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识而出,依善知识而生长,依善知识而住,善知识而为因缘,以善知识为能发起者。」
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善知识的如此功德,能够开示无量菩萨的妙行,能够成就无量广大的佛法,踊跃欢喜。善财童子顶礼德生及有德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殷勤瞻仰二位童子、童女。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善财童子第五十参、第五十一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至此叙述完毕。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为其讲解了二位证得的「菩萨幻住解脱门」的境界。特别是,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激励善财童子一定要永远亲近善知识,向其求法。二位童子、童女郑重地向善财童子推荐弥勒菩萨,叮嘱善财童子前去拜访。
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弥勒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润泽其心,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自忆往世不修礼敬,即时发意勤力而行;复忆往世身心不净,即时发意专自治洁;复忆往世作诸恶业,即时发意专自防断;复忆往世起诸妄想,即时发意恒正思惟;复忆往世所修诸行但为自身,即时发意令心广大普及含识;复忆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即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复忆往世起邪思念颠倒相应,即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即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复忆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即时发意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如是思惟,生大欢喜。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众苦之宅,愿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教化众生,见诸如来成就佛法,游行一切佛剎,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①,见一切善知识,集一切诸佛法,与一切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无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师想;诸根清净,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萨恭敬供养,作一切菩萨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眼,起一切菩萨普念众生想,现一切菩萨无量愿化身,出一切菩萨清净赞说音;想见过、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于一切处示现成道神通变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徧;又得清净智光明眼,见一切菩萨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剎网,其愿普徧虚空法界,三世平等,无有休息。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善财童子遵从「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的嘱咐,前去拜访住于「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中的「弥勒菩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仔细回忆自己往昔的一切活动,产生了后悔往昔而发心修行的心理活动。
【注释】①法侣:遵从佛法一起修行之徒侣,与「僧侣」的意义相同。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听闻善知识的教诲,其心得到润泽。善财童子一边正念思惟诸菩萨行,一边向海岸国走去。在路途,善财童子一旦回忆自己往世不去礼敬善知识之事,立即在心中发意勤力而行去拜访善知识;又回忆起往世自己的身心不净,立即在心中发意一定要专门对治除去不净使其清净;又回忆起往世所作的所有恶业,立即在心中发意自己要专门防止恶业、断绝恶业;又回忆起往世生起诸妄想,立即在心中发意永远正确地思惟;又回忆起往世所修的诸行只是为了自己,立即在心中发意使自己的心变得广大而完全包含众生;又回忆起往世追求欲望的满足而损耗了自身而实际上没有任何滋味,立即在心中发意修行佛法长期保养诸根以使自己安全稳定;又回忆起往世生起邪思邪念并且有与其相应的颠倒行为,立即在心中发意产生正见之心而发起菩萨大愿;又回忆起往世日夜操劳诸恶事,立即在心中发意生起大精进而成就佛法;又回忆起往世受生五趣所生出的自他身都没有任何利益,立即在心中发意希望以其自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如此思惟,善财童子产生了大欢喜。再观察自己的身体是生、老、病、死等众苦的住宅,希望尽未来劫修习菩萨道,并且以之教化众生,观见诸如来而成就佛法,在一切佛土中游行,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拜见一切善知识,聚集一切诸佛法,与一切菩萨愿智之身而产生因缘。
善财童子这样想之时,生长出不可思议的无量善根,立即对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产生希有的想法,产生将一切菩萨当作大师的想法;自己的诸根变得清净,善法得到增益,生起对于一切菩萨恭敬供养、在一切菩萨前都曲躬合掌致敬的念想,产生一切菩萨所具有的普见世间之眼,生起如同一切菩萨所具有的完全挂念众生的想法,显现出一切菩萨的无量愿化身,发出一切菩萨所具有的清净赞说佛法的声音;想见过去、现在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在一切处示现出成道神通变化,甚至无有一毛端处不周徧;又获得清净智光明之眼,看见一切菩萨所行的境界;善财童子之心完全进入十方国土之网,其愿普徧虚空法界,三世平等,从不休息。如此一切,都是信受善知识的教诲所导致的结果啊!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养、如是称赞、如是观察、如是愿力、如是想念、如是无量智慧境界,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暂时敛念,思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故,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普现其身在于一切如来前、一切菩萨前、一切善知识前、一切如来塔庙前、一切如来形像前、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前、一切法宝前、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前、一切圣众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众生前,皆如上说,尊重礼赞,尽未来际无有休息。等虚空,无边量故;等法界,无障碍故;等实际①,徧一切故;等如来,无分别故。犹如影,随智现故;犹如梦,从思起故;犹如像,示一切故;犹如响,缘所发故;无有生,递兴谢故;无有性②,随缘转故。
又决定知一切诸报皆从业③起,一切诸果皆从因④起,一切诸业皆从习⑤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一切佛法从善根起,一切化身从方便起,一切佛事从大愿起,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离于断见⑥,知回向故;离于常见⑦,知无生故;离无因见,知正因⑧故;离颠倒见,知如实理⑨故;离自在见⑩,知不由他故;离自他见11,知从缘起故;离边执见12,知法界无边故;离往来见13,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14,知不生灭故;离一切法见15,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洁念;于楼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怿。
【章旨】善财童子回味着拜访诸位善知识之所得,进入无比之智慧境界。到达「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面,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不可思议之善根一时弥贯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
【注释】①实际:即「真实之际」的意思,指绝离虚妄之涅槃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
②性:有不变之义,指本来具足之性质、事物之实体(即自性)、对相状而言之自体、众生之素质(种性)等,特别是指即使受外界影响也不改变的本质。
③业: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
④因:有广、狭二种含义:从广义言之,泛指能引生结果之原因,凡参与造果之因素,包括使事物得以生存与变化的一切条件,皆称为「因」。从狭义而言,「因」与「缘」为一组互相依存的范畴,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称为「因」(内因),而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外在原因,则称为「缘」(外缘)。
⑤习:即「烦恼习」、「余习」、「残气」,指由经常生起的各种思想及行为熏习而在众生之心中所形成的习惯、气分、习性等等心理潜力。
⑥断见:又称「断灭论」,为「常见」之对称。凡是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灭之邪见以及认为无有因果相续之理,如此等等观点,都叫断见」。盖诸法之因果各别亦复相续,非常亦非断,执断见者则唯执于一边,谓无因果相续之理,称之为「断见」。
⑦常见:又作「常邪见」、「常论」,为「断见」之对称。凡是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的自我不灭,人类死后自我也不消灭,且能再生,如此等等,称之为「常见」。
⑧正因:对缘因而言。正生法之因种称之为「正因」,资助之力称之为「缘因」。
⑨如实理:即佛教的最高真理即「真如」,又作「真如实相」。诸法之理体,乃真实不变,平等无异,故称「如实」。此处之「如」为「平等」之义。
⑩自在见:以为万事万物都独立自足,众生都进退无碍、自由而远离烦恼,诸如此类的见解称之为「自在见」。
11自他见:「自」指「自我」、「自身」,「他」指「他人」、「他者」。凡是认为诸法都是依从于「自我」、「自身」而存在的观念称之为「自见」;凡是认为诸法都是依从于「他者」而存在的观念称之为「他见」。
12边执见:简称为「边见」,指执着片面极端之见解。
13往来见:将诸法即万事万物的生起、存在、变化、毁灭当作有一真实的实体性东西在其中流变存在的观念,称之为「往来见」。
14有无见:指「有见」与「无见」。将诸法即万事万物当作真实的、不变的存在,称之为「有见」;而将诸法即万事万物完全…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