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38

  ..續本文上一頁太子聽聞勝日身如來之名,産生大歡喜,希望看見那位佛,便以五百摩尼寶散播在其女身上,爲其戴上妙藏光明寶冠,爲其披上火焰摩尼寶衣。這時,那位童女心並不動搖,也沒有喜相;只是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光沒有片刻舍離。

  「其母善現,于太子前而說頌言:

  『此女極端正,功德莊嚴身;昔願奉太子,今意已滿足。持戒有智慧,具足諸功德;普于一切世,最勝無倫匹。此女蓮華生,種姓無譏醜,太子同行業,遠離一切過。此女身柔軟,猶如天缯纩;其手所觸摩,衆患悉除滅。毛孔出妙香,芬馨最無比;衆生若聞者,悉住于淨戒。身色如真金,端坐華臺上;衆生若見者,離害具慈心。言音極柔軟,聽之無不喜;衆生若得聞,悉離諸惡業。心淨無瑕垢,遠離諸谄曲,稱心而發言,聞者皆歡喜。調柔具慚愧,恭敬于尊宿,無貪亦無诳,憐愍諸衆生。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屬;但以清淨心,恭敬一切佛。』

  「爾時,太子與妙德女及十千采女並其眷屬,出香牙園,詣法雲光明道場。至已下車,步進詣如來所。見佛身相端嚴寂靜,諸根調順,內外清淨,如大龍池無諸垢濁;皆生淨信,踴躍歡喜,頂禮佛足,繞無數匝。于時,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寶蓮華供散彼佛。太子爲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衆寶莊嚴,五百摩尼以爲間錯。時,佛爲說《普眼燈門修多羅》;聞是經已,于一切法中得叁昧海,所謂:得普照一切佛願海叁昧、普照叁世藏叁昧、現見一切佛道場叁昧、普照一切衆生叁昧、普照一切世間智燈叁昧、普照一切衆生根智燈叁昧、救護一切衆生光明雲叁昧、普照一切衆生大明燈叁昧、演一切佛*輪叁昧、具足普賢清淨行叁昧。時,妙德女得叁昧,名『難勝海藏』,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永不退轉。

  「時,彼太子與妙德女並其眷屬,頂禮佛足,繞無數匝,辭退還宮;詣父王所,拜跪畢已,奉白王言:『大王當知,勝日身如來出興于世,于此國內法雲光明菩提場中成等正覺,于今未久。』爾時,大王語太子言:『是誰爲汝說如是事?天耶?人耶?』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說。』時,王聞已,歡喜無量,譬如貧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佛無上寶難可值遇,若得見佛,永斷一切惡道怖畏。佛如醫王,能治一切諸煩惱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佛如導師,能令衆生至于究竟安隱住處。』作是念已,集諸小王、群臣、眷屬,及以剎利、婆羅門等一切大衆,便舍王位,授與太子;灌頂訖已,與萬人俱,往詣佛所;到已禮足,繞無數匝,並其眷屬悉皆退坐。

  【章旨】妙德童女與其母親善現以及太子一起前往勝日身佛的住所拜見這位佛,並且聽聞勝日身佛說法。太子回宮將勝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訴給國王。國王便舍棄王位,將其讓與太子,自己與一萬名眷屬一起去拜見勝日身佛。

  【語譯】瞿波釋種女繼續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繼續爲其宣說自己獲得的「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機緣與時間久暫:「童女的母親善現站在太子前以頌體對太子說:『此女長相極其美麗,以功德莊嚴其身;她過去一直希望侍奉太子,現今終于實現了這一願望。她持戒而有智慧,具足諸功德;即使在一切世中,她也是最好而無與倫比的。此女是從蓮花中出生的,種姓高尚,太子與其在一起生活,可以遠離指責。此女的身體極其柔軟,猶如天然的錦緞;凡是其手所觸摩過的,許多禍患都會除滅。她的毛孔中發出妙香,芬馨最無比;衆生如果能夠聞到,都可以住于淨戒。她的身體的顔色如同真金之色,她端坐在花臺上;衆生如果看見她,都遠離害人之心而且具有慈心。她說話的聲音極其溫柔,凡是聽到的人無不喜歡;衆生如果能夠聽見她的聲音,就可全部遠離諸惡業。她心淨而沒有瑕垢,遠離諸谄曲,她說話表裏如一,聽到的人都很歡喜。她調和柔順懷有慚愧之心,對于尊宿大德懷有尊敬之心,她無貪也無诳,憐愍諸衆生。此女心中並不依恃其色相及眷屬;只是以清淨心,恭敬供養一切佛。』

  「這時,太子與妙德女以及一萬名采女及其眷屬,走出香牙園,前往法雲光明道場。到了道場後,下車步行前往如來的住所。他們看見佛的身相端嚴寂靜,諸根調順,內外清淨,如大龍池沒有任何垢濁,便都産生了清淨的信仰,踴躍歡喜,頂禮佛足,在佛的周圍繞行無數圈。當時,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美妙的寶蓮華供養這位佛。太子爲佛建造了五百精舍,每一精舍都是以香木製成,以許多珍寶莊嚴,有五百摩尼寶在其中交錯分布。這時,佛爲這些衆生演說《普眼燈門修多羅》。聽完這部經之後,這些聽衆在一切法中獲得叁昧海,所謂:獲得了普照一切佛願海叁昧、普照叁世藏叁昧、現見一切佛道場叁昧、普照一切衆生叁昧、普照一切世間智燈叁昧、普照一切衆生根智燈叁昧、救護一切衆生光明雲叁昧、普照一切衆生大明燈叁昧、演一切佛*輪叁昧、具足普賢清淨行叁昧。這時,妙德女所獲得的叁昧名叫『難勝海藏』,對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永不退轉。

