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20

  ..续本文上一页无量劫所受的快乐,大梵天王在无边劫所受的梵乐,光音天王在难思劫所受的天乐,徧净天王在无尽劫所受的天乐,净居天王在不可说劫所住的寂静乐,都不能企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间的变难,父母、妻子、兄弟、姊妹都同时散失,忽然在旷野道路之间而与自己的亲人相遇,相对瞻视,拥抱抚慰,其情没有满足的时候。当时,那位大王看见前来求取布施时心中所产生的欢喜,也是如此。

  「善男子!这位王那时凭借善知识,对于佛之菩提的理解快速增长,诸根已经成就,其信心已经清净,欢喜圆满。为什么这么说呢?此菩萨勤修诸行,求取一切智,希望得以利益一切众生,希望获得菩提无量妙乐,舍弃远离一切诸不善心,常常乐于积集一切善根,常常希望救护一切众生,常常乐于观察一切智之道,常常乐于修行一切智之法,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进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除一切魔业惑障之山,随顺一切如来的教法与实践,行一切智无障碍之道,已经能够深入一切智之流,一切法流常常显现在眼前,大愿无尽,为大丈夫,住于大人法,积集一切普门善藏,远离一切执着,不染一切世间境界,知晓诸法性犹如虚空。

  「这位国王对于一切前来行乞的众生,产生一子想,产生众生如同父母的想法,产生众生是福田的想法,产生众生难得的想法,产生报答众生恩情给予众生利益的想法,产生坚固之想、产生如同对于师长之想、佛想。不选择方位地方,不选择族类,不选择形貌,随有来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无碍地给予完全布施,都使其得到满足:求取饮食者,施与饮食;求取衣服者,施与衣服;求取香、花者,施与香、花华;求取鬘盖者,施与鬘盖;幢幡、璎珞、宫殿、园苑、象马、车乘、床座、被褥、金、银、摩尼、诸珍宝物、一切库藏,及诸眷属、城邑、聚落,如此等等,都如此普施众生。

  「时,此会中有长者女,名『宝光明』,与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人所喜见,皮肤金色,目发绀青,身出妙香;口演梵音,上妙宝衣以为庄严,常怀惭愧,正念不乱,具足威仪,恭敬师长,常念顺行、甚深妙行,所闻之法忆持不忘,宿世善根①流润其心,清净广大犹如虚空,等安众生,常见诸佛,求一切智。

  「时,宝光明女去王不远,合掌顶礼,作如是念:『我获善利!我获善利!我今得见大善知识。』于彼王所,生大师想②、善知识想、具慈悲想、能摄受想。其心正直,生大欢喜,脱身璎珞,持奉彼王,作是愿言:『今此大王为无量无边无明众生作所依处,愿我未来亦复如是。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载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所有财产、所摄众会,无边无尽,难胜难坏,愿我未来悉得如是。随所生处,皆随往生③。』

  「尔时,大王知此童女发如是心,而告之言:『童女!随汝所欲,我皆与汝。我今所有,一切皆舍;令诸众生,普得满足。』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章旨】此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礼拜「一切法音圆满盖」王。

  【注释】①宿世善根:「宿」即「久」、「旧」、「古」之意。佛教从三世六道轮回的教义出发,认为过去世即「前生」、「前世」之善根能够对于现世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

  ②大师想:将其当作大师看待的想法。大师,阿罗汉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

  ③往生:是指命终之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此词,佛教中通常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

  【语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在此会中有一位名为『宝光明』的长者之女,与六十位童女一切来到这里。此位童女端正美妙,为人所喜见,皮肤金色,目发赤青色,身上发出美妙的香气;口演梵音,身上穿着美妙的宝衣作为装饰,心中经常怀有惭愧之心,正念不乱,具足威仪,恭敬师长,常常以顺行、甚深妙行为念,对于所闻之法能够忆持不忘,其宿世善根流润其心,使其心清净广大犹如虚空,能够安慰一切众生,常常观见诸佛,求取一切智。

  「当时,这位『宝光明』女距离『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不远,便合掌顶礼,这样说道:『我获善利!我获善利!我现在得以见到大善知识。』这位女童在那位国王的布施之所,产生了这位国王是大师的想法、国王是善知识的想法、国王具足慈悲的想法、国王能够摄受众生的想法。这位童女之心变得正直,产生大欢喜,她脱下身上的璎珞,将其持奉给国王,这样叙说自己的希望:『今此大王为无量无边的无明众生作所归依之处,希望我未来也能够如此。如同这位大王所知之法、所用来运载众生的车乘、所修习之道、所具有的容貌、所具有的财产、所摄取的众会,无边无尽,难于胜过,也难于毁坏,希望我未来也能够如此。跟随众生的受生之处,都去往生而救度他们。』

  「这时,大王知晓这位童女发如此心,就对其说:『童女!随你所欲,我都给予你。我现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舍弃,使现在的众生,都能够得到满足。』

