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三业,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以十力之智莹饰其心,在诸世间周游。我看到你勇猛精进无有人可比,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并且听受诸佛法,不久当得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不久当进入诸佛如来甚深解脱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听受其教,忆念修行,不懈不退,无懮无悔,无有障碍,魔及魔民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果。」
善财童子言:「圣者!如向所说,愿我皆得。圣者!我愿一切众生,息诸热恼,离诸恶业,生诸安乐,修诸净行。圣者!一切众生,起诸烦恼,造诸恶业,堕诸恶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萨见已心生懮恼。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懮恼。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天人趣受身心乐,菩萨尔时生大欢喜。何以故?菩萨不自为故求一切智,不贪生死诸欲快乐,不随想倒①、见倒、心倒③、诸结、随眠、爱见力转,不起众生种种乐想,亦不味着诸禅定乐,非有障碍、疲厌、退转住于生死。但见众生于诸有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普摄取。悲愿力故,修菩萨行,为断一切众生烦恼,为求如来一切智智,为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为严净一切广大国土,为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诸行,于生死中无有疲厌。
「圣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为庄严,令生人天富贵乐故;为父母,为其安立菩提心故;为养育,令其成就菩萨道故;为卫护,令其远离三恶道故;为船师,令其得度生死海故;为归依,令舍诸魔烦恼怖故;为究竟,令其永得清凉乐故;为津济,令入一切诸佛海故;为导师,令至一切法宝洲故;为妙华,开敷诸佛功德心故;为严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为可乐,凡有所作悉端严故;为可尊,远离一切诸恶业故;为普贤,具足一切端严身故;为大明,常放智慧净光明故;为大云,常雨一切甘露法故。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令一切众生皆生爱乐、具足法乐。」
【章旨】善财童子向无懮德神说明自己所证与所作。
【注释】①想倒:颠倒之想。
②见倒:即「倒见」,颠倒事理真相之妄见。众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都属于倒见。
③心倒:颠倒之心。
【语译】善财童子对无懮德神说:「圣者!如各位善知识所说,希望我都能够证得。圣者!我希望一切众生息灭诸烦恼,远离诸恶业,产生诸安乐,修习诸净行。圣者!一切众生生起诸烦恼,造作诸恶业,堕于诸恶趣,无论是身还是心永远受到毒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心中产生懮虑烦恼。圣者!譬如有人,只有一子,爱念情至,忽然看见自己的儿子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也是如此,看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于三恶趣受到种种痛苦的折磨,心中产生大懮虑烦恼。如果看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于天、人趣享受身心之乐,菩萨当时就产生大欢喜。为什么这样呢?菩萨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去追求一切智,不贪恋生死诸欲的快乐,不随从想倒、见倒、心倒、诸结、随眠、爱见之力的转持,不生起众生种种快乐之想,也不回味执着诸禅定之乐,并没有障碍、疲倦厌恶、退转之心而住于生死。只是看见众生在诸有之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便生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完全摄取。因为悲愿之力的缘故,修习菩萨行,为了断绝一切众生的烦恼,为了求取如来一切智智,为了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为了严净一切广大国土,为了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的诸行,菩萨在生死之中没有疲倦厌恶。
「圣者!菩萨为众生的庄严,使其生于人、天而享受富贵之乐的缘故;为众生的父母,因为菩萨为其安立菩提心的缘故;为众生的养育者,因为菩萨使其成就菩萨之道的缘故;为众生的卫护,因为菩萨使其远离三恶道的缘故;为众生的船师,因为菩萨使其得以度过生死之海的缘故;为众生的归依,因为菩萨使其舍弃诸魔的烦恼恐怖的缘故;为众生指明究竟之处,因为菩萨使其永远获得清凉之乐的缘故;为众生的渡口,因为菩萨使其得以进入一切诸佛之海的缘故;为众生的导师,因为菩萨使其至一切法宝洲的缘故;为妙花,因为菩萨开敷诸佛功德心的缘故;为众生的庄严具,因为菩萨常常放出福德智慧之光的缘故;众生可以凭借其获得快乐,因为菩萨的所有作为都完全端庄美观的缘故;为众生可以尊重的对象,因为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业的缘故;为普贤,因为菩萨具足一切端严身的缘故;为众生的大光明,因为菩萨常常放出智慧清净光明的缘故;为宏大的云彩,因为菩萨常常降下一切甘露法的缘故。圣者!菩萨如此修习诸行时,使一切众生都产生喜爱快乐、具足法乐。」
尔时,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其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及以种种宝庄严具,散善财上,而说颂言:
