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诸法这法当样子讲,世间上诸般样样不自生,没有自个儿就生出来的,你说有生,你说哪个东西是自生的?是不是呀?你假比说这个桌子在这里,他自个儿就生出一张桌子吗?这话就说不出,假比有一个聪明人来啦,这个桌子是木头成的,木头生出来的,这木头太多了怎么都不成桌子呢?再来一个聪明人就说啦,这是木匠做成的,不是这个木头自个儿成的,这是木匠他做的,你问问他自己没木头可以制成桌子吗?所以说亦不从他生的,亦不是自个儿生的,「不共不无因」,也不是共生的,若说是共生的当见桌子,为何不见木匠?也不是无因生的,不因着木头自生,不因着木匠它生,也不是木头和木匠共生,倒是怎么生的吧?这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就是个空相,哪有生灭呢?这个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以不生不灭的因果呀,为这一部经的宗旨,说这种道理呢,就有根据呀,就根据这一篇文上第一段第一决定义云,上头很有几个决定了,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这先说这头几句话,说是这个人都怕这个生死,哪个人不怕死呢!佛出世说法,说这个不死的法门,这里头借着这个第一决定义,说得怎么办呢?先得自己审定观察呀!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你应当审定了,你自己观审观审,从因地上你一发心,从因地发心,你这是个动机了,里头一发动,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将来你这个心一发动,你这个心是个什么心?我先问问你,这个心是一个因那,将来你奔的这个结果呢,他有因必有果了,你先审定了你现在的这个心,说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与将来结果的那个心,是「为同为异」呀!是相同是不相同?这个因和果都是一个心,一切唯心造,是心成的呀!说是你现在发动了这个心与将来的结果,你自己审定审定、观察观察是为同为异呢?是相同是不相同呢?这底下问这话干什么呢?说:「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灭果,无有是处。」这是佛告诉你使你审定这个因果,因上要是生灭、果上也得生灭;因上你明白这个不生灭、结果就不生灭,就是这么个道理。说若你在因地上以生灭的心为本修因,他就做了修行证果的因,有因才克果呀!拿这个因而求佛乘的不生不灭的果,要想拿这个道理来证佛的不生不灭,说是证没有生死的果啦,要是这么的,无有是处呀!就没有对的地方,没有这个道理啊,这是一往之谈。

  

  这底下就说心里头怎么叫生灭心?怎么叫不生灭心呢?这也是个问题呀,是不是?你假比大家没研究过佛经的,你要是拿这个生灭的心呢,你不能结这个不生不灭的果呀。你生灭的心还得结生灭的果,你要知道有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根本上你把这个心地,发心的这个因地先审实了、先审真了,所以这才能行,有什么因结什么果呀!说到这里这个话好懂啦,这个意思不好明白,怎么叫个生灭心?对不对呀?这个话要问哪,怎么叫生灭心?怎么叫不生灭的心呢?大家这个地方要注意呀,这个不生灭的心是自己的本心,这个生灭的心呢?是自己生生世世随着习学的心,是学的,不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那个心他没有生灭,我们这个心哪一天都是生灭,大家要知道!你说我在这里讲经吧,也是生灭心,你们诸位听经也是生灭心,我一讲你们的心就生出来了,讲个什么你记个什么,是不是呀?我也得这么记呀!那你说这个干什么呢?拿这个生灭好显出这个不生灭呀!是这么个道理。你别拿着这个心我又记住这个,你也会讲我也会听,我也记住了,你没有用处哇!你得把这个理明了。所以这个生灭心,说是我们后来现学的,假比我所说的这些话,你们诸位听去学去也是个生灭;我在这个经上看见的,对你们诸位讲,这也是个生灭心,这个道理这个话好懂,说是怎么样才是不生灭心呢?这是个问题呀,是不是呀?这个生灭心就不用说了,人人都是,怎么才能不生灭?要紧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就不好说,无论怎么说都不对,既然怎么说都不对!不说就算对吧,是不是?不是这么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我是常常的说,你们大家常听经的,你听见过,这地方要不好懂,你别忘了这一句话,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是怎么悟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是怎么悟的,我已先讲过了,大家都觉得合上这个题,也都觉得是怎么一回事,不信呢,佛夜睹明星悟道的那个心,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紧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里,你也常说,我们也常听,是不是?怎么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还不能接受哇,这个事情,你要知道,不容易接受,怎么才能接受呢?得设身处地呀!说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假定我本身也这样夜睹明星悟道,这叫设身处地,这个境界上,他怎么悟的道呢?他看明星,我也会看明星,就那一触动,一睹见,夜睹明星,这个睹见是突然间吶,这么一见,这么一触动,这个心里头什么妄想都没有。

  

