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等二人但能知此幻住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
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以不思议诸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光泽,而告之言: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①,有园名『大庄严』②,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③,从菩萨善根果报生,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生,从菩萨善巧方便生,从菩萨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如是境界,集如是庄严。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于大乘中得坚固故;又欲令彼一切众生,随住地、随善根皆成就故;又欲为汝显示菩萨解脱门故,显示菩萨徧一切处受生自在故,显示菩萨以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常教化故,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而不厌故,显示菩萨具修诸行知一切行离诸相故,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一切生皆无相故。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行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学菩萨戒?云何净菩萨心?云何发菩萨愿?云何集菩萨助道具?云何入菩萨所住地?云何满菩萨波罗蜜?云何获菩萨无生忍?云何具菩萨功德法?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章旨】「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注释】①海岸:关于此国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国名『海岸』者,南海北岸,一生菩萨临智海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下)这是说,因为这位菩萨临界智慧之海,因此,国名为「海岸」。
②大庄严:关于此园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园名『大庄严』,因圆万行而严果故;又,生死园苑以万行树林严自果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下)
③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关于此楼阁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广大楼阁』等者,约事则其中广博同虚空故,有多光明能徧照故,阿僧祇等宝所严故,蕴多楼阁包多事故。约法则二智相依缘起相由,故云『楼阁』。智即法界,是为『广大』,名『毗卢』等顺成上义。二智光明徧照事、理故,智能包含万德,即『庄严藏』,华严万行不离此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四下)
【语译】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们二人只是能知晓这一幻住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善入无边诸事幻网以及具备这一法门的功德行。我们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法门呢?」
这时,童子、童女在解说完自己证得的解脱法门之后,以不可思议的诸善根之力,使善财童子身体柔软而有光泽,二位善知识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南下,有一个名为『海岸』的国家,此国中有一处名为『大庄严』的园林,此园林中有一座名为『毗卢遮那庄严藏』的广大楼阁。这个广大楼阁是因为菩萨的善根果报而修造的,是以菩萨的慧念之力、誓愿之力、自在之力、神通之力产生的,以菩萨的善巧方便智而造就的,是从菩萨福德智慧中得以造就的。
「善男子!住于不可思议解脱的这位菩萨,以大悲之心,为一切众生示现如此境界,积集如此庄严。弥勒菩萨之所以安然住于其中,是为了想摄受自己的父母、眷属以及人民,使其能够成就圆满智慧;又想使与自己同时受生、同时修行的众生,坚固大乘佛教的真理;为了使一切众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何种善根都能够成就;是为了能够显示菩萨解脱的全部法门,是为了显示菩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受生而得到自在,是为了显示菩萨常常以种种身完全显现于一切众生的面前来教化众生,是为了显示菩萨以大悲之力完全摄受一切世间资财而从不厌恶舍弃,是为了显示菩萨具备修持一切法门而知晓一切修行都远离诸相,是为了显示菩萨能够在处处受生而且了知一切受生都是无形无相的。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实践菩萨行?如何修习菩萨道?如何学菩萨戒?如何清净菩萨心?如何发菩萨愿?如何积集菩萨助道之具?如何进入菩萨所住之地?如何满足菩萨波罗蜜?如何获得菩萨无生法忍?如何具备菩萨功德法?如何侍奉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 常现其前教化调伏。