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法现身月印川。
九有含灵沐德化,群萌归命申诚虔。愿销惑障庆安乐。同种西方极品莲。
传天台宗法语
佛法汪洋,圣恩浩荡。天台教义,传遍十方。
今日良辰,传心道场。释子聚会,正教宣扬。付佛大法,珍重担当。发大菩提,为津为梁。普度众生,同复真常。诸佛欢喜,世界吉祥。道场普遍,护法忙忙。人人同庆,各乐一堂。
柱杖云:
老僧欢喜且道个什么
欲剖天台第一义,超伦绝待绝思议。
三止三观赅万法,何须心外觅菩提。
启建冥阳两利法华道场说明
佛说一切经教,但为说出此一部妙法莲华经也。何以故?为实施权故。故先说华严顿教,俾三贤菩萨,顿入此妙法也。小智者不能入妙,故施权教,令其渐入,渐初说阿含,渐中说方等,渐后说般若,皆是前方便之权教。为引人此妙法实相也。
然妙法华经者,非顿教,非渐教,非秘密教,非不定教,乃超伦绝待。本具之自性佛教也。如水陆仪轨,及梁皇忏等。皆采取此渐顿诸大乘经而作。而诸大乘经,又同本于妙法华经。是经因机缘成熟,揭开顿渐诸教,皆成妙法。点开凡圣本迹,无非实相。故佛在灵山,最后开法华高会。高过过去一切法会道场。明此非为较量高低,乃为起吾人发无上高远广大之心,以此大心,始能感动大法实现。方能救此浩浩大劫,现杀人利器,日新月异,人心不古,危机四伏,若非究竟佛法。实难挽狂澜。弭灾祸于无形。故广集诸经,忏法等仪,诚观谛诵,以助法华正坛。此坛设在西边以为主。(佛法以西为上)庄严东坛以起信。中坛以威仪成正念。肃清意地,至诚感应,感应道交。则灾难化于无形中矣。
为创办华南学佛院呈请.钧会准予备案由
窃以佛法真谛,端在行持,教义流传,赖诸弘扬,自民国以来,各地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莫不宏扬佛教,培养僧材为职志。其目的无非为令正法久住,教义普及,破无始之执迷,启原有之正信,查本港于民国二十八年间,曾创有弘法精舍。请已故宝静法师为主讲,招收有志学僧,造就弘法人材,厥功至伟。后以因缘失调,未能垂续,弘法精舍遂告终止。今年春间,港中热心佛教之居士,发心创办佛教教育,继续培植人材,以符弘法旨趣,地址仍假前弘法精舍,并定名为华南学佛院。不明佛学而名学佛者,旨在注重行持。于佛法奥妙中有真修证,有真受用,以期将来,宣演圣教,净化人心,赓继佛法慧命,阐扬大乘精神,倓虚辱荷诸居士,推为院长,承乏院务,现已招收学僧二十一名开始上课,经费暂由诸居士等筹措,以俟稍为就绪,院内学僧,实行工禅制度。即半日工作,半日学法,以期达于自给自足之程度,窃以
钧会为本港佛教最高机关,凡属佛教团体,均在管辖之内。除已呈请 香港政府备案待予批准外,用特具文呈请,仰祈
鉴察准予备案,实为公便。
谨呈
香港佛教联合会
院长倓虚谨呈
民国三十八年八月 日
勉华南学佛院诸同学
我佛住世时,曾说此界已为五浊恶世,降至今日,又历二千五百余年,末法时期,五浊炽盛,为意中事。法弱魔强,人欲横流。凡我释子,际此恶世,住持正法。必须战战竞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检束身心,时加警惕,否则稍一放逸,魔即乘虚而入。设堕泥淖,万牛莫挽,可不慎乎。
今春本院僧伽,向学情殷,慧业渐增,但恐为天魔所忌。宜加警省,应用六波罗蜜以防之,以布施为旌族。持戒为资粮,忍辱为铠甲。精进为螺鼓,禅定为运筹,智慧为武器,佛为大元帅,菩萨为参谋,我全体僧伽为勇猛将士。吹大螺,击大法鼓。与烦恼魔、欲魔、天魔作殊死战,犁庭扫穴,歼尽丑类,于是心境自得平静,道业自能有成。不然稍一疏忽蚁穴毁堤,星火燎原。魔可得便,前功尽弃,可为流涕长太息矣。
盱衡前途,人心陷溺,浩劫方殷,大战一发,含识恐无噍类。文化毁灭,慧命垂绝。然一息尚存,即有一丝之救机,此志不容少懈,我等释子,既独信万法唯心之哲理。欲挽狂澜,舍心莫办,须知杀机由厉气所变。厉气由烦恼而来,烦恼由憎爱所生,憎爱由分别而起,分别为一念不觉之产物,所谓动则变,变则化。化化无尽,生生不已,其机由玄而微,由微而着,若得一念顿息,大地立刻回春,亦即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吾人若能克己复礼,浩劫定可消弭于无形。舍此治本之法,其他办法。皆如扬汤止沸,鮮能有济,或以为此乃迂腐之见。何啻以莛撞钟。杯水车薪,焉济于事,殊不知须弥之高,系由微尘积累而成,浩劫虽巨,乃至微细妄惑渐聚而来,道心虽微,能造无量世界,能成万德庄严,即以气运言之,冬至一阳生,生于冰天雪地之际,夏至一阴生。生于铄石流金之时。寒暑之机,由来者渐,治乱之来,决非遽然,圣人之德,亭毒万有,佞夫之口可以丧邦,至所谓。克己归仁者,乃言好转之开始也,非指为顷刻收功也。儒云:「莫现乎隐,莫显乎微。」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业,亦能转业,世运之转移。有赖乎智识份子之领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由此观之,克己复礼之功,岂可忽乎,欲实践克复之功。非勤修三无漏学。励行六波罗蜜,不可。凡我同学。既为佛子。应发大菩提心,精修六度,表率群伦,自度度他,弭浩劫于无形。报佛恩于万一,老衲有厚望焉。