  「這時,那位太子與妙德女及其眷屬,頂禮佛足,在佛周圍繞行無數圈,然後告別辭退勝日身佛回到宮中。太子前往父王的住所,拜跪完畢之後,禀告父王說:『大王應當知道,勝日身如來出興于世,在此國內的法雲光明菩提場中成就等正覺,時間還不算太長。』這時,大王對太子說:『這是誰給你說?是天神說的嗎?是人說的嗎?』太子回答說:『這是此具足妙德女說的。』當時,大王聽到這話之後,歡喜無量,就如窮人獲得了埋于地下的寶藏一樣。國王這樣想道:『佛是無上寶,難于遇到,如果得以拜見佛,就會永遠斷絕一切惡道怖畏。佛就如同醫王,能夠醫治一切諸煩惱病,能夠拯救衆生的一切生死大苦;佛就如同導師,能使衆生達到究竟安隱的住處。』這樣想後,國王就召集諸小王、群臣、眷屬以及剎利、婆羅門等一切大衆,便舍去王位,將其授與太子;作完灌頂之後,國王就與萬人一起前往佛的住所;到了佛所在的道場禮拜了佛之後,在其佛的周圍繞行無數圈,然後與其眷屬都退到一邊坐了下來。

  「爾時,如來觀察彼王及諸大衆,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間心燈』,普照十方無量世界,住于一切世主之前,示現如來不可思議大神通力,普令一切應受化者心得清淨。爾時,如來以不思議自在神力,現身超出一切世間,以圓滿音普爲大衆說陀羅尼,名『一切法義離暗燈』,佛剎微塵數陀羅尼而爲眷屬。彼王聞已,即時獲得大智光明;其衆會中,有閻浮提微塵數菩薩,俱時證得此陀羅尼;六十萬那由他人,盡諸有漏①,心得解脫;十千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衆生,發菩提心。時,佛又以不思議力廣現神變,普于十方無量世界演叁乘法化度衆生。

  「時,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證得如是妙法;若于佛所出家學道,即當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願得從佛出家修學!』佛言:『隨意,宜自知時。』時,財主王與十千人,皆于佛所同時出家。未久之間,悉得成就一切法義離暗燈陀羅尼,亦得如上諸叁昧門,又得菩薩十神通門,又得菩薩無邊辯才,又得菩薩無礙淨身,往詣十方諸如來所聽受其法,爲大法師演說妙法;複以神力徧十方剎,隨衆生心而爲現身,贊佛出現,說佛本行,示佛本緣,稱揚如來自在神力,護持于佛所說教法。

  「爾時,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采女圍繞,七寶自至。一者,輪寶,名『無礙行』;二者,象寶,名『金剛身』;叁者,馬寶,名『迅疾風』;四者,珠寶,名『日光藏』;五者,女寶,名『具妙德』;六,藏臣寶,名爲『大財』;七,主兵寶,名『離垢眼』。七寶具足,爲轉輪王,王閻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樂。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其閻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①,一一僧坊立佛支提②,皆悉高廣,以衆妙寶而爲校飾;一一王城皆請如來,以不思議衆妙供具而爲供養。佛入城時,現大神力,令無量衆生種諸善根,無量衆生心得清淨,見佛歡喜,發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衆生,勤修佛法,入真實義,住于法性,了法平等,獲叁世智,等觀叁世,知一切佛出興次第,說種種法攝取衆生,發菩薩願,入菩薩道,知如來法,成就法海,能普現身徧一切剎,知衆生根及其性欲③,令其發起一切智願。

  【章旨】那位父王因爲聽聞佛的說法而發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則因七寶自然具足而成爲轉輪聖王。

  【注釋】①有漏:與「無漏」一起構成一組概念。「漏」爲「流失」、「漏泄」之意,爲「煩惱」的異名。人類由于煩惱所産生之過失、苦果,使人在迷妄, 的世界中流轉不停,難以脫離生死苦海,故稱爲「有漏」;若達到斷滅煩惱之境界,則稱爲「無漏」。

  ②僧坊:又作「僧房」,指僧尼所住之坊舍,一般多指弘揚戒律的專門之道場爲僧坊,其製度與其他寺院不同。

  ③佛支提:又作「支帝」、「枝提」、「製多」、「製底」、「製底耶」,爲積集之義。釋尊荼毗時,曾積聚香柴而成大積,此爲「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後在佛陀靈迹等上堆積磚土而營造的建築就叫「支提」。又言世尊無量之福德積集于此,故舉凡塔廟、靈廟、廟、方墳等,皆稱「支提」。依《摩诃僧祇律》之說,有舍利者爲「塔」,無舍利者爲「支提」。

  ③性欲:指個人由其本身的素質、本性而産生的各種想法與意志。性,指過去之習性;欲,指現在之樂欲。

  【語譯】瞿波釋種女繼續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繼續爲其宣說自己獲得「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機緣與時間久暫:「這時,如來觀察那位國王以及諸大衆,其白毫相中放出大光明,名『一切世間心燈』,普照十方無量世界,住在一切世主之前,示現出如來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力,完全使一切應受化者之心得到清淨。這時,如來以不思議的自在神力,顯現出超出一切世間衆生的身體,以圓滿的聲音完全爲大衆說名爲『一切法義離暗燈』的陀羅尼,佛土微塵…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