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P8

  ..续本文上一页理,人本来没有死嘛,无故的就修行,这么修那么炼!怎么炼怎么修呀?哪里有该死的玩意,你一炼就不死啦,你就多活上几万年,到了时候,还得死不是嘛?根本上就有个不死的,你自己不承认自己,你自己不是有个知觉吗?你的知觉也没有形相,他本来能没有死,他到了时候也不想吃饭,那肚子我怎么觉得饿,你的肚子和这个身体你做了活计了,连在一块啦,你心思心思,你要把这早早的放下呢,你得观念,时时观念我这个知觉,与身体就不相干啦,你知道,这个人越到临命终时,就像从房子里…我要搬家啦,就走啦,就出去啦,不用又难过啦、又着了气了,又叫唤、又哭、又嚎啦,哪有这些个事情啊?他自己迷惑自己、自己害自己,所以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太出奇啦!说一切众生,这个人-有知觉的人,世间上的普通人,像佛是一样,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如来是佛的通称,号叫如来)的明智,你明明白白的嘛,明智,有如来的夙慧,生生世世你说有这个善根,这个地方你得明白,你再承认,你要没有善根,这么讲你也不承认。所以,讲到这里,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的明智,有如来的夙慧,有如来的相好。」什么相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都是自己这一个身体,你问问你那个知觉有多大,你想多大他就多大,你执着这个身体,你告诉他,他就是我,你到时候有病,你也作不了主,你就得病,到了时候死也作不了主,说得死,你无故的总迷糊他干什么呢?这个呢-「是法住法位」,你这个知觉住在你的知觉的本位上,你别着重这个肉体-这个有形相的本位上,这还不好明白吗?你们诸位想一想,这还用说吗?还用讲吗?佛就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这个佛叫大导师,引导人的老师呀,这个方法容易让你们知道,你们就知道各住各的本位呀,你拿你那个知觉,别和你的皮肉筋骨向一块参和呀,一参和一块就槽了糕了,你跟他一块受苦,这个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佛说世间上一切众人皆有佛的智慧、皆有佛的相好,有佛的智慧是心、有佛的相好是身,身心和佛是一样,你听听这个话,一样我们怎么不成佛呢?是不是?你看你成你的佛,我们怎么还是凡人呢?在世间上受苦呢?有两种病啊!什么病啊?妄想、执着哇!佛说的,他自个儿就说完了,没有人问他就说了,说一切众生皆有佛的智慧、有佛的相好,因什么不成佛呢?这底下说:「不因旁的呀,单单的就是一个『妄想执着』四个字-妄想、执着!你不应当想的想,这叫妄想,你不应当想的想了,你改了还好,还不改,还直抓住了,还不松手,哈!这个佛怎么成呢?所以呀,就成不了佛啦,就因这个毛病,你们诸位想一想,由他自己,他自己不做吗?那你还怨谁呢?极爽神、极容易的事情啊!所以,到了经后面,引出来的这个话,「楞严经」正文上以后,说的话与这个话统统的不一样,不一样可不一样,佛那是变样的说,统统都归这个理呀,你们不论你说什么话,要不归这个道理呀,那就算是错啦,讲的可不一样,理是归这个理。所以,不因旁的,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不能证佛果、你不能得佛的享受,就是因这个呀,所以这个…佛说到这个地方…这底下……

  

  这「大佛顶」三个字,这一个大字、一个佛字,略略的比量出来了,底下还有个顶字,「大佛顶」这三个字是最要紧的,「楞严经」上这个名字上边这三个字,这个顶者怎么讲呢?「大佛顶」说大佛呀,这个头顶有无限顶相,做一句讲啊,要单讲这一个字呢,这个顶者相也,这头顶他不是个形相吗?相,可是这相是最高的一种相,最高的一种相是什么相呢?他就是佛相,还是照着佛说,说这个大佛,大是照着佛说,这个顶到了这个极顶这个相呢?是佛有的相,佛是什么相呢?佛有三身、有四智,有三种身相,头一种身相呢,普救众生现什么相啊?现百千万亿化身,百千万亿化身,这个数怎么这么多数呢?百千万亿化身,身就是身相啦,不是光在这个娑婆世界,在印度现了个丈六身子-老比丘相啊,这是救度我们人哪,这是他的一种相,最低的相。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为引导我们这个人,其实成佛成了多少万万回了,他才成,他是引导人,这是说百千万亿应化身相,百千万亿应化身相;再向高处说呢,圆满报身相,千丈卢舍那,卢舍那佛,翻这个净,他这个清净遍满一切处,佛身就不用说多大啦,他给菩萨说法,他现相现一千丈高,我们这个人哪里听得了啊?你心思心思,他是教训那些大菩萨呀!现千丈卢舍那,坐千叶莲花台,教一切菩萨法呀!那个时候我们这个人都听不着啦,所以,这是二种相;三种相呢,清净法身相,清净法身遍满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处不是他的本相啊。才刚说佛有这三种相,我们人人都有,你看说的这么热闹、这么多,你转过来,就是佛有,我们人人皆有,因什么呢?有我们怎么弄不上呢?头一样,不知道,第二样,知道了还不容易信,好容易信啦!还不容易照着学!就是这个事情,不容易知道、不容易信、不容易学,他因什么不容易学呢?我早明白这个理,当下还没这样学,我要学好,早就成佛啦,是不是呀?他不是一天半天的工夫容易学成的,所以我这是说这个理呀!

