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太子听闻胜日身如来之名,产生大欢喜,希望看见那位佛,便以五百摩尼宝散播在其女身上,为其戴上妙藏光明宝冠,为其披上火焰摩尼宝衣。这时,那位童女心并不动摇,也没有喜相;只是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光没有片刻舍离。
「其母善现,于太子前而说颂言:
『此女极端正,功德庄严身;昔愿奉太子,今意已满足。持戒有智慧,具足诸功德;普于一切世,最胜无伦匹。此女莲华生,种姓无讥丑,太子同行业,远离一切过。此女身柔软,犹如天缯纩;其手所触摩,众患悉除灭。毛孔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若闻者,悉住于净戒。身色如真金,端坐华台上;众生若见者,离害具慈心。言音极柔软,听之无不喜;众生若得闻,悉离诸恶业。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称心而发言,闻者皆欢喜。调柔具惭愧,恭敬于尊宿,无贪亦无诳,怜愍诸众生。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属;但以清净心,恭敬一切佛。』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及十千采女并其眷属,出香牙园,诣法云光明道场。至已下车,步进诣如来所。见佛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无诸垢浊;皆生净信,踊跃欢喜,顶礼佛足,绕无数匝。于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宝莲华供散彼佛。太子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众宝庄严,五百摩尼以为间错。时,佛为说《普眼灯门修多罗》;闻是经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谓:得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普照一切众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演一切佛*轮三昧、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时,妙德女得三昧,名『难胜海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时,彼太子与妙德女并其眷属,顶礼佛足,绕无数匝,辞退还宫;诣父王所,拜跪毕已,奉白王言:『大王当知,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于此国内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等正觉,于今未久。』尔时,大王语太子言:『是谁为汝说如是事?天耶?人耶?』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说。』时,王闻已,欢喜无量,譬如贫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佛无上宝难可值遇,若得见佛,永断一切恶道怖畏。佛如医王,能治一切诸烦恼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佛如导师,能令众生至于究竟安隐住处。』作是念已,集诸小王、群臣、眷属,及以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王位,授与太子;灌顶讫已,与万人俱,往诣佛所;到已礼足,绕无数匝,并其眷属悉皆退坐。
【章旨】妙德童女与其母亲善现以及太子一起前往胜日身佛的住所拜见这位佛,并且听闻胜日身佛说法。太子回宫将胜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诉给国王。国王便舍弃王位,将其让与太子,自己与一万名眷属一起去拜见胜日身佛。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的「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童女的母亲善现站在太子前以颂体对太子说:『此女长相极其美丽,以功德庄严其身;她过去一直希望侍奉太子,现今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她持戒而有智慧,具足诸功德;即使在一切世中,她也是最好而无与伦比的。此女是从莲花中出生的,种姓高尚,太子与其在一起生活,可以远离指责。此女的身体极其柔软,犹如天然的锦缎;凡是其手所触摩过的,许多祸患都会除灭。她的毛孔中发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如果能够闻到,都可以住于净戒。她的身体的颜色如同真金之色,她端坐在花台上;众生如果看见她,都远离害人之心而且具有慈心。她说话的声音极其温柔,凡是听到的人无不喜欢;众生如果能够听见她的声音,就可全部远离诸恶业。她心净而没有瑕垢,远离诸谄曲,她说话表里如一,听到的人都很欢喜。她调和柔顺怀有惭愧之心,对于尊宿大德怀有尊敬之心,她无贪也无诳,怜愍诸众生。此女心中并不依恃其色相及眷属;只是以清净心,恭敬供养一切佛。』
「这时,太子与妙德女以及一万名采女及其眷属,走出香牙园,前往法云光明道场。到了道场后,下车步行前往如来的住所。他们看见佛的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没有任何垢浊,便都产生了清净的信仰,踊跃欢喜,顶礼佛足,在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当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美妙的宝莲华供养这位佛。太子为佛建造了五百精舍,每一精舍都是以香木制成,以许多珍宝庄严,有五百摩尼宝在其中交错分布。这时,佛为这些众生演说《普眼灯门修多罗》。听完这部经之后,这些听众在一切法中获得三昧海,所谓:获得了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普照一切众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演一切佛*轮三昧、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这时,妙德女所获得的三昧名叫『难胜海藏』,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这时,那位太子与妙德女及其眷属,顶礼佛足,在佛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告别辞退胜日身佛回到宫中。