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54

  ..續本文上一頁識而出,依善知識而生長,依善知識而住,善知識而爲因緣,以善知識爲能發起者。」

  這時,善財童子聽到善知識的如此功德,能夠開示無量菩薩的妙行,能夠成就無量廣大的佛法,踴躍歡喜。善財童子頂禮德生及有德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殷勤瞻仰二位童子、童女。然後,善財童子辭別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踏上了繼續求法的曆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五十參、第五十一參——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會,至此敘述完畢。應善財童子的請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爲其講解了二位證得的「菩薩幻住解脫門」的境界。特別是,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激勵善財童子一定要永遠親近善知識,向其求法。二位童子、童女鄭重地向善財童子推薦彌勒菩薩,叮囑善財童子前去拜訪。

  

善財童子第五十二參:彌勒菩薩會

  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自憶往世不修禮敬,即時發意勤力而行;複憶往世身心不淨,即時發意專自治潔;複憶往世作諸惡業,即時發意專自防斷;複憶往世起諸妄想,即時發意恒正思惟;複憶往世所修諸行但爲自身,即時發意令心廣大普及含識;複憶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損耗無有滋味,即時發意修行佛法長養諸根以自安隱;複憶往世起邪思念顛倒相應,即時發意生正見心起菩薩願;複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即時發意起大精進成就佛法;複憶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無利益,即時發意願以其身饒益衆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如是思惟,生大歡喜。複觀此身是生、老、病、死衆苦之宅,願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教化衆生,見諸如來成就佛法,遊行一切佛剎,承事一切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侶①,見一切善知識,集一切諸佛法,與一切菩薩願智身而作因緣。

  作是念時,長不思議無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薩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師想;諸根清淨,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薩恭敬供養,作一切菩薩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眼,起一切菩薩普念衆生想,現一切菩薩無量願化身,出一切菩薩清淨贊說音;想見過、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于一切處示現成道神通變化,乃至無有一毛端處而不周徧;又得清淨智光明眼,見一切菩薩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剎網,其願普徧虛空法界,叁世平等,無有休息。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五十二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五十叁會。善財童子遵從「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的囑咐,前去拜訪住于「海岸」國「大莊嚴」園「毗盧遮那莊嚴藏」廣大樓閣中的「彌勒菩薩」,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善財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仔細回憶自己往昔的一切活動,産生了後悔往昔而發心修行的心理活動。

  【注釋】①法侶:遵從佛法一起修行之徒侶,與「僧侶」的意義相同。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聽聞善知識的教誨,其心得到潤澤。善財童子一邊正念思惟諸菩薩行,一邊向海岸國走去。在路途,善財童子一旦回憶自己往世不去禮敬善知識之事,立即在心中發意勤力而行去拜訪善知識;又回憶起往世自己的身心不淨,立即在心中發意一定要專門對治除去不淨使其清淨;又回憶起往世所作的所有惡業,立即在心中發意自己要專門防止惡業、斷絕惡業;又回憶起往世生起諸妄想,立即在心中發意永遠正確地思惟;又回憶起往世所修的諸行只是爲了自己,立即在心中發意使自己的心變得廣大而完全包含衆生;又回憶起往世追求欲望的滿足而損耗了自身而實際上沒有任何滋味,立即在心中發意修行佛法長期保養諸根以使自己安全穩定;又回憶起往世生起邪思邪念並且有與其相應的顛倒行爲,立即在心中發意産生正見之心而發起菩薩大願;又回憶起往世日夜操勞諸惡事,立即在心中發意生起大精進而成就佛法;又回憶起往世受生五趣所生出的自他身都沒有任何利益,立即在心中發意希望以其自身饒益衆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如此思惟,善財童子産生了大歡喜。再觀察自己的身體是生、老、病、死等衆苦的住宅,希望盡未來劫修習菩薩道,並且以之教化衆生,觀見諸如來而成就佛法,在一切佛土中遊行,承事一切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侶,拜見一切善知識,聚集一切諸佛法,與一切菩薩願智之身而産生因緣。

