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表現他不選擇,就墮落了,這也不是他特意地轉到那下賤人家去。
經彼城隍。徐步郭門
經是經過,「經彼城隍」,對著這個城,這城隍就是護城濠外邊幹了,說叫城隍,打這裏路過,「徐步郭門」,徐步是慢慢地走,總是要威儀,去化齋吃,郭門就是外羅城的門,裏邊城才叫城門,所以在外羅城外邊,是「徐步郭門」。
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曆淫室。遭大幻術。
「嚴整威儀」,嚴恭肅敬,整頓了威儀,「肅恭齋法」,以表示恭敬這個齋法,化齋吃,更得給人種福,總也得有威儀,「爾時阿難,因乞食次」,就在這個時候,阿難尊者,他因化齋吃,在這個次序上,「經曆淫室,遭大幻術」,經過這麼一個下賤人家,淫室就是下賤的人家,「遭大幻術」,遭旁門外道的、邪魔外道的妖術,幻化的邪術,阿難尊者也是犯了一種毛病,他好多聞,不愛用功修行,所以他才遭著這個難。
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
有一個外道人家,有一個閨女,叫「摩登伽女」,摩登伽翻本性,根本的本、天性的性,就叫本性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他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他家裏是個外道底子,叫黃發外道,娑毗迦羅都是弄一塊黃布把頭發蒙住,表示他是這個道門-黃發外道,他用這個咒,他這是外道的妖魔鬼怪的邪咒,阿難尊者光是聽經不修行,沒有抵抗力,這邪咒叫「先梵天咒」,梵天是天上最高的清淨天,還加上個先字,比梵天咒還在先,「先梵天咒」,他這種邪咒也是靈臉,「攝入淫席」,就把阿難尊者攝到屋子裏去,「淫躬撫摩」,這個下賤的女子叫摩登伽女,他模索阿難尊者,「將毀戒體」,將要毀阿難的戒體了,如來早能知道有這種因緣,有這種必須的經過。
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
佛都知道了,佛應供去了,在那裏吃齋,知道這個外道人家,他用邪法把阿難尊者迷住啦,「知彼淫術所加」,所以「齋畢旋歸」,佛往常在誰家用齋飯,那是一定的,用完了齋就得要說法,財、法二施嘛,你布施齋,我說布施佛法,這是財、法二施,等與差別,是一樣的布施,這時候吃完了齋沒說法,「齋畢旋歸」,剛用完了齋飯,旋轉就回到精舍裏去,這時候,「王」,就是請佛的齋主,「及大臣,長者居士」,這都是信佛的人們,「俱來隨佛,願聞法要」,說佛今天必有要緊的事情,必有究竟的道理要演說,我們都得去聽,「願聞法要」,都隨著去啦!
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于時世尊」回到他這個精舍,入了座了,這個時候,佛就要救阿難尊者,趕回到精舍,頭頂上就放光,「頂放百寶,無畏光明」,放出這個光明來,有一百個樣子的寶色光明,怎麼叫「無畏光明」?他這光與日月光不同,日月光,畏怕有陰雲都遮住、高山就擋住,他這是無所畏,高山、陰雲都遮不住,就稱爲「無畏光明」,所以這個時候,世尊頂放百寶無畏的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由這個無畏的光裏頭放出有一千種葉子的寶蓮華,這寶蓮華裏頭有佛的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這是要降伏這個邪魔外道啦,所以這個千葉的寶蓮「有佛化身」,這個佛有叁身:有清淨法身,遍滿一切處;有圓滿報身,有大因克大果;佛這時候是丈六金身,這是應化身,應身是應著衆生來,那時候的人一丈一、二高,佛的應身是一丈六,他就從寶蓮華裏又化出一位佛來-「有佛化身」,有應身、有化身,應機說法的時候,就有變化身體的時候,這都是爲警告法會將來大衆,讓他們發這個誠心,「結跏趺坐」,由這個應身裏頭,頭頂上出生這個寶蓮華,由蓮華裏又化出一尊化身佛來,這化身佛是「結跏趺坐」,怎麼叫「結跏趺坐」呢?這兩個腿盤起來到一塊兒,右腿加在左腿上,左腿又翻上來加在右腿上,趺坐呢?趺是腳面朝下坐著,腳心朝上,這是一定的道理;多數的僧人腿要硬了是半跏趺坐,腿要軟了是整個的跏趺坐,這是必須的,佛就這麼著坐著,他能降伏諸魔,所以這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就是這個時候,從寶蓮華裏頭的化身佛宣這個神咒,宣出這個神咒就是「楞嚴咒」,這在後邊文裏頭,這先不說。
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敕文殊師利」,隨跟著,佛就吩咐文殊師利菩薩,「將咒往護」,領著這個咒,到摩登伽女用惡咒的人家那裏去,「惡咒銷滅」,文殊菩薩一到那個地方,佛說的咒一到,他的邪咒自然就銷滅了,這時候,「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怎麼叫「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呢?阿難尊者讓摩登伽女用邪咒迷住啦,不能自主,這得提拔他,獎是獎勸摩登伽女,摩登伽女就在這個羞臊的時候,文殊菩薩也得給他說個道理,他好跟著來,要不那就不相當、不合適啦,所以,文殊菩薩必得要獎勸他,提拔阿難、獎勸摩登伽女,所以這叫「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文殊菩薩把他們兩人都領到佛的處所。