太子前往父王的住所,拜跪完毕之后,禀告父王说:『大王应当知道,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在此国内的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就等正觉,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时,大王对太子说:『这是谁给你说?是天神说的吗?是人说的吗?』太子回答说:『这是此具足妙德女说的。』当时,大王听到这话之后,欢喜无量,就如穷人获得了埋于地下的宝藏一样。国王这样想道:『佛是无上宝,难于遇到,如果得以拜见佛,就会永远断绝一切恶道怖畏。佛就如同医王,能够医治一切诸烦恼病,能够拯救众生的一切生死大苦;佛就如同导师,能使众生达到究竟安隐的住处。』这样想后,国王就召集诸小王、群臣、眷属以及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去王位,将其授与太子;作完灌顶之后,国王就与万人一起前往佛的住所;到了佛所在的道场礼拜了佛之后,在其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与其眷属都退到一边坐了下来。
「尔时,如来观察彼王及诸大众,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于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如来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普令一切应受化者心得清净。尔时,如来以不思议自在神力,现身超出一切世间,以圆满音普为大众说陀罗尼,名『一切法义离暗灯』,佛剎微尘数陀罗尼而为眷属。彼王闻已,即时获得大智光明;其众会中,有阎浮提微尘数菩萨,俱时证得此陀罗尼;六十万那由他人,尽诸有漏①,心得解脱;十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时,佛又以不思议力广现神变,普于十方无量世界演三乘法化度众生。
「时,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证得如是妙法;若于佛所出家学道,即当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愿得从佛出家修学!』佛言:『随意,宜自知时。』时,财主王与十千人,皆于佛所同时出家。未久之间,悉得成就一切法义离暗灯陀罗尼,亦得如上诸三昧门,又得菩萨十神通门,又得菩萨无边辩才,又得菩萨无碍净身,往诣十方诸如来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复以神力徧十方剎,随众生心而为现身,赞佛出现,说佛本行,示佛本缘,称扬如来自在神力,护持于佛所说教法。
「尔时,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采女围绕,七宝自至。一者,轮宝,名『无碍行』;二者,象宝,名『金刚身』;三者,马宝,名『迅疾风』;四者,珠宝,名『日光藏』;五者,女宝,名『具妙德』;六,藏臣宝,名为『大财』;七,主兵宝,名『离垢眼』。七宝具足,为转轮王,王阎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乐。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其阎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①,一一僧坊立佛支提②,皆悉高广,以众妙宝而为校饰;一一王城皆请如来,以不思议众妙供具而为供养。佛入城时,现大神力,令无量众生种诸善根,无量众生心得清净,见佛欢喜,发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众生,勤修佛法,入真实义,住于法性,了法平等,获三世智,等观三世,知一切佛出兴次第,说种种法摄取众生,发菩萨愿,入菩萨道,知如来法,成就法海,能普现身徧一切剎,知众生根及其性欲③,令其发起一切智愿。
【章旨】那位父王因为听闻佛的说法而发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则因七宝自然具足而成为转轮圣王。
【注释】①有漏:与「无漏」一起构成一组概念。「漏」为「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的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 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则称为「无漏」。
②僧坊:又作「僧房」,指僧尼所住之坊舍,一般多指弘扬戒律的专门之道场为僧坊,其制度与其他寺院不同。
③佛支提:又作「支帝」、「枝提」、「制多」、「制底」、「制底耶」,为积集之义。释尊荼毗时,曾积聚香柴而成大积,此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后在佛陀灵迹等上堆积砖土而营造的建筑就叫「支提」。又言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于此,故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皆称「支提」。依《摩诃僧祇律》之说,有舍利者为「塔」,无舍利者为「支提」。
③性欲:指个人由其本身的素质、本性而产生的各种想法与意志。性,指过去之习性;欲,指现在之乐欲。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这时,如来观察那位国王以及诸大众,其白毫相中放出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在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出如来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完全使一切应受化者之心得到清净。这时,如来以不思议的自在神力,显现出超出一切世间众生的身体,以圆满的声音完全为大众说名为『一切法义离暗灯』的陀罗尼,佛土微尘…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