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表现他不选择,就堕落了,这也不是他特意地转到那下贱人家去。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
经是经过,「经彼城隍」,对着这个城,这城隍就是护城濠外边干了,说叫城隍,打这里路过,「徐步郭门」,徐步是慢慢地走,总是要威仪,去化斋吃,郭门就是外罗城的门,里边城才叫城门,所以在外罗城外边,是「徐步郭门」。
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
「严整威仪」,严恭肃敬,整顿了威仪,「肃恭斋法」,以表示恭敬这个斋法,化斋吃,更得给人种福,总也得有威仪,「尔时阿难,因乞食次」,就在这个时候,阿难尊者,他因化斋吃,在这个次序上,「经历淫室,遭大幻术」,经过这么一个下贱人家,淫室就是下贱的人家,「遭大幻术」,遭旁门外道的、邪魔外道的妖术,幻化的邪术,阿难尊者也是犯了一种毛病,他好多闻,不爱用功修行,所以他才遭着这个难。
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有一个外道人家,有一个闺女,叫「摩登伽女」,摩登伽翻本性,根本的本、天性的性,就叫本性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他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他家里是个外道底子,叫黄发外道,娑毗迦罗都是弄一块黄布把头发蒙住,表示他是这个道门-黄发外道,他用这个咒,他这是外道的妖魔鬼怪的邪咒,阿难尊者光是听经不修行,没有抵抗力,这邪咒叫「先梵天咒」,梵天是天上最高的清净天,还加上个先字,比梵天咒还在先,「先梵天咒」,他这种邪咒也是灵脸,「摄入淫席」,就把阿难尊者摄到屋子里去,「淫躬抚摩」,这个下贱的女子叫摩登伽女,他模索阿难尊者,「将毁戒体」,将要毁阿难的戒体了,如来早能知道有这种因缘,有这种必须的经过。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佛都知道了,佛应供去了,在那里吃斋,知道这个外道人家,他用邪法把阿难尊者迷住啦,「知彼淫术所加」,所以「斋毕旋归」,佛往常在谁家用斋饭,那是一定的,用完了斋就得要说法,财、法二施嘛,你布施斋,我说布施佛法,这是财、法二施,等与差别,是一样的布施,这时候吃完了斋没说法,「斋毕旋归」,刚用完了斋饭,旋转就回到精舍里去,这时候,「王」,就是请佛的斋主,「及大臣,长者居士」,这都是信佛的人们,「俱来随佛,愿闻法要」,说佛今天必有要紧的事情,必有究竟的道理要演说,我们都得去听,「愿闻法要」,都随着去啦!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于时世尊」回到他这个精舍,入了座了,这个时候,佛就要救阿难尊者,赶回到精舍,头顶上就放光,「顶放百宝,无畏光明」,放出这个光明来,有一百个样子的宝色光明,怎么叫「无畏光明」?他这光与日月光不同,日月光,畏怕有阴云都遮住、高山就挡住,他这是无所畏,高山、阴云都遮不住,就称为「无畏光明」,所以这个时候,世尊顶放百宝无畏的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由这个无畏的光里头放出有一千种叶子的宝莲华,这宝莲华里头有佛的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这是要降伏这个邪魔外道啦,所以这个千叶的宝莲「有佛化身」,这个佛有三身:有清净法身,遍满一切处;有圆满报身,有大因克大果;佛这时候是丈六金身,这是应化身,应身是应着众生来,那时候的人一丈一、二高,佛的应身是一丈六,他就从宝莲华里又化出一位佛来-「有佛化身」,有应身、有化身,应机说法的时候,就有变化身体的时候,这都是为警告法会将来大众,让他们发这个诚心,「结跏趺坐」,由这个应身里头,头顶上出生这个宝莲华,由莲华里又化出一尊化身佛来,这化身佛是「结跏趺坐」,怎么叫「结跏趺坐」呢?这两个腿盘起来到一块儿,右腿加在左腿上,左腿又翻上来加在右腿上,趺坐呢?趺是脚面朝下坐着,脚心朝上,这是一定的道理;多数的僧人腿要硬了是半跏趺坐,腿要软了是整个的跏趺坐,这是必须的,佛就这么着坐着,他能降伏诸魔,所以这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就是这个时候,从宝莲华里头的化身佛宣这个神咒,宣出这个神咒就是「楞严咒」,这在后边文里头,这先不说。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敕文殊师利」,随跟着,佛就吩咐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护」,领着这个咒,到摩登伽女用恶咒的人家那里去,「恶咒销灭」,文殊菩萨一到那个地方,佛说的咒一到,他的邪咒自然就销灭了,这时候,「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怎么叫「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呢?阿难尊者让摩登伽女用邪咒迷住啦,不能自主,这得提拔他,奖是奖劝摩登伽女,摩登伽女就在这个羞臊的时候,文殊菩萨也得给他说个道理,他好跟着来,要不那就不相当、不合适啦,所以,文殊菩萨必得要奖劝他,提拔阿难、奖劝摩登伽女,所以这叫「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文殊菩萨把他们两人都领到佛的处所。
