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法現身月印川。
九有含靈沐德化,群萌歸命申誠虔。願銷惑障慶安樂。同種西方極品蓮。
傳天臺宗法語
佛法汪洋,聖恩浩蕩。天臺教義,傳遍十方。
今日良辰,傳心道場。釋子聚會,正教宣揚。付佛大法,珍重擔當。發大菩提,爲津爲梁。普度衆生,同複真常。諸佛歡喜,世界吉祥。道場普遍,護法忙忙。人人同慶,各樂一堂。
柱杖雲:
老僧歡喜且道個什麼
欲剖天臺第一義,超倫絕待絕思議。
叁止叁觀赅萬法,何須心外覓菩提。
啓建冥陽兩利法華道場說明
佛說一切經教,但爲說出此一部妙法蓮華經也。何以故?爲實施權故。故先說華嚴頓教,俾叁賢菩薩,頓入此妙法也。小智者不能入妙,故施權教,令其漸入,漸初說阿含,漸中說方等,漸後說般若,皆是前方便之權教。爲引人此妙法實相也。
然妙法華經者,非頓教,非漸教,非秘密教,非不定教,乃超倫絕待。本具之自性佛教也。如水陸儀軌,及梁皇忏等。皆采取此漸頓諸大乘經而作。而諸大乘經,又同本于妙法華經。是經因機緣成熟,揭開頓漸諸教,皆成妙法。點開凡聖本迹,無非實相。故佛在靈山,最後開法華高會。高過過去一切法會道場。明此非爲較量高低,乃爲起吾人發無上高遠廣大之心,以此大心,始能感動大法實現。方能救此浩浩大劫,現殺人利器,日新月異,人心不古,危機四伏,若非究竟佛法。實難挽狂瀾。弭災禍于無形。故廣集諸經,忏法等儀,誠觀谛誦,以助法華正壇。此壇設在西邊以爲主。(佛法以西爲上)莊嚴東壇以起信。中壇以威儀成正念。肅清意地,至誠感應,感應道交。則災難化于無形中矣。
爲創辦華南學佛院呈請.鈞會准予備案由
竊以佛法真谛,端在行持,教義流傳,賴諸弘揚,自民國以來,各地佛學院,如雨後春筍,莫不宏揚佛教,培養僧材爲職志。其目的無非爲令正法久住,教義普及,破無始之執迷,啓原有之正信,查本港于民國二十八年間,曾創有弘法精舍。請已故寶靜法師爲主講,招收有志學僧,造就弘法人材,厥功至偉。後以因緣失調,未能垂續,弘法精舍遂告終止。今年春間,港中熱心佛教之居士,發心創辦佛教教育,繼續培植人材,以符弘法旨趣,地址仍假前弘法精舍,並定名爲華南學佛院。不明佛學而名學佛者,旨在注重行持。于佛法奧妙中有真修證,有真受用,以期將來,宣演聖教,淨化人心,赓繼佛法慧命,闡揚大乘精神,倓虛辱荷諸居士,推爲院長,承乏院務,現已招收學僧二十一名開始上課,經費暫由諸居士等籌措,以俟稍爲就緒,院內學僧,實行工禅製度。即半日工作,半日學法,以期達于自給自足之程度,竊以
鈞會爲本港佛教最高機關,凡屬佛教團體,均在管轄之內。除已呈請 香港政府備案待予批准外,用特具文呈請,仰祈
鑒察准予備案,實爲公便。
謹呈
香港佛教聯合會
院長倓虛謹呈
民國叁十八年八月 日
勉華南學佛院諸同學
我佛住世時,曾說此界已爲五濁惡世,降至今日,又曆二千五百余年,末法時期,五濁熾盛,爲意中事。法弱魔強,人欲橫流。凡我釋子,際此惡世,住持正法。必須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檢束身心,時加警惕,否則稍一放逸,魔即乘虛而入。設墮泥淖,萬牛莫挽,可不慎乎。
今春本院僧伽,向學情殷,慧業漸增,但恐爲天魔所忌。宜加警省,應用六波羅蜜以防之,以布施爲旌族。持戒爲資糧,忍辱爲铠甲。精進爲螺鼓,禅定爲運籌,智慧爲武器,佛爲大元帥,菩薩爲參謀,我全體僧伽爲勇猛將士。吹大螺,擊大法鼓。與煩惱魔、欲魔、天魔作殊死戰,犁庭掃穴,殲盡醜類,于是心境自得平靜,道業自能有成。不然稍一疏忽蟻穴毀堤,星火燎原。魔可得便,前功盡棄,可爲流涕長太息矣。
盱衡前途,人心陷溺,浩劫方殷,大戰一發,含識恐無噍類。文化毀滅,慧命垂絕。然一息尚存,即有一絲之救機,此志不容少懈,我等釋子,既獨信萬法唯心之哲理。欲挽狂瀾,舍心莫辦,須知殺機由厲氣所變。厲氣由煩惱而來,煩惱由憎愛所生,憎愛由分別而起,分別爲一念不覺之産物,所謂動則變,變則化。化化無盡,生生不已,其機由玄而微,由微而著,若得一念頓息,大地立刻回春,亦即所謂「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吾人若能克己複禮,浩劫定可消弭于無形。舍此治本之法,其他辦法。皆如揚湯止沸,鮮能有濟,或以爲此乃迂腐之見。何啻以莛撞鍾。杯水車薪,焉濟于事,殊不知須彌之高,系由微塵積累而成,浩劫雖巨,乃至微細妄惑漸聚而來,道心雖微,能造無量世界,能成萬德莊嚴,即以氣運言之,冬至一陽生,生于冰天雪地之際,夏至一陰生。生于铄石流金之時。寒暑之機,由來者漸,治亂之來,決非遽然,聖人之德,亭毒萬有,佞夫之口可以喪邦,至所謂。克己歸仁者,乃言好轉之開始也,非指爲頃刻收功也。儒雲:「莫現乎隱,莫顯乎微。」經雲:「于一毛端。現寶王剎。」又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能造業,亦能轉業,世運之轉移。有賴乎智識份子之領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由此觀之,克己複禮之功,豈可忽乎,欲實踐克複之功。非勤修叁無漏學。勵行六波羅蜜,不可。凡我同學。既爲佛子。應發大菩提心,精修六度,表率群倫,自度度他,弭浩劫于無形。報佛恩于萬一,老衲有厚望焉。