  你们诸位想想,就假比释迦佛,你忖度忖度,他一触动,这个亮光这么一晃,这就明白了,这个明白一看见,这一转个就好讲啦,好讲什么呢?这个明星,离我多少万里地,装千万里地,长有这么长、宽有这么宽,周遍法界,那就大了啦,一讲这个,这就落了分别心啦,这是生灭心,这不生灭的心在哪里呢?就在这个夜睹明星,自己这个心还没发动,就一见,设身处地,你就一见这个心,这叫不生灭心,大家要知道,说修行你得这么观念才能行呢,不这么观念,总以寻常的心,还是这个心,万法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们的心就不能成佛呢?就没有这个定力,释迦佛有这个定力,夜睹明星,说这些个话,说了四十九年,说了多少的经卷,总也没离开这个夜睹明星啊!大家要知道,你自己要看经的时候,你看不明白,你就心思这个夜睹明星,慢慢地就明白了,非这么不可呀!这个地方就显出自己那个本来的面目哇,本来约那个真心,就这么样,就是这么一挺,假比突然间,这个经上说来说去的,越说越不明白,打这里越没法明白了,你那个真心就现出来了,大家要知道,你要是越明白越坏了,明白来明白去的,好,目下万言拿眼我这么一看,一会儿就看万言句话,没有用!这是世间心,这是生灭心。你就在这地方讲经教,经讲来讲去讲到无言说处,那个参禅怎么叫宗下呢?他得了佛经,佛说的经的宗旨了,他不说这些个啰嗦,就让你坐在那儿,前事不思后事不想,你说在那儿你自己悟这个理,认认你这个本来的面目,那个心还没发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就是要这个!这里我又引出来啦,早先有个天皇祖师,他有个弟子问他,在他那儿一待得二年,他也没给他讲佛法,他这个弟子要告假走了,说讲讲佛法嘛!也没听过佛法,也没开示过,走吧!告假!天皇祖师问弟子说:「你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哇?」「我为参学去!己「在这儿你不参学吗?」「你多时也没给我讲过经,你也没说过话,我在这里学个什么?」「你这个人,哪天我不给你讲经啊,你自己说!哪天我不给你讲经啊?」他这徒弟发楞啦!「哪天讲经啊?我没听见讲经。」「你给我端茶来,我就喝茶,你给我盛饭来,我就吃饭,这不是给你讲经是什么?你心思心思!」这徒弟就发楞了!「这是什么呢?这叫什么经呢?」他这么一发楞说:「你要认当下就认!你思索不得!」顿然间开悟啦!「要认你当下就认!」你在这发楞啦,这叫什么话呀?「你饭来,我就吃饭,你给我端水,我就喝水,这不是给你讲经吗?」这怎么叫经呢?是不是呀?这个地方不明白,就是那个不明白!那个本心就现出来了,说你要认当下就认!就在这个地方要认你的真心!思索不得!你再一思想、一盘算就错了。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呀!讲经不是讲的嘴里冒白沫就叫讲经,讲到你这个心,拿这个有言有语送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以不可思议的心,观不思议的境,这是真修行。

  

  「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说你在因地之中,因由发起,我要修行,以这个生灭心,就与我们这个妄想,一会儿想东一会儿又想西,刚想这个又想那个,你这个心不归一呀,拿这个做了根本上修行的因由就错啦!拿这个而求佛乘,你想要是拿这个做成佛的一个法门,就错啦,而求佛乘,求大乘的佛法,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不能到呀!就是做不到!

  

  「大佛顶经」第三重玄义明宗,以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上来已经在这个讲义片子上解释了一段啦,所以上头那一段「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乃至到在这个「不生不灭,与有是处」,在这里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这个上面的文已经解释过啦,底下的文,应当还接着,又云:「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在这一节文,这是由天台智者大师,与这个意思发明玄义有五重,最要紧的就是第三重,所以印着点讲义片子,让大家都知道,认识这五重玄义之中第三重玄义,明这个宗旨是最要紧的,因为是最要紧,所以由这个天台智者大师种种地引出了这个「楞严经」上的正文,在后头说的这个宗旨,让人在这儿注意,他上边已经说了一段啦,说有什么因,结什么果,说以这个不生灭的因,才能结这个不生灭的果。这个生灭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要是单单的在动物上论,就叫生死;你要是在普通的动物、矿物、植物搁在一块论,这个总名字叫生灭,所以我们这个人在世间上,最大宗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个生死的根本,这个人自己得要认识、得要明白,说人人都怕死呀!人人都怕死,找不着根本上不生不死的这个根。所以佛看见了世间人,在世间上生生死死受这个苦,佛才出世,演说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不生不灭就是不生不死,就是这么一句话,人哪,谁不怕死呢?所以有生必有死,上边已经说过,要想结不生灭的果,你得追问出来不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