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已住一切菩萨地,已证一切菩萨忍,已入一切菩萨位,已蒙授与具足记,已游一切菩萨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①而灌其顶②。善男子!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能增长汝菩提心,能坚汝志,能益汝善,能长汝菩萨根,能示汝无碍法,能令汝入普贤地③,能为汝说菩萨愿,能为汝说普贤行,能为汝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因,应学无量巧回向,应化无量众生界,应知无量众生心,应知无量众生根,应识无量众生解,应观无量众生行,应调伏无量众生,应断无量烦恼,应净无量业习,应灭无量邪见,应除无量杂染心,应发无量清净心,应拔无量苦毒箭,应涸无量爱欲海,应破无量无明暗,应摧无量我慢山,应断无量生死缚,应度无量诸有流,应竭无量受生海,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应消灭无量贪欲行,应净治无量瞋恚行,应摧破无量愚痴行,应超无量魔网,应离无量魔业,应净治菩萨无量欲乐,应增长菩萨无量方便,应出生菩萨无量增上根,应明洁菩萨无量决定解,应趣入菩萨无量平等,应清净菩萨无量功德,应修治菩萨无量诸行,应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行,应生无量净信力,应住无量精进力,应净无量正念力,应满无量三昧力,应起无量净慧力,应坚无量胜解力,应集无量福德力,应长无量智慧力,应发起无量菩萨力,应圆满无量如来力,应分别无量法门,应了知无量法门,应清净无量法门,应生无量法光明,应作无量法照耀,应照无量品类根,应知无量烦恼病,应集无量妙法药,应疗无量众生疾,应严办无量甘露供,应往诣无量佛国土,应供养无量诸如来,应入无量菩萨会,应受无量诸佛教,应忍无量众生罪,应灭无量恶道难,应令无量众生生善道,应以四摄摄无量众生,应修无量总持门,应生无量大愿门,应修无量大慈、大愿力,应勤求无量法常无休息,应起无量思惟力,应起无量神通事,应净无量智光明,应往无量众生趣,应受无量诸有生,应现无量差别身,应知无量言辞法,应入无量差别心,应知菩萨大境界,应住菩萨大宫殿,应观菩萨甚深妙法,应知菩萨难知境界,应行菩萨难行诸行,应具菩萨尊重威德,应践菩萨难入正位,应知菩萨种种诸行,应现菩萨普徧神力,应受菩萨平等法云,应广菩萨无边行网,应满菩萨无边诸度,应受菩萨无量记莂④,应入菩萨无量忍门,应治菩萨无量诸地,应净菩萨无量法门,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供养无量佛,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善男子!举要言之,应普修一切菩萨行,应普化一切众生界,应普入一切劫,应普生一切处,应普知一切世,应普行一切法,应普净一切剎,应普满一切愿,应普供一切佛,应普同一切菩萨愿,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章旨】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向善财童子解释弥勒所具的功德,激励善财童子前往拜见求法。其中,以十类九十八门标举菩萨应该修行的法门。其十类为:一,「上求菩提行」;二,「下救众生行」;三,「自断惑障行」;四,「劝物出离行」;五,「净自根欲行」;六,「力用自在行」;七,「摄法治惑行」;八,「供佛摄生行」;九,「悲愿深广行」;十,「证入圆满行」。(参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五上)
【注释】①甘露法水:这里指佛法。
②灌其顶:本指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进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的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
③普贤地:即「十地」。
④记莂:即「记别」,指佛对于其弟子成佛之事的预言。分别劫数、国土、佛名、寿命等事,谓为「记别」。授此记别于弟子,谓为「授记」。
【语译】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为什么你须去向弥勒菩萨请教呢?善男子!那位菩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之心,常常显现在众生之前教化调伏众生。那位菩萨已经圆满一切波罗蜜,已经住于一切菩萨地,已经证得一切菩萨忍法,已经进入一切菩萨之位,已经承蒙佛授与具足记,已经游于一切菩萨之境界,已经获得一切佛的神力,已经承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的甘露法水而灌其顶。善男子!那位善知识能够润泽你的诸善根,能够使你的菩提心得到增长,能够使你的意志得到坚定,能够使你的善心得到增益,能够使你的菩萨根得到增长,能够示现给你无碍之法,能够使你进入普贤地,能够为你演说菩萨愿,能够为你演说普贤行,能够为你演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就的功德。
「善男子!你不应该只是修习一善、照亮一法、实践一行、发出一愿、获得一次授记、住于一忍,产生究竟之想;不应该以有限量之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清净佛之国土,侍奉善知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善男子!菩萨应该种植无量诸善根,应该聚集无量菩提之具,应该修习无量菩提之因,应该学习无量巧回向,应该化度无量众生界…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