  时,宝光明女,信心清净,生大欢喜,即以偈颂而赞王言:『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时,一切不可乐,犹如饿鬼处。众生相杀害,窃盗纵淫佚,两舌不实语,无义粗恶言,贪爱他财物,瞋恚怀毒心,邪见不善行,命终堕恶道。以是等众生,愚痴所覆蔽,住于颠倒见,天旱不降泽。以无时雨故,百谷悉不生,草木皆枯槁,泉流亦干竭。大王未兴世,津池悉枯涸,园苑多骸骨,望之如旷野。大王升宝位,广济诸群生,油云①被八方,普雨皆充洽。大王临庶品,普断诸暴虐,刑狱皆止措,惸独悉安隐。

  『往昔诸众生,各各相残害,饮血而啖肉,今悉起慈心。往昔诸众生,贫穷少衣服,以草自遮蔽,饥羸如饿鬼。大王既兴世,粳米自然生,树中出妙衣,男女皆严饰。昔日竞微利,非法相陵夺;今时并丰足,如游帝释园。昔时人作恶,非分生贪染,他妻及童女,种种相侵逼。今见他妇人,端正妙严饰,而心无染着,犹如知足天。昔日诸众生,妄言不真实,非法无利益,谄曲取人意。今日群生类,悉离诸恶言,其心既柔软,发语亦调顺。昔日诸众生,种种行邪法,合掌恭敬礼,牛羊犬豚类。今闻王正法,悟解除邪见,了知苦乐报,悉从因缘起。

  『大王演妙音,闻者皆欣乐;梵释音声等,一切无能及。大王众宝盖,迥处虚空中,擎以琉璃干,覆以摩尼网。金铃自然出,如来和雅音,宣扬微妙法,除灭众生惑。次复广演说,十方诸佛剎,一切诸劫中,如来并眷属。又复次第说,过去十方剎,及彼国土中,一切诸如来。又出微妙音,普徧阎浮界,广说人、天等,种种业差别。众生听闻已,自知诸业藏,离恶勤修行,回向佛菩提。

  『王父净光明,王母莲华光,五浊出现时,处位治天下。时有广大园,园有五百池,一一千树绕,各各华弥覆。于其池岸上,建立千柱堂,栏楯等庄严,一切无不备。末世恶法起,积年不降雨,池流悉干竭,草树皆枯槁。王生七日前,先现灵瑞相;见者咸心念:救世今当出。尔时于中夜,大地六种动;有一宝华池,光明犹日现。五百诸池内,功德水充满,枯树悉生枝,华叶皆荣茂。池水既盈满,流演一切处,普及阎浮地,靡不皆沾洽。药草及诸树,百谷苗稼等,枝叶华果实,一切皆繁盛。沟坑及塠阜,种种高下处,如是一切地,莫不皆平坦。荆棘沙砾等,所有诸杂秽,皆于一念中,变成众宝玉。众生见是已,欢喜而赞叹,咸言得善利,如渴饮美水。时彼光明王,眷属无量众,佥然备法驾,游观诸园苑。五百诸池内,有池名庆喜,池上有法堂②,父王于此住。先王语夫人:『我念七夜前,中宵地震动,此中有光现。』时彼华池内,千叶莲华出,光如千日照,上彻须弥顶。金刚以为茎,阎浮金为台,众宝为华叶,妙香作须蕊。王生彼华上,端身结跏坐,相好以庄严,天神所恭敬。先王大欢喜,入池自抚鞠,持以授夫人:『汝子应欣庆。』

  『宝藏皆涌出,宝树生妙衣,天乐奏美声,充满虚空中。一切诸众生,皆生大欢喜,合掌称希有:『善哉救护世!』王时放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令四天下,暗尽病除灭。夜叉毗舍阇,毒虫诸恶兽,所欲害人者,一切自藏匿。恶名失善利,横事病所持,如是众苦灭,一切皆欢喜。凡是众生类,相视如父母,离恶起慈心,专求一切智。关闭诸恶趣,开示人天路,宣扬萨婆若,度脱诸群生。我等见大王,普获于善利,无归无导者,一切悉安乐。』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章旨】此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以偈颂的形式赞颂「一切法音圆满盖」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颂中叙述了此位国王的本生故事。

  【注释】①油云:可降至世间,可以供众生食同的油脂之云彩。油,是指从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如法澄滤出的五种脂。苣藤,即「胡麻」。蔓菁,即「芜菁」。其根茎叶,可为菜食,籽可压油。

  ②法堂:演说大法的厅堂。

  【语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道:「这时,宝光明女的信仰之心清净,产生大欢喜,随即以偈颂而称赞国王说:『过去当大王未出现之时,这座城市的一切都使人不可乐观,犹如饿鬼道。众生互相杀害,窃盗放纵淫佚,挑拨是非而撒谎成风,经常说些无意义和粗暴的恶言恶语,贪爱他人的财物,以瞋恚待人而心中常怀有歹毒之心,执持邪见而实践不善之行,命终之后堕入恶道。以上这类众生,被愚痴所遮蔽,住于颠倒之见,天大旱而不降雨。因为缺乏及时雨的缘故,百谷全都不生长,草木也都枯槁了,泉流也都枯竭了。大王未兴世之前,池塘都干涸了,园林中堆积着众多的骸骨,远望就如同旷野。大王升上国王之宝位后,广泛地救济众生,油云泽披八方,处处降雨都很充沛。大王临驾治理众生之事,完全断绝了世间的暴行…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