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33

  ..續本文上一頁上叁業,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以十力之智瑩飾其心,在諸世間周遊。我看到你勇猛精進無有人可比,不久當得普見叁世一切諸佛並且聽受諸佛法,不久當得一切菩薩禅定解脫諸叁昧樂,不久當進入諸佛如來甚深解脫境界。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看見善知識親近供養,聽受其教,憶念修行,不懈不退,無懮無悔,無有障礙,魔及魔民不能爲難,不久當成無上果。」

  善財童子言:「聖者!如向所說,願我皆得。聖者!我願一切衆生,息諸熱惱,離諸惡業,生諸安樂,修諸淨行。聖者!一切衆生,起諸煩惱,造諸惡業,墮諸惡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薩見已心生懮惱。聖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愛念情至,忽見被人割截肢體,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見諸衆生以煩惱業墮叁惡趣受種種苦,心大懮惱。若見衆生起身、語、意叁種善業,生天人趣受身心樂,菩薩爾時生大歡喜。何以故?菩薩不自爲故求一切智,不貪生死諸欲快樂,不隨想倒①、見倒、心倒③、諸結、隨眠、愛見力轉,不起衆生種種樂想,亦不味著諸禅定樂,非有障礙、疲厭、退轉住于生死。但見衆生于諸有中,具受無量種種諸苦,起大悲心,以大願力而普攝取。悲願力故,修菩薩行,爲斷一切衆生煩惱,爲求如來一切智智,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爲嚴淨一切廣大國土,爲淨治一切衆生樂欲及其所有身心諸行,于生死中無有疲厭。

  「聖者!菩薩摩诃薩于諸衆生,爲莊嚴,令生人天富貴樂故;爲父母,爲其安立菩提心故;爲養育,令其成就菩薩道故;爲衛護,令其遠離叁惡道故;爲船師,令其得度生死海故;爲歸依,令舍諸魔煩惱怖故;爲究竟,令其永得清涼樂故;爲津濟,令入一切諸佛海故;爲導師,令至一切法寶洲故;爲妙華,開敷諸佛功德心故;爲嚴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爲可樂,凡有所作悉端嚴故;爲可尊,遠離一切諸惡業故;爲普賢,具足一切端嚴身故;爲大明,常放智慧淨光明故;爲大雲,常雨一切甘露法故。聖者!菩薩如是修諸行時,令一切衆生皆生愛樂、具足法樂。」

  【章旨】善財童子向無懮德神說明自己所證與所作。

  【注釋】①想倒:顛倒之想。

  ②見倒:即「倒見」,顛倒事理真相之妄見。衆生以無常爲常,以苦爲樂,以無我爲我,以不淨爲淨,都屬于倒見。

  ③心倒:顛倒之心。

  【語譯】善財童子對無懮德神說:「聖者!如各位善知識所說,希望我都能夠證得。聖者!我希望一切衆生息滅諸煩惱,遠離諸惡業,産生諸安樂,修習諸淨行。聖者!一切衆生生起諸煩惱,造作諸惡業,墮于諸惡趣,無論是身還是心永遠受到毒害,菩薩看到這種情形心中産生懮慮煩惱。聖者!譬如有人,只有一子,愛念情至,忽然看見自己的兒子被人割截肢體,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薩也是如此,看見諸衆生以煩惱業墮于叁惡趣受到種種痛苦的折磨,心中産生大懮慮煩惱。如果看見衆生起身、語、意叁種善業,生于天、人趣享受身心之樂,菩薩當時就産生大歡喜。爲什麼這樣呢?菩薩不是爲自己的緣故去追求一切智,不貪戀生死諸欲的快樂,不隨從想倒、見倒、心倒、諸結、隨眠、愛見之力的轉持,不生起衆生種種快樂之想,也不回味執著諸禅定之樂,並沒有障礙、疲倦厭惡、退轉之心而住于生死。只是看見衆生在諸有之中,具受無量種種諸苦,便生起大悲心,以大願力而完全攝取。因爲悲願之力的緣故,修習菩薩行,爲了斷絕一切衆生的煩惱,爲了求取如來一切智智,爲了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爲了嚴淨一切廣大國土,爲了淨治一切衆生樂欲及其所有身心的諸行,菩薩在生死之中沒有疲倦厭惡。

  「聖者!菩薩爲衆生的莊嚴,使其生于人、天而享受富貴之樂的緣故;爲衆生的父母,因爲菩薩爲其安立菩提心的緣故;爲衆生的養育者,因爲菩薩使其成就菩薩之道的緣故;爲衆生的衛護,因爲菩薩使其遠離叁惡道的緣故;爲衆生的船師,因爲菩薩使其得以度過生死之海的緣故;爲衆生的歸依,因爲菩薩使其舍棄諸魔的煩惱恐怖的緣故;爲衆生指明究竟之處,因爲菩薩使其永遠獲得清涼之樂的緣故;爲衆生的渡口,因爲菩薩使其得以進入一切諸佛之海的緣故;爲衆生的導師,因爲菩薩使其至一切法寶洲的緣故;爲妙花,因爲菩薩開敷諸佛功德心的緣故;爲衆生的莊嚴具,因爲菩薩常常放出福德智慧之光的緣故;衆生可以憑借其獲得快樂,因爲菩薩的所有作爲都完全端莊美觀的緣故;爲衆生可以尊重的對象,因爲菩薩遠離一切諸惡業的緣故;爲普賢,因爲菩薩具足一切端嚴身的緣故;爲衆生的大光明,因爲菩薩常常放出智慧清淨光明的緣故;爲宏大的雲彩,因爲菩薩常常降下一切甘露法的緣故。聖者!菩薩如此修習諸行時,使一切衆生都産生喜愛快樂、具足法樂。」