请菩提道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这一科文是到了正宗分上了,佛说一切法,就在这集成的卷帜,都分三大分:头一分就是序分、第二分就是正宗分、第三分是流通分。序分有通序、别序,已竟,通序就是所说的六种成就,统统都是一个样的,别序是阿难尊者遇难,让佛把他救出来,因什么遇难?这都是尊者有缺点的地方,他多闻但没有发心修行,起观念的时候,这是他的错处。佛把他救出来了,让文殊菩萨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女,把他二人都提到佛这里见了佛,「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他自己惭愧,见着佛,给佛顶礼,悲泣,他自己悲哀,泣就是有泪无声为泣,他自己恨他自己,「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无始以来,一向竟是闻了些佛法,「未全道力」,一点道德的力量也没有,他要有道德的力量,为什么让人家拿邪法把他拘了去?所以这是他惭愧的地方,底下就有所启请了,说是要修行了,「殷勤启请」,这时候他心里头发诚心,殷殷勤勤地对着佛启请,他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十方如来」,十方是四正、四余、上下,一共是十方;东、南、西、北为四正;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余;加上上、下,这是十方。说十方的如来,这十方统统都有佛,如来是佛的一个通称,佛有十种通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种通号。头一个通号叫如来,我们人间所称呼的,多称头一个佛号叫如来,最后,第九个佛号就是佛,这是通称,我们普通人也不管信佛不信佛,都知道这个名目,最后第十就是世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都是最能尊重的这位佛,所以这是头一个通号叫如来,他说,十方的如来都是怎么修行的?「得成菩提」,得成就了菩提的佛果了,菩提这两个字是佛证的果位,如来是佛的通号,这地方得要清楚了,答提这两个字怎么讲呢?翻觉道,就是人知觉的这个觉,道是道理的道,道就当通达讲,四通八达都有道,道就是道路,通行了。所以你这个道要不修成,你不能通行,要修成了,佛的果位就叫菩提,这菩提就翻觉道,知觉的觉已经成立了,四通八达,这是阿难请成佛的法子,菩提是从哪儿来的呢?他得有个根据,佛怎么就成了菩提果呢?是依着什么呢?依着世界上的人,人人都如此,都有这三种根性,这三种根性是什么呢?正因的理性、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人人都具足,不但是人,飞禽动植物都有,无非是他的知识达不到,还就是我们这个人能听佛法,可以才能学佛,余者的知识达不到就没有用了。这三样说人人都有,正因的理性就是人的天性,天性就是一个,怎么说三样?他是一体有二用,他光是一个体,不是一个死的吗?他是在活动,有两种作用,这两种作用:正因的理性是体、缘因的善性是用,是事上的用,这了因的慧性这是一个智慧,这也是用。这三性虽然是三样,三而一、一而三,大家要知道,我们人在世间上不研究佛法,说一是一、三就是三,何必是三而一、一而三呢?到底是一?是三呢?凡一切事情都如此,有一就有三、有三就有一,一三不二,说在哪里才见出来的呢?世间上一切事都如此,一种事情总得三样才能成就,怎么个理呢?你就说假定一个人吧,这是一个身体,一个身体就有两种用处,要起作用,眼睛是看路的,必得两条腿走,如果有眼睛没有腿,路也不好走,有腿没有眼晴也不行,腿和眼睛就在这个身体上,这所以说一而三、三而一,拿这个一比喻,不是挨着样说,都有这么个理。所以,人具这个天性也是如此,简单说就是一个理性-正因的理性,正正当当的因,有因必有果,证到菩提是结果了,我们人都有成佛的因,他没证到成佛的果,是这么个道理,他是成佛的因,也是一体二用,他没发用就是了。所谓缘因的善性,你得结善缘,你不结善缘,闻不到佛法,你要结上善缘、闻着佛法,当然就起了智慧,就有了因的慧性,心里就明了了,就有了智慧了,大家想想,这不是一而三吗?你要光是一个理性,等于不起什么作用,他是一体,一切世间上一切事都如此,佛法到后头讲一切法都是一而三,他都是一体二用的,都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地方得多说几句话好知道,要不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