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40

  ..續本文上一頁見彼佛得此解脫已,與菩薩于百佛剎微塵數劫而共修習;于其劫中,所有諸佛出興于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聽所說法讀誦受持。于彼一切諸如來所,得此解脫種種法門,知種種叁世,入種種剎海,見種種成正覺,入種種佛衆會,發菩薩種種大願,修菩薩種種妙行,得菩薩種種解脫,然未能知菩薩所得普賢解脫門。何以故?菩薩普賢解脫門,如太虛空,如衆生名,如叁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無量無邊。佛子!菩薩普賢解脫門,與如來境界等。

  「佛子!我于佛剎微塵數劫,觀菩薩身無有厭足。如多欲人男女集會,遞相愛染,起于無量妄想思覺。我亦如是,觀菩薩身一一毛孔,念念見無量無邊廣大世界種種安住、種種莊嚴、種種形狀,有種種山、種種地、種種雲、種種名、種種佛興、種種道場、種種衆會,演種種修多羅,說種種灌頂、種種諸乘、種種方便、種種清淨。又于菩薩一一毛孔,念念常見無邊佛海,坐種種道場,現種種神變,轉種種*輪,說種種修多羅,恒不斷絕。又于菩薩一一毛孔,見無邊衆生海種種住處、種種形貌、種種作業、種種諸根。又于菩薩一一毛孔,見叁世諸菩薩無邊行門,所謂:無邊廣大願、無邊差別地、無邊波羅蜜、無邊往昔事、無邊大慈門、無邊大悲雲、無邊大喜心、無邊攝取衆生方便。

  「佛子!我于佛剎微塵數劫,念念如是觀于菩薩一一毛孔,已所至處而不重至,已所見處而不重見,求其邊際竟不可得,乃至見彼悉達太子住于宮中、采女圍繞。我以解脫力,觀于菩薩一一毛孔,悉見叁世法界中事。

  【章旨】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說,盡管自己獲得了「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境界解脫」,並且多劫修證,但卻未知「普賢解脫」境界。因爲此「普賢解脫」境界事理無邊,與諸佛境界相同。

  【語譯】瞿波釋種女繼續給善財童子說:「佛子!如果有衆生得以看見菩薩修習菩薩行,有時懷疑有時相信;菩薩都以世間、出世間的種種方便而攝取這些衆生,作爲自己的眷屬,使其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獲得不退轉。佛子!我因爲看見『廣大解』佛而獲得此解脫境界之後,與菩薩在百佛土微塵數劫一起修習;在其劫之中,所有出興于世的諸佛,我都親近承事供養,聽其所說法並且讀誦受持。在彼一切諸如來的住所,獲得解脫的種種法門,知曉種種叁世,進入種種剎海,看見種種成正覺的佛,進入種種佛的衆會,發菩薩種種大願,修習菩薩種種妙行,獲得菩薩種種解脫,但我仍然未能知曉菩薩所獲得的普賢解脫門。爲什麼這樣呢?菩薩普賢解脫門,如同太虛空,如同衆生名,如同叁世之海,如同十方海,如同法界海,無量無邊。佛子!菩薩普賢解脫門,與如來的境界相同。

  「佛子!我在佛土微塵數劫,觀想菩薩之身從來沒有厭惡滿足。如同多欲男女的集會,遞相愛染,生起無量妄想的思覺。我也如此,觀菩薩身一一毛孔,念念見無量無邊廣大世界的種種安住、種種莊嚴、種種形狀,有種種山、種種地、種種雲、種種名、種種佛出世、種種道場、種種衆會,演說種種修多羅,演說種種灌頂、種種諸乘、種種方便、種種清淨。又在菩薩一一毛孔中,念念常見無邊佛海,坐于種種道場,顯現種種神變,旋轉種種*輪,演說種種修多羅,永遠不會斷絕。又從菩薩的每一毛孔之中,看見無邊衆生海種種住處、種種形貌、種種作業、種種諸根。又從菩薩一一毛孔,看見叁世諸菩薩無邊行門。這些行門有:無邊廣大願、無邊差別地、無邊波羅蜜、無邊往昔事、無邊大慈門、無邊大悲雲、無邊大喜心、無邊攝取衆生方便。

  「佛子!我在佛土微塵數劫,念念如此觀于菩薩一一毛孔,已經到達過的不再重來,已經看見之處而不再重見,追求其邊際竟然不可得,甚至看見那位悉達太子住于宮中、有采女圍繞。我以解脫力,觀于菩薩一一毛孔,完全看見叁世法界中的事。

  「佛子!我唯得此觀察菩薩叁昧海解脫。如諸菩薩摩诃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爲一切衆生現隨類身①,爲一切衆生說隨樂行,于一一毛孔現無邊色相海;知諸法性無性爲性,知衆生性同虛空相無有分別,知佛神力同于如如②,徧一切處示現無邊解脫境界;于一念中,能自在入廣大法界,遊戲一切諸地法門。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③。汝詣彼問:菩薩雲何修菩薩行,于諸世間無所染著,供養諸佛恒無休息,作菩薩業永不退轉,離一切障礙、入菩薩解脫不由于他,住一切菩薩道,詣一切如來所,攝一切衆生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發大乘願,增長一切衆生善根常無休息?」