  

  佛有三种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这个相是和佛一样的,说是因妄想、执着,我们要想学,难学的是什么?说是个妄想、执着,不容易去呀,你把妄想、执着去了,你转过来,你就学佛夜睹明星,你设身处地,你就看我看见这个明星,这是谁看见的?就是我们这个知见,你就看我这个知见有多大呢?有多远呢?有多高呢?要能够这样讲,直接着比他那个百千万亿化身、比他那千丈卢舍那坐千叶莲花台、比他那清净法身上遍满一切处,这是人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啊!然而,不是一做就行了,必需要有夙根,前世就修好啦,他这个人闻到了就信,就怕你没有信心,有信心是人人有份,是人人做得到。唯独这个佛法,人不容易明白,明白了还不容易信,信了还不容易照着学,这个妄想、执着太多,怎样去掉呢?我不知道旁人,我总想去,直到现在也没去净,一半也没去呢,要紧的就是去妄想、执着,解释这个「楞严经」,必须依着五重玄义,第一重玄义已经略略解释过。

  

  当下解释第二重玄义,是显这体,解释名字,是依这个名字解释名字,显体是依这个文义,显这个实体,这「楞严经」是依什么为体呢?依「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体,这七个字是一部经的具体,这个体不是这么一解释就算完了,得要依照着解释的这个名词,要显出这个体来,这个体本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不可思是心里思想不到呀、不可议是不可议论的,你说到不可思议,你怎么拿文字解呢?说依这个文义呀,能显出这个理体来,这个体就为理的一个具体呀,拿什么文字显呢?就拿这七个字-说「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三个字,先得解释这个名字,然后才显这个体呀,这个名字要不知道,这个体也没法显。说如来这两个字,这得要解释解释,怎么叫个如呢?这个如,简单说就是一个不变之体,他这个体不能变化;这个来是个随缘之用,这个不变之体和这个随缘之用和在一块,怎么叫不变之体、随缘之用呢?这个显体的这个文,你要说体必得说用、说用的时候还必得说体,虽然这样,可到底是体、到底是用呢?说用的时候、说体的时候,随胜立名,哪面胜,哪面就算是名;体的这边说的胜就是显体、用的这边说的胜就是显用。怎么叫随缘?什么叫随缘之用、不变之体呢?在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随缘的时候还藏着一个不变、不变里头还藏着一个随缘,所以底下搁一个藏字,叫「如来藏」啊!这个字本来是一个收藏的藏字,怎么念藏(宝藏的藏)呢?这个藏是一个名词,有能藏所藏,有藏这个东西的地方、有所藏的这个物,佛一看,就说藏,所以这是个名词,藏(收藏的藏)呢?是动辞,所以这叫「如来藏」啊!这「如来藏」这三个字,这个意思是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在这个地方依着用还显这个体,所以如里头藏着个来、来里头藏着个如,互相包藏!所以就叫「如来藏」。这个如刚才说的,就是一个不变之体、这个来就是随缘之用,随缘的用就是变化的,一个变化的、一个不变化的,如是这个不变的体、来是一个随缘变化的用,这两个字大家可以知道,在随缘的时候,随缘就是变化啦,变化的时候就不变,这是说变化的时候能有个不变,说来呢?不变的时候有个变,这个道理怎么讲呢?简单说,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你看这个意思,一听就难懂,这个名词,把世间上所有一切一切的都包括在一块,立了这么一个名字,说哪有这种事情呢?说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呢?说世间上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一回事,若不是这么一回事,决不立这么一个名字,是人不在这个上头研究。要说他也不留心听,他一听这个名词,也就觉着顶生涩的,说以什么为凭据呢?说是在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说一句普通的话,不变的时候就变、变的时候就不变,说这话就像迷糊人似的,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道理。

  

  世间上一切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回事,人不留心,所以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马马虎虎的就过去啦,说哪一种东西,能可以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呢?是不是呀?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这就好懂啦、好明白啦,先拿几种事情举出来,先把名词懂了,然后再显这个理,拿什么呢?先拿这一种有动作、没有知识的东西说个比喻,拿他做个样子,有动作、没有知识的是什么呢?你就说这个大海里头的水吧,他是一个活动性的、没有知识,所以这个海水,要不刮风的时候,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