妄做、妄想。人都是以四大假合(地、水、火、风)的就当自己的身体,人身上有形相的皮肉筋骨是地大成的,人身上的血脉津液是水大成的,人身上的温热燥暖是火大成的,人的气力动转、呼吸气是风大成的,大家要知道,地、水、火、风这四样成的,拿这四样成的就当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拿着六尘的影子,已经过去了,他心里还有这个影子,说当了心了,所以这是根本上的错误。他简单举出这个心,以这个心回答佛所问的话,佛都给他推倒了,不能成立,他没有章程了,他再也无法可想了,这个时候他才申请,「尔时阿难」,这时阿难,就在他用这个缘影的心,佛都给他推倒了,不能成立了,所以他就申请出他自己的心意来,对着佛启请,「尔时阿难,在大众中」,这尔时就在佛他说不对的时候,他说这个心「一切无着」,这就是我的心,他也听见佛给四大弟子说法的时候,「一切无着」,他所以破这个执着,他不知道是因着什么说的,他就得了这句话,就说我也是无着,可佛就破他这个意思了,佛说你这个无着是有个体、没有个体呢?以无着为体,你这个无着的心,是有体、是没体?佛给他说了两面的话,对待的,说是你要是无着,你也没有个体,那是一句空话,那无所谓着不着了,连个体都没有嘛,你还说个什么着、说什么不着呢?这是说无体,不能成立;你要说是有体,你不着,你是不着什么?你要有一个体,你就不能说无着,你要没有体,你说无着是一句空话,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嘛,还论著不着干什么?你要是有一个体,我不着,这个话就说不通,怎么个理呢?有不著者,就不能不着,你有个体,你说我哪儿也不着,问问你这个体向哪放,你搁在屋子着在屋子里、你搁在院子里头着在院子了、你搁在虚空里又着在虚空了,你要有体,你就不能说是不着,你要是无体,那就是说一句空话,你还说无着干什么呢?你怎么说一切不着呢?那也没有着也没有不着了,你要是有个体,不能说不着,你总得要找个地方,还得着在虚空里呢,是不是?这个话你不是自己跟自己反对吗?因此,佛最后这一句,所以「是故应知」,佛告诉他,是所以的缘故,你应当要知道「一切无着,名觉知心」,你拿这一切无着,就算是你知觉的心,「无有是处」,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这是佛给他推的干干净净,其实他这个道理、他心里头的思想,佛说这个「无有是处」,这比方一把就把他的妄想心都把他拽出来了,整个地把他一肚子的妄想都给他拽出来了,他呀还不知道,是怎么个理?就在这个地方,佛说是「无有是处」,这佛法是超伦绝待,无是无非,你要有个是就有个非、有一个非就有一个是,说「无有是处」,你总得有个「无有是处」,阿难尊者他要是机缘成熟了,这个地方就接受了。着与不着这都是一句空话,你这个地方,心里头没有思想了,你就这么一句话,这简直是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你这个心里不就停了吗?停的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这就是自己的真心就现出来了,你还向哪找真心去?他说他不能接受嘛!他就在这个时候,他就要申请啦,这个地方佛已经告诉他了,他不接受!「尔时」,就是在这个不接受的这个时候,阿难在大众中,他就重新又申请,佛也没有办法,他要申请,「即从座起」,他从那个座位上就站起来了,「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个偏袒右肩,就是出家人搭的衣,都是搭在左肩上,怎么是偏袒右肩呢?偏袒是露着这个右肩,你看现在南洋群岛那些出家人,还是佛的老仪式,都是露出右肩、袒着左肩。佛法忌讳左,都用这个右,右边为上边,露着右肩,这是表示开权显实,这是实在的人身上的本体,这衣服不是把身体遮住了吗?这表示真实的意义,所以又是「右膝着地」,也是用这个右膝着地,他这不是双腿跪着,单腿跪着,一个正腿的磕膝盖着在地上了,这个时候是「合掌恭敬」,两手合着掌,「而白佛言」,对佛表白言说。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
他自己说自己的毛病,他自己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佛的父亲兄弟四个,他小弟兄有八个,阿难尊者,他是个最小的,佛的堂兄弟一共八个人,佛是居长,是个长兄。阿难尊者是在佛成道的那天出生,佛在三十岁时阿难降生,阿难两个字华言就叫庆喜,又吉庆、又欢喜,生他那一天是佛成道的日子,正是三十岁,夜睹明星悟道,成了道了,这是吉庆,阿难降生添人口,这是喜事,又庆又喜,所以印度话就叫阿难,是这么个意思,他自己就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实在是最小的一个兄弟,「蒙佛慈爱」,我蒙佛的这个恩德,你慈悲我、你亲爱我、看得起我,「虽今出家」,虽现今我已出家,「犹恃憍怜」,还就是在家那个神气,仗势着兄长们怜爱我,我就是随便耍骄不听话,因什么不听话呢?这里头含着,阿难尊者从来也不起观念、不修行,他是干什么呢?他就是光记佛说的这个经、这个道理,他都记下来,他一点修行也没有。这个修行的法是三个字,闻、思、修,你闻听,你就得思惟,这就叫修,这叫三种慧-闻慧、思慧、修慧;拿耳朵一闻听见了就种下种子,你就得思惟,思惟就是微细的观念,这就是修行。阿难尊者光记住了,他也没有思、没有修,就是一个闻,这是他的短处,他自己说出来了。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佛你说的,我都记着,「未得无漏」,我也没得着这个无漏的果位,这个漏字怎么讲呢?这个漏是堕落之因,好比这个碗、盆子,他要有了缝子、有了窟窿就漏了,漏是个因,底下要堕落下去了,那就是果了,向哪儿漏呢?以佛法讲,修行人只要是堕落,漏落在三界以内,这三界是什么?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上界、下界,六层欲乐天是为上界,我们也在欲界里头,是下界,这算欲界,怎么叫欲界呢?有男婚女配,不但我们人间,天上有六层天,都有男婚女配,这叫欲界;色界呢,光有男子,没有女子,有十八层天,修四禅定的功夫,所以叫色界天,没有男女之欲了,然而还有形色还没忘了,还有这个身体呢,带着呢,等他把这个身体也忘了、也撂下了;无色界,有这个身体就有形有色了,到了无色界有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这是四空天。所以呢,色界天,十八层天有四种定力:定生喜乐地、离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这是四禅,用禅定的功夫。四禅也罢、四定也罢,这都是有功夫的人,到了那儿就纯粹的孤修呀,这还有个色身,这还要不得,把他也得修没了。以后到了四空天上来: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观身空,观来观去这个身体就观化了,就没有了,光落着一个知识了,空无边处天;光落着一个知识,识无边处天,我这个知识贯满那个世界,贯满乾坤…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