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彼佛得此解脱已,与菩萨于百佛剎微尘数劫而共修习;于其劫中,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听所说法读诵受持。于彼一切诸如来所,得此解脱种种法门,知种种三世,入种种剎海,见种种成正觉,入种种佛众会,发菩萨种种大愿,修菩萨种种妙行,得菩萨种种解脱,然未能知菩萨所得普贤解脱门。何以故?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太虚空,如众生名,如三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无量无边。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境界等。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观菩萨身无有厌足。如多欲人男女集会,递相爱染,起于无量妄想思觉。我亦如是,观菩萨身一一毛孔,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兴、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种种修多罗,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又于菩萨一一毛孔,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种种道场,现种种神变,转种种*轮,说种种修多罗,恒不断绝。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所谓: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念念如是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所至处而不重至,已所见处而不重见,求其边际竟不可得,乃至见彼悉达太子住于宫中、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悉见三世法界中事。
【章旨】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说,尽管自己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并且多劫修证,但却未知「普贤解脱」境界。因为此「普贤解脱」境界事理无边,与诸佛境界相同。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佛子!如果有众生得以看见菩萨修习菩萨行,有时怀疑有时相信;菩萨都以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方便而摄取这些众生,作为自己的眷属,使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佛子!我因为看见『广大解』佛而获得此解脱境界之后,与菩萨在百佛土微尘数劫一起修习;在其劫之中,所有出兴于世的诸佛,我都亲近承事供养,听其所说法并且读诵受持。在彼一切诸如来的住所,获得解脱的种种法门,知晓种种三世,进入种种剎海,看见种种成正觉的佛,进入种种佛的众会,发菩萨种种大愿,修习菩萨种种妙行,获得菩萨种种解脱,但我仍然未能知晓菩萨所获得的普贤解脱门。为什么这样呢?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同太虚空,如同众生名,如同三世之海,如同十方海,如同法界海,无量无边。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的境界相同。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观想菩萨之身从来没有厌恶满足。如同多欲男女的集会,递相爱染,生起无量妄想的思觉。我也如此,观菩萨身一一毛孔,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的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出世、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说种种修多罗,演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又在菩萨一一毛孔中,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于种种道场,显现种种神变,旋转种种*轮,演说种种修多罗,永远不会断绝。又从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看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又从菩萨一一毛孔,看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这些行门有: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念念如此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经到达过的不再重来,已经看见之处而不再重见,追求其边际竟然不可得,甚至看见那位悉达太子住于宫中、有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完全看见三世法界中的事。
「佛子!我唯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为一切众生现随类身①,为一切众生说随乐行,于一一毛孔现无边色相海;知诸法性无性为性,知众生性同虚空相无有分别,知佛神力同于如如②,徧一切处示现无边解脱境界;于一念中,能自在入广大法界,游戏一切诸地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于诸世间无所染着,供养诸佛恒无休息,作菩萨业永不退转,离一切障碍、入菩萨解脱不由于他,住一切菩萨道,诣一切如来所,摄一切众生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发大乘愿,增长一切众生善根常无休息?」
