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P14

  ..续本文上一页又做这个因地的心,心才有作用,那个性是个随和的,然后再圆成果地上,你才能结果,结圣果、结佛的果,到究竟是结佛果,在半截腰上可以做小乘的圣人、中乘的圣人,到了究竟,行菩萨道大乘的圣人,到了究竟就成佛。

  

  「此在明文当中,岂有异途」,没有旁的邪门外道,明文这是指智者大师他这一份苦心,告诉人,人人顶上有明文,刚露出来,烛烛实实、亮亮堂堂地让人明白,「岂有异途」呢?哪有个特别的道路呢?异途就是特别的道路,没有二条路,以这个心不生灭为正经的道路。「谛谛当取,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上文掉了这两句,这就是劝人认真自己求这个不生灭的心才行,这是作证明说,谛谛实实的应当求取不生不灭的这个心,这可以从因克果,以这个不生灭的心为宗旨,这就是承上边说的。又这经中都是让人信,证明了在这个不生灭的心用功,在经文中就好懂了,说「一切众生生死相续呀」,一切众生,生了死、死了生,相续不断,因什么呢?「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因什么这个人生了死、死了生呢?因什么呢?皆因为他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不知道常住真心,他自己那个心总用妄想,胡思乱想,他这个心,没有这个定力,不知常住自己的真心,要有自己的真心,那就成三德秘藏了,「性净明体」,就得了这个大体了,性,将来说能成就佛的清净法身;净,就能成解脱德;明,成般若德,成了这个成佛的这个具体啦!没有巧法子,就是一个真心,你别胡思乱想啊!「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说你自己竟用妄想,妄想就是生灭心,不应当想的乱想,「此想不真」,这个想不是真的,自己把自己骗啦,「故有轮转」,怎么叫轮转呢?转着轮回,生了死、死了生,不是有个轮子,就像有个轮子,轮过来轮过去,是个比喻,不是轮回还有个什么东西,不是那个样子,就是轮过来、轮过去的没有完,生了死、死了生,这个事打哪儿受的呢?就受在自己这个生灭妄想心上啦。第二卷又说,给人作证明,天台智者大师是慈悲心,让人你别含糊,「若能远离诸和合缘(生缘)及不和合(死-四大分离),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这是指着「楞严经」第二卷上有这个明文说着,能够远远地离开,离开什么?「诸和合缘」哪,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和合缘所生的,缘就是因缘的缘,怎么叫和合呢?这个人身上四大和合,地大,人身上皮肉筋骨是地大和合成的,血脉精液是水大成的,温热燥暖是火大成的,人的呼吸气,动作、气力是风大成的,地、水、火、风四大成的身体,这些东西这都是生灭的、都是无常时,所以呢,和合而成,所以让人远离开了,说是「若能远离诸和合缘」,你能远远地离开这个生灭的因缘,这是人活着,这是因缘和合生,地、水、火、风成了这个身体,人要死了,是四大分离,地、水、火、风就不和合啦,「既不和合」,不和合就分开了,人身上没有风了,要不喘气了,还能活着吗?人没有精液,水,没有了、干了,也不能活。所以说,地、水、火,人要冰了、凉了,一点火没有,也就死啦,地、水、火、风,这个身体就是地大成的,更不能没有,没有这身体拿什么活着?地、水、火、风这四样和合就生的,不和合就死了,把这个都去了,一个生一个死,底下说-「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才刚说的一个生、一个死,和合是个生、不和合是个死,这都是因果,生死是果,底下你还得告诉他还得打因上去,还是这个话,恐怕人不信,你不能这么用,「则复灭除诸生死因」,你把这生死果灭了,和合也不要了、不和合也不理会他了,你灭除了你这个生死的因,连因带果一块灭,这是灭除生死因,生死因就是心的妄想,一会儿生、一会儿死,那就是生死因,灭除生死因,你就能「圆满菩提不生灭性」了,圆满菩提你就能够将来能证佛果了,也就打不生灭的心成,都归到那个不生灭的性就成佛了。

  

  第四卷上又引出说,「若弃生灭」,你若把这生灭的心也把他弃拾了,「守于真常」,你总保守着那个清净心常在,不让他起妄想,胡思乱想!「常光现前」,你那个真常的心就放光了,你知道,不但是没有生死,心里头放光,那就是成佛的真因,「乃至云何不成无上知觉?」你哪能不成佛呢?乃至是超略之辞,一层一层的你把这妄想都去尽了,你哪能说你不成无上的知觉呢?无上的知觉就是佛,他这个知觉没有比他再高尚的,他的知觉没有我们这个人胡思乱想,用这个妄想心。

  