「汝今出世间,为世大明灯,普为诸众生,勤求无上觉。无量亿千劫,难可得见汝;功德日今出,灭除诸世暗。汝见诸众生,颠倒惑所覆,而兴大悲意,求证无师道①。汝以清净心,寻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识,不自惜身命。汝于诸世间,无依无所著,其心普无碍,清净如虚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圆满,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离世间,亦不着于世,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譬如火灾起,一切无能灭;汝修菩提行,精进火亦然。勇猛大精进,坚固不可动,金刚慧师子,游行无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诸剎海,汝悉能往诣,亲近善知识。」
尔时,无懮德神说此颂已,为爱乐法故,随逐善财,恒不舍离。
【章旨】无懮德神以及其他神众以偈颂赞颂善财童子,而无懮德神从此追随善财童子而永不舍弃远离。
【注释】①无师道:指求取「无师智」之道。「无师智」指非藉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一般是指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要登上法堂。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产于诸天上的美妙的花鬘、涂香、末香以及种种珍宝制作的庄严具,撒播在善财童子的身上,并且说颂道:(偈颂语译从略)。
这时,无懮德神等说完此偈颂之后,因为喜爱法的缘故,跟随善财童子,永远不舍弃远离善财童子。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周徧推求彼释氏女,见在堂内,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八万四千采女所共围绕。是诸采女,靡不皆从王种中生,悉于过去修菩萨行同种善根,布施、爱语普摄众生;已能明见一切智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恒住正定,常游大悲,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属清净;已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离诸取着,不乐生死;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切智道;离障盖网,超诸着处,从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贤行,长菩萨力,智日慧灯悉已圆满。
尔时,善财童子诣彼释女瞿波之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不为生死过患①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声闻、辟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萨行?住菩萨地,而入佛境界?超过世间,而于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现无边种种色身?证无相法②,而为众生示现诸相?知法无说,而广为众生演说诸法?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虽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虽知诸法无业无报,而修诸善行恒不止息?」
【章旨】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看到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的衢波释氏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①过患:过咎与灾患。
②无相法:一指涅槃,二指「三解脱门」的「无相门」。无相门,又作「无想门」,由知晓一切法空而观男女一异等相实际上是不可得;如果能够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获得自在。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到处寻找那位释氏女。善财童子终于在堂内看见坐在宝莲华师子座上并且被八万四千名采女共同围绕的衢波释氏女。这些采女无不都从国王的种姓中出生,也都在过去修习菩萨行且同时种植下善根,以布施、爱语普摄众生;已经能够明见一切境,已经一起修习聚集佛的菩提之行;恒住于正定,常游于大悲门,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属清净;已经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的方便,都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远离诸取着,不乐生死之形;即使行于诸有,而心却经常清净,一直勤于观察一切智之道;远离障盖之网,超越诸着之处,跟从于法身而示现出化身之形;产生普贤行,增长菩萨之力,智日慧灯都已经圆满。
这时,善财童子前往那位释女瞿波的所在处,顶礼其足,合掌站立,对衢波释氏女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处于生死之中却不被生死过咎与灾患所污染?如何纔能了达法的自性,而不住于声闻、辟支佛之地?然后纔能具足佛法而修习菩萨行?如何纔能住于菩萨地,从而进入佛的境界?如何纔能超过世间但却在世间受生?如何纔能在成就法身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无边的种种色身?如何纔能在证得无相之法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世间的诸相?如何纔能在知晓法是无法以语言表达的情形下却能够广为众生演说诸法?如何纔能在知晓众生本来就是空的情形下却永远不舍弃化度众生之事?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晓诸佛不生不灭的情形下却一直勤于供养诸佛而无有退转?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晓诸法无业无报的情形下却修习诸善行而永远不停止?」
时,瞿波女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问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能如是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承佛神力,为汝宣说。
「善男子!若诸菩萨成就十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