尔时,释迦瞿波女,欲重明此解脱义,承佛神力即说颂言:
「若有见菩萨,修行种种行,起善不善心,菩萨皆摄取。乃往久远世,过百剎尘劫,有劫名『清净』,世界名『光明』。此劫佛兴世,六十千万亿;最后天人主,号曰『法幢灯』。彼佛涅槃后,有王名『智山』,统领阎浮提,一切无怨敌。王有五百子,端正能勇健,其身悉清净,见者皆欢喜。彼王及王子,信心供养佛,护持其法藏,亦乐勤修法。太子名『善光』,离垢多方便,诸相皆圆满,见者无厌足。五百亿人俱,出家行学道,勇猛坚精进,护持其佛法。王都名『智树』,千亿城围绕;有林名『静德』,众宝所庄严。善光住彼林,广宣佛正法,辩才智慧力,令众悉清净。有时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极安详,正知心不乱。城中有居士,号曰『善名称』;我时为彼女,名为『净日光』。时我于城中,遇见善光明,诸相极端严,其心生染着。次乞至我门,我心增爱染,即解身璎珞,并珠置钵中。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恒见善光明,妙相庄严身。此后所经劫,二百有五十,生于善现家,名为『具妙德』。时我见太子,而生尊重心,愿得备瞻侍,幸蒙哀纳受。我时与太子,觐佛胜日身,恭敬供养毕,即发菩提意。于彼一劫中,六十亿如来,最后佛世尊,名为『广大解』。于彼得净眼,了知诸法相,普见受生处,永除颠倒心。我得观菩萨,三昧境解脱,一念入十方,不思议剎海。我见诸世界,净秽种种别,于净不贪乐,于秽不憎恶。普见诸世界,如来坐道场,皆于一念中,悉放无量光。一念能普入,不可说众会;亦知彼一切,所得三昧门。一念能悉知,彼诸广大行,无量地方便,及以诸愿海。我观菩萨身,无边劫修行,一一毛孔量,求之不可得。一一毛孔剎,无数不可说,地水火风轮,靡不在其中。种种诸建立,种种诸形状,种种体名号,无边种庄严。我见诸剎海,不可说世界;及见其中佛,说法化众生。不了菩萨身,及彼身诸业;亦不知心智④,诸劫所行道。」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瞿波」释种女又向善财童子推荐佛母摩耶,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瞿波」释种女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善财童子于是告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①随类身:指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针对众生的界别、类别而示现出的不同应身和化身。
②如如:指佛教的最高真理「真如」。因为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诸法的本性都是「如」,因此叫「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
③佛母摩耶:指释迦牟尼佛的生身母亲。摩耶,又作「摩诃摩耶」、「摩诃摩邪」,意译「大幻化」、「大术」、「妙」。摩耶夫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妃子。临产前依时俗返回娘家待产,途中于其父天臂城主须菩提之别宫蓝毗尼园休息时,生下释尊。七日后逝世。据传其死后生于欲界六天的第二天——忉利天中,释尊曾于某夏,升至忉利天,为其母说法。
④心智:即「心」与「智」。心为体,智为用,体用二者并举,故称「心智」。
【语译】「瞿波」释种女对善财童子说:「佛子!我只是获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为一切众生显现出随类之身,为一切众生演说随乐行,从一一毛孔中显现出无边色相海;知晓诸法性是以无性为性,知晓众生的本性如同虚空相而无有分别,知晓佛神力与如如相同,徧一切处而示现出无边解脱境界;在一念中,能够自在进入广大法界,在一切诸地法门周游。而我如何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之中,有佛母摩耶。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修菩萨行,在诸世间如何纔能无所染着,供养诸佛而永远不休息,如何纔能作菩萨业而永不退转,如何纔能不通过他力而远离一切障碍、进入菩萨解脱,住于一切菩萨道,前往一切如来之所在拜访诸佛,摄入一切众生界,尽未来劫而修习菩萨行、发大乘愿,增长一切众生善根而常无休息?」
这时,释迦瞿波女想重新演说明晰这一解脱法门,便秉承佛的神力随即说颂:(偈颂语译从略)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瞿波释种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善财童子辞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
【说明】善财童子第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至此叙述完毕。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十地「法云地」的方法。「法云地」,又作「法雨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因此名为「法云」。「寄位修行相」至此全部结束。
《华严经》卷七十六 入法界品之十七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四十三会至五十一会,即包含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四十二参至第四十九参的内容以及《入法界品》「末会」第四十五会「徧友童子师会」的内容。从此以下十一人都为善财童子说明依照本人的因缘证入实相的方法。
第四十二参为「摩耶夫人会」:善财童子遵从「瞿波释种女」的嘱…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