  第七卷云:「颠倒不生,是则如来真三摩地」,这还是上来发明「楞严经」五重玄义第三重玄义,以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上面还没解释完,这解释是引出「法华经」里实在的证据,以不生不灭的因果为宗,所以,上来这个经体已经解释过,你这个心要达到本体,怎么能达到呢?得要知道宗旨,这宗旨是什么呢?好比航海的定南针,大海之中,船在海里走,你得有个定南针,这是行路的一个标准,讲经也是如此,以什么为标准?就是第三重玄义,宗旨是以不生不灭的因果为宗,这因果得要相同。所以,人在世间上,要明白佛法,能了脱生死的痛苦,要了生死痛苦,这个体,上来已经说过了,这个宗旨最要紧,怎么能达到这经的本体?所以就用不生不灭的因果,有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是因、如是果。你要想着了生死,免去这生灭的法,你必须在因地把他研究真了,你这果地才能真,有什么因结什么果,苦瓜籽决不能种出甜瓜来、甜爪籽决不能成苦瓜,这籽好比是因、结成瓜就是果,这个地方都要清楚了。解释这个地方,这是总法,前边体、宗、用这三大法是最要紧,到后文就不暇宜解释这个话了,说过了,大伙都明白,到了文上一解就过,有个底了,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恐怕人信不及、认不真,就是累次地引出这些经文来,让人认真了。引出前边第二卷、第四卷正式的文义,第七卷又云,说「颠倒不生,是则如来,真三摩地」,说这个人,你要想着明白佛法,由因克果,以什么因结什么果,这就是不颠倒了,你要是以生灭的因,要结不生灭的果,你自个儿就是颠倒,这里说这是「颠倒不生」,这句话就点出来了,这是有灭的心,后边有明文,你要不生这个颠倒心就好啦,就是这么句话。怎么叫颠倒心呢?才刚说的,你拿着生灭心-有生有灭的心,你想要结不生不死的果,这哪能做得到呢?什么因结什么果!你要拿着生灭的心,你要结不生灭的果,这就是颠倒了,生灭的,你怎么结出不生灭的?苦瓜籽你怎能结甜瓜?哪有这种道理?这个道理就在这儿!「颠倒不生!」你别拿这个生灭心求结不生灭的果,你就是颠倒了!说「颠倒不生,是则如来,真三摩地」,这么说就是对啦!这个就是如来佛成佛的真三摩地,加上个真字,他这个名词叫三摩地,这三摩地是印度话,翻中国话有三种:正定、正受、等持,他把外国话一、二、三这个因上,他就翻中国话说成正当的这个正字,翻正因就是正定、正享受,最后就是一个等持,他分三等。正定是如来的禅定,你要修行先得正当的定力,不是旁门外道修那邪定,这叫正定;你有正当的定力,你这人将来就得正当的享受,这叫正受;你这就得平等究竟,就是个等持,平等的行持,就是一个平等,佛法到了究竟说是一个平等。三摩地这三个字翻中国话的意思是三样:一个正定、一个正受、一个等持,这先要知道。说「颠倒不生,是则如来,真三摩地」,这才是如来佛的正定、正受、等持,这都具足了这个好处,说完了底下还答上一句话,「如此明文,不一而足」,明明白白的说的这些文,经上的文就是告诉人,以不生灭的因结不生灭的果,这是明文,说的明明白白的,「不一而足」,不是一样、两样、三样的,说得太多啦!

  

  所以,说这些话,为的什么呢?这都是显然地指示出来「楞严经」的宗旨的成证,别弄错了。盖因若生灭则不能赅果海,果要是生灭则不能彻于因源,这是一定的理,因果得要相同,因不生灭、果就不生灭;因要生灭、果就生灭。所以,你设若是因地也有生灭,就不能赅于果海,与果海你就合不在一块儿了;你果地上要是有生有灭,与因地上也就结不上缘了,不能彻于这因源,两下就不相通,不能彻底,说这个意思,就是警戒人,这个地方不要含糊,所以这个地方要多说话。

  

  这底下又引出来了,上来无非是告诉人这个话让人注意,不含糊!底下就说出实在的,怎么叫对?叫不对?怎么叫生灭、不生灭?你把那不生灭的事情显出来,大伙看看,这是一定要紧的。底下说「耳根要圆通,即是不生不灭的因果」,你听这个话吧!说你要想着这个道理圆满通达一切,你要想着不生灭的因,打哪儿找呢?告诉个门路,说这耳根,人的耳朵叫耳根,耳朵有两种:有有形相、有无形相的,有浮尘根、有胜义根。浮尘根是有形相的,胜义根是没有形相、有感觉的,这还是说胜义根的见分,还不是说胜义根的相分,这个见分是知见的见、闻、觉、知的一分子。这地方说耳根要是圆通,你不是想找个不生不灭吗?不生灭的因结不生灭的果,人就可以了生脱死,不受这生死苦,怎么办呢?就是指这「耳根圆通,即是不生不灭的因果」,你要把这个耳根要把他明白了,耳根他原来就没有生没有灭,这个胜义根就是人的耳根听闻性,这个闻性,这说是什么呢?你光说这个闻性,耳根是怎么回事情呢?底下接着解释,「谓此众生现前闻性」,谓就是解释称谓,就是指着此一切众生现前的,现就是指现时、前就指面前,你要认识,谓此众生现前的闻性,就是现在,就在眼前的这个闻性,让你知道,是什么呢?「本圆,本通,本常,名谓不生灭因」,怎么叫「本圆,本通,本常」呢?这个本是根本上解决,本来他是圆融无碍、遍满一切处,这个圆是没有不到的地方,是说什么呢?说人的这个耳朵的闻性,我们这耳朵有个闻听的这个闻性,这是向实处追求;本通不但是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