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50

  ..续本文上一页在这座『出生』城南,有一处名为『法』的村落。这一村落中,有一位名为『最寂静』的婆罗门。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无胜军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长者,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善财童子第四十九参:最寂静婆罗门会

  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最寂静,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诚愿语』;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

  「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②;彼有童子,名曰『德生』③;复有童女,名为『有德』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一会。善财童子遵从「无胜军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最寂静」婆罗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最寂静婆罗门向善财童子讲解了「诚愿语」解脱法门,并且说明其以住于诚愿语的缘故,随意所作,莫不成功满足。最寂静婆罗门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最寂静婆罗门」,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①诚愿语:关于此法门,据澄观的解释,其含义为:「一始终无妄故,如从初发心立弘誓言,必如言行不乖先语故。二者随行不虚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上)

  ②妙意华门:关于此城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云『妙意华门』者,『妙意华』者即『苏满那华』,其城门侧有之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中)

  ③德生:关于此童子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童子表于净智,智则万德由生。」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中)

  ④有德:关于此童女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童女表于净悲,悲为众德之本,以悲、智相导故。二人同会,会缘之终此二满故,将见慈氏绍佛位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中)

  【语译】善财童子慢慢地向南进发,到达了「出生」城中的「法」村落,看见了最寂静婆罗门,礼拜最寂静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婆罗门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解答这些问题!」

  最寂静婆罗门回答说:「善男子!我已经获得了名为『诚愿语』的菩萨解脱法门。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正是因为这些诚愿语的缘故,甚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经减退、无正在减退、无有未来应当减退的情况。

  「善男子!我因为住于诚愿语的缘故,随意所作,无不成满。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诚语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为这样而出生。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法门呢?

  「善男子!在此南方,有一座名为『妙意华门』的城市。那里有一位名为『德生』的童子,又有一位名为『有德』的童女。你可以前往他们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法非常尊重,礼拜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最寂静婆罗门,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华严经》卷七十七 入法界品之十八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二会的全部及五十三会的一部分,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参、第五十一参的全部及第五十二参的部分内容。

  第五十、五十一参为「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会」:

  善财童子遵从「最寂静婆罗门」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二位童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的是「幻住」菩萨解脱法门,见一切皆为幻住。「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向善财童子解释弥勒所具的功德,激励善财童子前往拜见求法。其中,以十类九十八门标举菩萨应该修行的法门。其十类为:一,「上求菩提行」;二,「下救众生行」;三,「自断惑障行」;四,「劝物出离行」;五,「净自根欲行」;六,「力用自在行」;七,「摄法治惑行」;八,「供佛摄生行」;九,「悲愿深广行」;十,「证入圆满行」。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激励善财童子应该侍奉一切善知识。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前行求法。

  第五十二参为「弥勒菩萨会」:

  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仔细回忆自己往昔的一切活动,产生了后悔往昔而发心修行的心理活动。善财童子回味着拜访诸位善知识之所得,进入无比之智慧境界。到达「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面,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不可思议之善根一时弥贯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善财童子在弥勒菩萨面前以长行、偈颂体赞颂「大庄严」园中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的功德庄严。善财童子在赞叹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之后,看见在天龙及其许多众生的围绕下,弥勒菩萨来到这座楼阁中。善财童子立即拜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善财童子介绍给会中大众,以偈语称赞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礼拜弥勒菩萨。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善财童子第五十、五十一参: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右绕毕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①。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病死、懮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十、五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二会。善财童子遵从「最寂静婆罗门」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二位童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的是「幻住」菩萨解脱法门,见一切皆为幻住。

  【注释】①幻住: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谓能、所、境、智、染、净之法,皆从缘起,无定性故,如幻而住。」(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中)也就是说,此法门的特征就在于了知诸法皆为缘生,依幻而住。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慢慢地向南行进,到达了妙意华门城,看见了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善财童子顶礼童子、童女的双足,在其周围从右绕行致敬之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希望您们慈哀我,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这时,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们已经证得名为『幻住』的菩萨解脱法门。由于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缘故,我们看见一切世界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因缘所生的缘故;一切众生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业烦恼所生起的缘故;一切世间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的缘故;一切法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都是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起的缘故;一切三世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我见等颠倒智所生起的缘故;一切众生的生灭、生老病死、懮悲苦恼等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虚妄分别所生起的缘故;一切国土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显现的缘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智断分别所成就的缘故;一切菩萨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由能够自己调伏教化众生的诸行愿法之所成就的缘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愿望、智慧之幻所成就的缘故。善男子!幻境自性真是不可思议的。

  「善男子!…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