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55

  ..续本文上一页当作虚假不实、不承认其暂时性的「假有」之存在,这种观念称之为「无见」。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颠倒之见,称为「二边见」。

  15法见:执着一法而以之非议他法。

  【语译】善财童子以如此尊重、如此供养、如此称赞、如此观察、如此愿力、如此想念、如此无量智慧境界,来到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之前,五体投地,摒声敛念,思惟观察。善财童子以深深的信解以及弘大的愿力,进入徧一切处之智慧身平等法门,完全显现其身于一切如来之前、一切菩萨之前、一切善知识之前、一切如来塔庙之前、一切如来的形像之前、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之前、一切法宝之前、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之前、一切圣众福田之前、一切父母尊者之前、一切十方众生之前。在这些佛、菩萨、善知识等等之前,善财童子都尊重礼赞,穷尽未来际而从不休息。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与虚空界相等,因为其是无边无量的缘故;与法界相等,因为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缘故;与实际相等,因为其徧布一切处的缘故;与如来相等,因为其与如来本来就是无有分别的缘故。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犹如影子,因为其是随着智慧而显现的缘故;犹如梦境,因为其是依从于心之思而生起的缘故;犹如影像,因为其可以示显一切的缘故;犹如回声,因为其有外缘作为发起者的缘故。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根本没有生起,因为其是递相兴起和代谢的缘故;根本不是不变的实体,因为其是随缘而流转的缘故。

  善财童子又确实知晓一切诸报都是依从于业而生起的,一切诸果也都是依从于因而生起的,一切诸业都是依从于习而生起的,一切佛都是依从于信而生起的,对于佛、菩萨为救度众生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化、现身的诸供养事都是完全依从于决定解而生起的,一切化佛都是从敬心而生起的,一切佛法都是依从于善根而生起的,一切化身都是依从于方便而生起的,一切佛事都是依从于大愿而生起的,一切菩萨所修习的诸行都是依从于回向而生起的,一切法界所举的广大庄严都是依从于一切智的境界而生起的。善财童子远离了断见,因为他知晓回向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于常见,因为他知晓无生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无因之见,因为他知晓正因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颠倒之见,因为他知晓真如之理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自在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不由自身而存在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自他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依从于缘起而生起、存在、坏灭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边执之见,因为他知晓法界是无边无际的;善财童子远离往来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如同影子和镜中的图像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有无之见,因为他知晓不生不灭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一切法见,因为他知晓诸法无生的道理,知晓诸法都是不自在的,知晓这些都是依凭愿力而出生的缘故;善财童子远离一切相之见,因为他已经进入无相际的缘故。善财童子知晓一切法如同种子生长发芽的缘故,如同以印章而产生印纹的缘故。善财童子知晓万物的本质如同镜中之像,知晓万物之声如同回声一样,知晓外境就如同梦境一样,知晓业力就如同幻觉一样。善财童子了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众生之心所显现的,了悟到果都是由因而起的,了悟到报都是依从聚集的业而起的,了知一切诸功德法都是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的。

  善财童子进入如此智慧,端正心想清净忆念。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善财童子举体投地,殷勤顶礼弥勒菩萨,同时,不可思议的善根流注到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清凉悦怿,无可比拟。

  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匝,作是念言:

  「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别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是断一切分别业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心、意、识者之所住处;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是能以方便住普门法界者之所住处;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之所住处;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之所住处;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之所住处;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剎入一切剎,以一切剎入一剎,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往诣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

  「是于一切众生前悉现其身者之所住处;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能徧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是虽已出一切世间,为化众生故而恒于中现身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剎,为供养诸佛故而游一切剎者之所住处;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剎而庄严者之所住处;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想者之所住处;是住一切魔宫而不耽着欲境界者之所住处;是永离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是虽于一切众生中而现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差别想者之所住处;是愿住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无长短想者之所住处;是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是能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

  「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

  「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萨所到岸、已住如来所住处者之所住处;是虽离一切诸相而亦不入声闻正位,虽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俱,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瞋法亦不与瞋垢俱,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虽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虽行无相而常化着相众生,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现随顺诸业烦恼,虽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虽已离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诸趣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于慈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着,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虽行于舍而不废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是虽行九次第定①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虽知一切法无生无灭而不于实际作证,虽入三解脱门②而不取声闻解脱,虽观四圣谛③而不住小乘圣果④,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究竟寂灭,虽修八圣道⑤而不求永出世间,虽超凡夫地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虽观五取蕴而不永灭诸蕴,虽超出四魔⑥而不分别诸魔,虽不着六处而不永灭六处,虽安住真如而不堕实际,虽说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此大楼阁,是住如是等一切诸功德者之所住处。」

  尔时,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此是大悲清净智,利益世间慈氏尊,灌顶地中佛长子,入如来境之住处。一切名闻诸佛子,已入大乘解脱门,游行法界心无着,此无等者之住处。

  「施戒忍进禅智慧,方便愿力及神通,如是大乘诸度法,悉具足者之住处。智慧广大如虚空,普知三世一切法,无碍无依无所取,了诸有者之住处。善能解了一切法,无性无生无所依,如鸟飞空得自在,此大智者之住处。了知三毒真实性,分别因缘虚妄起,亦不厌彼而求出,此寂静人之住处。三解脱门八圣道,诸蕴处界及缘起,悉能观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处。十方国土及众生,以无碍智咸观察,了性皆空不分别,此寂灭人之住处。普行法界悉无碍,而求行性不可得,如风行空无所行,此无依者之住处。

  「普见恶道群生类,受诸楚毒无所归,放大慈光悉除灭,此哀愍者之住处。见诸众生失正道,譬如生盲践畏途,引其令入解脱城,此大导师之住处。见诸众生入魔网,生老病死常逼迫,令其解脱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处。见诸众生婴惑病,而兴广大悲愍心,以智慧药悉除灭,此大医王⑧之住处。见诸群生没有海⑨,沈沦懮迫受众苦,悉以法船而救之,此善度者之住处。见诸众生在惑海,能发菩提妙宝心,悉入其中而济拔,此善渔人之住处。恒以大愿慈悲眼,普观一切诸众生,从诸有海而拔出,此金翅王之住处。譬如日月在虚空,一切世间靡不烛,智慧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处。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之住处。于一国土化众生,尽未来劫无休息,一一国土咸如是,此坚固意之住处。

  「十方诸佛所说法,一座普受咸令尽,尽未来劫恒悉然,此智海人之住处。徧游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切道场海,供养一切如来海,此修行者之住处。修行一切妙行海,发起无边大愿海,如是经于众劫海,此功德者之住处。一毛端处无量剎,佛众生劫不可说,如是明见靡不周,此无碍眼之住处。一念普摄无边劫,国土诸佛及众生,智慧无碍悉正知,此具德人之住处。十方国土碎为尘,一切大海以毛滴,菩萨发愿数如是,此无碍者之住处。成就总持三昧门,大愿诸禅及解脱,一一皆住无边劫,此真佛子之住处。无量无边诸佛子,种种说法度众生,亦说世间众技术,此修行者之住处。

  「成就神通方便智,修行如幻妙法门,十方五趣悉现生,此无碍者之住处。菩萨始从初发心,具足修行一切行,化身无量徧法界,此神力者之住处。一念成就菩…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