  爾時,釋迦瞿波女,欲重明此解脫義,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若有見菩薩,修行種種行,起善不善心,菩薩皆攝取。乃往久遠世,過百剎塵劫,有劫名『清淨』,世界名『光明』。此劫佛興世,六十千萬億;最後天人主,號曰『法幢燈』。彼佛涅槃後,有王名『智山』,統領閻浮提,一切無怨敵。王有五百子,端正能勇健,其身悉清淨,見者皆歡喜。彼王及王子,信心供養佛,護持其法藏,亦樂勤修法。太子名『善光』,離垢多方便,諸相皆圓滿,見者無厭足。五百億人俱,出家行學道,勇猛堅精進,護持其佛法。王都名『智樹』,千億城圍繞;有林名『靜德』,衆寶所莊嚴。善光住彼林,廣宣佛正法,辯才智慧力,令衆悉清淨。有時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極安詳,正知心不亂。城中有居士,號曰『善名稱』;我時爲彼女,名爲『淨日光』。時我于城中,遇見善光明,諸相極端嚴,其心生染著。次乞至我門,我心增愛染,即解身璎珞,並珠置缽中。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叁惡趣。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恒見善光明,妙相莊嚴身。此後所經劫,二百有五十,生于善現家,名爲『具妙德』。時我見太子,而生尊重心,願得備瞻侍,幸蒙哀納受。我時與太子,觐佛勝日身,恭敬供養畢,即發菩提意。于彼一劫中,六十億如來,最後佛世尊,名爲『廣大解』。于彼得淨眼,了知諸法相,普見受生處,永除顛倒心。我得觀菩薩,叁昧境解脫,一念入十方,不思議剎海。我見諸世界,淨穢種種別,于淨不貪樂,于穢不憎惡。普見諸世界,如來坐道場,皆于一念中,悉放無量光。一念能普入,不可說衆會;亦知彼一切,所得叁昧門。一念能悉知,彼諸廣大行,無量地方便,及以諸願海。我觀菩薩身,無邊劫修行,一一毛孔量,求之不可得。一一毛孔剎,無數不可說,地水火風輪,靡不在其中。種種諸建立,種種諸形狀,種種體名號,無邊種莊嚴。我見諸剎海,不可說世界;及見其中佛,說法化衆生。不了菩薩身,及彼身諸業;亦不知心智④,諸劫所行道。」

  爾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辭退而去。

  【章旨】「瞿波」釋種女又向善財童子推薦佛母摩耶,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瞿波」釋種女最後以偈頌形式總結自己所講。善財童子于是告別「瞿波」釋種女,繼續前行求法。

  【注釋】①隨類身:指佛、菩薩爲救度衆生而針對衆生的界別、類別而示現出的不同應身和化身。

  ②如如:指佛教的最高真理「真如」。因爲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雲「如」,諸法的本性都是「如」,因此叫「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

  ③佛母摩耶:指釋迦牟尼佛的生身母親。摩耶,又作「摩诃摩耶」、「摩诃摩邪」,意譯「大幻化」、「大術」、「妙」。摩耶夫人爲古印度迦毗羅衛城淨飯王的妃子。臨産前依時俗返回娘家待産,途中于其父天臂城主須菩提之別宮藍毗尼園休息時,生下釋尊。七日後逝世。據傳其死後生于欲界六天的第二天——忉利天中,釋尊曾于某夏,升至忉利天,爲其母說法。

  ④心智:即「心」與「智」。心爲體,智爲用,體用二者並舉,故稱「心智」。

  【語譯】「瞿波」釋種女對善財童子說:「佛子!我只是獲得此觀察菩薩叁昧海解脫法門。如同諸菩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爲一切衆生顯現出隨類之身,爲一切衆生演說隨樂行,從一一毛孔中顯現出無邊色相海;知曉諸法性是以無性爲性,知曉衆生的本性如同虛空相而無有分別,知曉佛神力與如如相同,徧一切處而示現出無邊解脫境界;在一念中,能夠自在進入廣大法界,在一切諸地法門周遊。而我如何能夠知曉能夠演說這一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之中,有佛母摩耶。你可以前往她那裏向其請教:菩薩如何修菩薩行,在諸世間如何纔能無所染著,供養諸佛而永遠不休息,如何纔能作菩薩業而永不退轉,如何纔能不通過他力而遠離一切障礙、進入菩薩解脫,住于一切菩薩道,前往一切如來之所在拜訪諸佛,攝入一切衆生界,盡未來劫而修習菩薩行、發大乘願,增長一切衆生善根而常無休息?」

  這時,釋迦瞿波女想重新演說明晰這一解脫法門,便秉承佛的神力隨即說頌:(偈頌語譯從略)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瞿波釋種女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圈,然後,善財童子辭別瞿波釋種女,繼續前行求法。

  【說明】善財童子第四十一參——瞿波釋種女會,至此敘述完畢。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觀察菩薩叁昧海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十地「法雲地」的方法。「法雲地」,又作「法雨地」,菩薩至此位,大法智雲含衆德水,如虛空覆隱無邊二障,使無量功德充滿法身,因此名爲「法雲」。「寄位修行相」至此全部結束。

  

《華嚴經》卷七十六 入法界品之十七

  

【題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四十叁會至五十一會,即包含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的四十二參至第四十九參的內容以及《入法界品》「末會」第四十五會「徧友童子師會」的內容。從此以下十一人都爲善財童子說明依照本人的因緣證入實相的方法。

  第四十二參爲「摩耶夫人會」:善財童子遵從「瞿波釋種女」的囑…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