請菩提道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啓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叁摩禅那。最初方便。
這一科文是到了正宗分上了,佛說一切法,就在這集成的卷幟,都分叁大分:頭一分就是序分、第二分就是正宗分、第叁分是流通分。序分有通序、別序,已竟,通序就是所說的六種成就,統統都是一個樣的,別序是阿難尊者遇難,讓佛把他救出來,因什麼遇難?這都是尊者有缺點的地方,他多聞但沒有發心修行,起觀念的時候,這是他的錯處。佛把他救出來了,讓文殊菩薩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女,把他二人都提到佛這裏見了佛,「阿難見佛,頂禮悲泣」,他自己慚愧,見著佛,給佛頂禮,悲泣,他自己悲哀,泣就是有淚無聲爲泣,他自己恨他自己,「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無始以來,一向竟是聞了些佛法,「未全道力」,一點道德的力量也沒有,他要有道德的力量,爲什麼讓人家拿邪法把他拘了去?所以這是他慚愧的地方,底下就有所啓請了,說是要修行了,「殷勤啓請」,這時候他心裏頭發誠心,殷殷勤勤地對著佛啓請,他說「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叁摩禅那,最初方便。」「十方如來」,十方是四正、四余、上下,一共是十方;東、南、西、北爲四正;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爲四余;加上上、下,這是十方。說十方的如來,這十方統統都有佛,如來是佛的一個通稱,佛有十種通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佛的十種通號。頭一個通號叫如來,我們人間所稱呼的,多稱頭一個佛號叫如來,最後,第九個佛號就是佛,這是通稱,我們普通人也不管信佛不信佛,都知道這個名目,最後第十就是世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都是最能尊重的這位佛,所以這是頭一個通號叫如來,他說,十方的如來都是怎麼修行的?「得成菩提」,得成就了菩提的佛果了,菩提這兩個字是佛證的果位,如來是佛的通號,這地方得要清楚了,答提這兩個字怎麼講呢?翻覺道,就是人知覺的這個覺,道是道理的道,道就當通達講,四通八達都有道,道就是道路,通行了。所以你這個道要不修成,你不能通行,要修成了,佛的果位就叫菩提,這菩提就翻覺道,知覺的覺已經成立了,四通八達,這是阿難請成佛的法子,菩提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得有個根據,佛怎麼就成了菩提果呢?是依著什麼呢?依著世界上的人,人人都如此,都有這叁種根性,這叁種根性是什麼呢?正因的理性、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人人都具足,不但是人,飛禽動植物都有,無非是他的知識達不到,還就是我們這個人能聽佛法,可以才能學佛,余者的知識達不到就沒有用了。這叁樣說人人都有,正因的理性就是人的天性,天性就是一個,怎麼說叁樣?他是一體有二用,他光是一個體,不是一個死的嗎?他是在活動,有兩種作用,這兩種作用:正因的理性是體、緣因的善性是用,是事上的用,這了因的慧性這是一個智慧,這也是用。這叁性雖然是叁樣,叁而一、一而叁,大家要知道,我們人在世間上不研究佛法,說一是一、叁就是叁,何必是叁而一、一而叁呢?到底是一?是叁呢?凡一切事情都如此,有一就有叁、有叁就有一,一叁不二,說在哪裏才見出來的呢?世間上一切事都如此,一種事情總得叁樣才能成就,怎麼個理呢?你就說假定一個人吧,這是一個身體,一個身體就有兩種用處,要起作用,眼睛是看路的,必得兩條腿走,如果有眼睛沒有腿,路也不好走,有腿沒有眼晴也不行,腿和眼睛就在這個身體上,這所以說一而叁、叁而一,拿這個一比喻,不是挨著樣說,都有這麼個理。所以,人具這個天性也是如此,簡單說就是一個理性-正因的理性,正正當當的因,有因必有果,證到菩提是結果了,我們人都有成佛的因,他沒證到成佛的果,是這麼個道理,他是成佛的因,也是一體二用,他沒發用就是了。所謂緣因的善性,你得結善緣,你不結善緣,聞不到佛法,你要結上善緣、聞著佛法,當然就起了智慧,就有了因的慧性,心裏就明了了,就有了智慧了,大家想想,這不是一而叁嗎?你要光是一個理性,等于不起什麼作用,他是一體,一切世間上一切事都如此,佛法到後頭講一切法都是一而叁,他都是一體二用的,都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地方得多說幾句話好知道,要不人…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