华南学佛院第一届学僧毕业典礼致词
今天是本院举行第一届学僧毕业的吉日,承蒙诸山长老,各大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及本精舍各位董事诸君,惠然莅临,倓虚感觉十分荣幸。
岁月如流,回想三年前开学典礼的情景,如在目前,不知不觉已三年了。真所谓「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三年来遇到不少困难,赖各护法各董事的支援,终能克服,踏上坦途,证实心力不可思议。感应不可思议,今将三年中的经过,向诸位作一个概略的报告,希望各位批评指导,以作将来的南针。
本院的院址,(弘法精舍)原是黄杰云居士夫妇,及亲友李素发优婆夷,发心共同出资兴建的。议定专为弘扬佛法的道场,落成后,即请倓虚之同门宝静法师来住持,彼时宝法师复兼观宗寺住持,致未几即陷于停顿状况中。继又大战突起世事无常,宝师及李素发居士又先后撒手西归。至此庄严道场,几乎鞠为茂草,梵呗绝响,达数年之久。大违黄居士之弘愿,耿耿难释于怀,后幸得王学仁、林楞真二居士之助。依照东莲觉院方规,成立保管董事会。负责主持一切大计,于是开始选聘高僧,俾展开弘扬法化之运动。
于己丑年,倓虚时居青岛,经叶玉老的推荐,提请董事会通过,转请佛教联谊会,代为电邀来港,主办华南学佛院,学僧暂定为二十名。黄、王、林三位担任开办费。叶玉甫、楼望赞二位担任经常费,此本院成立之经过也。
世事无常,开学仅年余,叶楼二位先后离港,担任经费,由于事实上的滞碍,无法顾及,幸吴蕴斋老居士,在本院甫开办时,经董事会之邀请,入住本院,维护一切,于是筹措经常经费之责任,全在黄、王、林、吴、四位发心,而吴居士护法情殷,凭其数十年在社会上之地位与友谊,极力联络苏浙籍侨港之名流善友。对于本院予有力之支持。既满黄、王、林之弘愿,又远释叶、楼二位之惦念,更为各善友成就无量福德,此为始料所不及,亦为感应不可思议之一也。
开办的初期,因鉴于经费的来源不易,对于檀施涓滴。也应加以珍惜,于是课余之暇,督导学僧。登山采樵,开田种菜,担粪施肥,实行百丈之清规,谁知竟因此勤俭的行为,感动上海纱厂主持人江上达,杨之游诸先生,慨捐巨款,代置全院电灯,及蓄水池蓄粪池数处,不但道场庄严,大放光明,而运水搬柴之劳,也得以减轻,此为不可思议之二也。
时轮不断前进,也就是这器界一天一天的接近毁灭。社会的波诡,盱衡前途。僧伽的托钵、法事、供养等生活,均靠不住了。为了适应时代,将来非自食其力不可,于是请人教导学僧,印刷技术,以作将来自立的准备,蒙中华书局吴叔同先生,慨捐印字机一部,又感各护法予财力上之文持,在各同学奋发努力之下,竟将百余万言的谛闲大师遗集,全部印成问世,此为感应不可思议者三也。
以上种种之感应,均为各董事各护法的绍隆佛种,当仁不让之悲心弘愿所促成,故佛菩萨慈悲冥被,始有今日之成绩,倓虚代表全院师生向各位致甚深之谢意。并望本已往爱护之热诚,嗣后予以继续的维护。
本院之学课,计为楞严、法华、唯识、止观、净土、各项仪轨。历史、地理等。学僧二十名,本届毕业者十名,希各毕业同学,不要以此为足,这不过是一个基础而已。佛法广大精微,浩如烟海,应当立坚固志,发精进心,力自修学,以期大开圆解。乘戒俱急,自他并利,上不辜四恩培植之厚意。下不负三有众生之期望,这是我对各毕业同学的赠言。
华南学佛院第二届学僧毕业典礼致词 一九五五年四月三日
诸山长老,各位檀越来宾,各位董事,日居月诸,旷劫光阴,快如掣电,转瞬间本院开办已六年了。回想三年前,第一届毕业典礼时,曾蒙诸位光临指导,及护持支援,使本院一切吉祥,得以顺利的进行,才有今天第二届毕业典礼的举行,本院同人,同心纫感。
「无情岁月送人老,两曜偏催白发新」。不知不觉的我已年逾大耋了。耳聋背伛,老病侵寻,对于院长的职责,实在感觉不称,好在有各位董事拥护,乐果、定西二位法师的补助,才勉强的得以无大陨越,但是现在本院的情况,略有变迁,不得不作随机应变的适应,今天藉此机会,向诸公作…
《倓虚大师论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