華南學佛院第一屆學僧畢業典禮致詞
今天是本院舉行第一屆學僧畢業的吉日,承蒙諸山長老,各大法師,各位護法居士,及本精舍各位董事諸君,惠然莅臨,倓虛感覺十分榮幸。
歲月如流,回想叁年前開學典禮的情景,如在目前,不知不覺已叁年了。真所謂「宴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叁年來遇到不少困難,賴各護法各董事的支援,終能克服,踏上坦途,證實心力不可思議。感應不可思議,今將叁年中的經過,向諸位作一個概略的報告,希望各位批評指導,以作將來的南針。
本院的院址,(弘法精舍)原是黃傑雲居士夫婦,及親友李素發優婆夷,發心共同出資興建的。議定專爲弘揚佛法的道場,落成後,即請倓虛之同門寶靜法師來住持,彼時寶法師複兼觀宗寺住持,致未幾即陷于停頓狀況中。繼又大戰突起世事無常,寶師及李素發居士又先後撒手西歸。至此莊嚴道場,幾乎鞠爲茂草,梵呗絕響,達數年之久。大違黃居士之弘願,耿耿難釋于懷,後幸得王學仁、林楞真二居士之助。依照東蓮覺院方規,成立保管董事會。負責主持一切大計,于是開始選聘高僧,俾展開弘揚法化之運動。
于己醜年,倓虛時居青島,經葉玉老的推薦,提請董事會通過,轉請佛教聯誼會,代爲電邀來港,主辦華南學佛院,學僧暫定爲二十名。黃、王、林叁位擔任開辦費。葉玉甫、樓望贊二位擔任經常費,此本院成立之經過也。
世事無常,開學僅年余,葉樓二位先後離港,擔任經費,由于事實上的滯礙,無法顧及,幸吳蘊齋老居士,在本院甫開辦時,經董事會之邀請,入住本院,維護一切,于是籌措經常經費之責任,全在黃、王、林、吳、四位發心,而吳居士護法情殷,憑其數十年在社會上之地位與友誼,極力聯絡蘇浙籍僑港之名流善友。對于本院予有力之支持。既滿黃、王、林之弘願,又遠釋葉、樓二位之惦念,更爲各善友成就無量福德,此爲始料所不及,亦爲感應不可思議之一也。
開辦的初期,因鑒于經費的來源不易,對于檀施涓滴。也應加以珍惜,于是課余之暇,督導學僧。登山采樵,開田種菜,擔糞施肥,實行百丈之清規,誰知竟因此勤儉的行爲,感動上海紗廠主持人江上達,楊之遊諸先生,慨捐巨款,代置全院電燈,及蓄水池蓄糞池數處,不但道場莊嚴,大放光明,而運水搬柴之勞,也得以減輕,此爲不可思議之二也。
時輪不斷前進,也就是這器界一天一天的接近毀滅。社會的波詭,盱衡前途。僧伽的托缽、法事、供養等生活,均靠不住了。爲了適應時代,將來非自食其力不可,于是請人教導學僧,印刷技術,以作將來自立的准備,蒙中華書局吳叔同先生,慨捐印字機一部,又感各護法予財力上之文持,在各同學奮發努力之下,竟將百余萬言的谛閑大師遺集,全部印成問世,此爲感應不可思議者叁也。
以上種種之感應,均爲各董事各護法的紹隆佛種,當仁不讓之悲心弘願所促成,故佛菩薩慈悲冥被,始有今日之成績,倓虛代表全院師生向各位致甚深之謝意。並望本已往愛護之熱誠,嗣後予以繼續的維護。
本院之學課,計爲楞嚴、法華、唯識、止觀、淨土、各項儀軌。曆史、地理等。學僧二十名,本屆畢業者十名,希各畢業同學,不要以此爲足,這不過是一個基礎而已。佛法廣大精微,浩如煙海,應當立堅固志,發精進心,力自修學,以期大開圓解。乘戒俱急,自他並利,上不辜四恩培植之厚意。下不負叁有衆生之期望,這是我對各畢業同學的贈言。
華南學佛院第二屆學僧畢業典禮致詞 一九五五年四月叁日
諸山長老,各位檀越來賓,各位董事,日居月諸,曠劫光陰,快如掣電,轉瞬間本院開辦已六年了。回想叁年前,第一屆畢業典禮時,曾蒙諸位光臨指導,及護持支援,使本院一切吉祥,得以順利的進行,才有今天第二屆畢業典禮的舉行,本院同人,同心紉感。
「無情歲月送人老,兩曜偏催白發新」。不知不覺的我已年逾大耋了。耳聾背伛,老病侵尋,對于院長的職責,實在感覺不稱,好在有各位董事擁護,樂果、定西二位法師的補助,才勉強的得以無大隕越,但是現在本院的情況,略有變遷,不得不作隨機應變的適應,今天藉此機會,向諸公作…
《倓虛大師論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