  爾時,善財童子將升法堂。其無懮德及諸神衆,以出過諸天上妙華鬘、塗香、末香,及以種種寶莊嚴具,散善財上,而說頌言:

  「汝今出世間,爲世大明燈,普爲諸衆生,勤求無上覺。無量億千劫,難可得見汝;功德日今出,滅除諸世暗。汝見諸衆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①。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于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于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汝悉能往詣,親近善知識。」

  爾時,無懮德神說此頌已,爲愛樂法故,隨逐善財,恒不舍離。

  【章旨】無懮德神以及其他神衆以偈頌贊頌善財童子,而無懮德神從此追隨善財童子而永不舍棄遠離。

  【注釋】①無師道:指求取「無師智」之道。「無師智」指非藉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一般是指無師而獨自覺悟的佛智。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要登上法堂。無懮德及諸神衆以出産于諸天上的美妙的花鬘、塗香、末香以及種種珍寶製作的莊嚴具,撒播在善財童子的身上,並且說頌道:(偈頌語譯從略)。

  這時,無懮德神等說完此偈頌之後,因爲喜愛法的緣故,跟隨善財童子,永遠不舍棄遠離善財童子。

  爾時,善財童子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周徧推求彼釋氏女,見在堂內,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八萬四千采女所共圍繞。是諸采女,靡不皆從王種中生,悉于過去修菩薩行同種善根,布施、愛語普攝衆生;已能明見一切智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恒住正定,常遊大悲,普攝衆生猶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屬清淨;已于過去成就菩薩不可思議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具足菩薩諸波羅蜜;離諸取著,不樂生死;雖行諸有,心常清淨,恒勤觀察一切智道;離障蓋網,超諸著處,從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賢行,長菩薩力,智日慧燈悉已圓滿。

  爾時,善財童子詣彼釋女瞿波之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于生死中,而不爲生死過患①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聲聞、辟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薩行?住菩薩地,而入佛境界?超過世間,而于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現無邊種種色身?證無相法②,而爲衆生示現諸相?知法無說,而廣爲衆生演說諸法?知衆生空,而恒不舍化衆生事?雖知諸佛不生不滅,而勤供養無有退轉?雖知諸法無業無報,而修諸善行恒不止息?」

  【章旨】善財童子進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看到坐在寶蓮花師子座上的衢波釋氏女,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

  【注釋】①過患:過咎與災患。

  ②無相法:一指涅槃,二指「叁解脫門」的「無相門」。無相門,又作「無想門」,由知曉一切法空而觀男女一異等相實際上是不可得;如果能夠如此通達諸法無相,即離差別相而獲得自在。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進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到處尋找那位釋氏女。善財童子終于在堂內看見坐在寶蓮華師子座上並且被八萬四千名采女共同圍繞的衢波釋氏女。這些采女無不都從國王的種姓中出生,也都在過去修習菩薩行且同時種植下善根,以布施、愛語普攝衆生;已經能夠明見一切境,已經一起修習聚集佛的菩提之行;恒住于正定,常遊于大悲門,普攝衆生猶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屬清淨;已經于過去成就菩薩不可思議善巧的方便,都對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獲得不退轉,具足菩薩諸波羅蜜;遠離諸取著,不樂生死之形;即使行于諸有,而心卻經常清淨,一直勤于觀察一切智之道;遠離障蓋之網,超越諸著之處,跟從于法身而示現出化身之形;産生普賢行,增長菩薩之力,智日慧燈都已經圓滿。

  這時,善財童子前往那位釋女瞿波的所在處,頂禮其足,合掌站立,對衢波釋氏女這樣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不知曉菩薩如何處于生死之中卻不被生死過咎與災患所汙染?如何纔能了達法的自性,而不住于聲聞、辟支佛之地?然後纔能具足佛法而修習菩薩行?如何纔能住于菩薩地,從而進入佛的境界?如何纔能超過世間但卻在世間受生?如何纔能在成就法身的情形下卻爲衆生示現出無邊的種種色身?如何纔能在證得無相之法的情形下卻爲衆生示現出世間的諸相?如何纔能在知曉法是無法以語言表達的情形下卻能夠廣爲衆生演說諸法?如何纔能在知曉衆生本來就是空的情形下卻永遠不舍棄化度衆生之事?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曉諸佛不生不滅的情形下卻一直勤于供養諸佛而無有退轉?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曉諸法無業無報的情形下卻修習諸善行而永遠不停止?」

  時,瞿波女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問菩薩摩诃薩如是行法,修習普賢諸行願者能如是問。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我當承佛神力,爲汝宣說。

  「善男子!若諸菩薩成就十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