  善財童子這樣想之時,生長出不可思議的無量善根,立即對于一切菩薩深信尊重,産生希有的想法,産生將一切菩薩當作大師的想法;自己的諸根變得清淨,善法得到增益,生起對于一切菩薩恭敬供養、在一切菩薩前都曲躬合掌致敬的念想,産生一切菩薩所具有的普見世間之眼,生起如同一切菩薩所具有的完全挂念衆生的想法,顯現出一切菩薩的無量願化身,發出一切菩薩所具有的清淨贊說佛法的聲音;想見過去、現在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在一切處示現出成道神通變化,甚至無有一毛端處不周徧;又獲得清淨智光明之眼,看見一切菩薩所行的境界;善財童子之心完全進入十方國土之網,其願普徧虛空法界,叁世平等,從不休息。如此一切,都是信受善知識的教誨所導致的結果啊!

  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如是稱贊、如是觀察、如是願力、如是想念、如是無量智慧境界,于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斂念,思惟觀察。以深信解、大願力故,入徧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普現其身在于一切如來前、一切菩薩前、一切善知識前、一切如來塔廟前、一切如來形像前、一切諸佛諸菩薩住處前、一切法寶前、一切聲聞辟支佛及其塔廟前、一切聖衆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衆生前,皆如上說,尊重禮贊,盡未來際無有休息。等虛空,無邊量故;等法界,無障礙故;等實際①,徧一切故;等如來,無分別故。猶如影,隨智現故;猶如夢,從思起故;猶如像,示一切故;猶如響,緣所發故;無有生,遞興謝故;無有性②,隨緣轉故。

  又決定知一切諸報皆從業③起,一切諸果皆從因④起,一切諸業皆從習⑤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一切化現諸供養事皆悉從于決定解起,一切化佛從敬心起,一切佛法從善根起,一切化身從方便起,一切佛事從大願起,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回向起,一切法界廣大莊嚴從一切智境界而起。離于斷見⑥,知回向故;離于常見⑦,知無生故;離無因見,知正因⑧故;離顛倒見,知如實理⑨故;離自在見⑩,知不由他故;離自他見11,知從緣起故;離邊執見12,知法界無邊故;離往來見13,知如影像故;離有無見14,知不生滅故;離一切法見15,知空無生故,知不自在故,知願力出生故;離一切相見,入無相際故。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質如像故,知聲如響故,知境如夢故,知業如幻故。了世心現故,了果因起故,了報業集故,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于樓觀前,舉體投地,殷勤頂禮;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清涼悅怿。

  【章旨】善財童子回味著拜訪諸位善知識之所得,進入無比之智慧境界。到達「毗盧遮那莊嚴藏」廣大樓閣前面,善財童子頂禮彌勒菩薩,不可思議之善根一時彌貫善財童子的身心之中。

  【注釋】①實際:即「真實之際」的意思,指絕離虛妄之涅槃實證;又指真如之理體。

  ②性:有不變之義,指本來具足之性質、事物之實體(即自性)、對相狀而言之自體、衆生之素質(種性)等,特別是指即使受外界影響也不改變的本質。

  ③業:爲造作之義。意謂行爲、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系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爲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此外,『業』亦含有行爲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回思想。

  ④因:有廣、狹二種含義:從廣義言之,泛指能引生結果之原因,凡參與造果之因素,包括使事物得以生存與變化的一切條件,皆稱爲「因」。從狹義而言,「因」與「緣」爲一組互相依存的範疇,引生結果的直接內在原因,稱爲「因」(內因),而由外來相助的間接外在原因,則稱爲「緣」(外緣)。 

  ⑤習:即「煩惱習」、「余習」、「殘氣」,指由經常生起的各種思想及行爲熏習而在衆生之心中所形成的習慣、氣分、習性等等心理潛力。

  ⑥斷見:又稱「斷滅論」,爲「常見」之對稱。凡是偏執世間及我終歸斷滅之邪見以及認爲無有因果相續之理,如此等等觀點,都叫斷見」。蓋諸法之因果各別亦複相續,非常亦非斷,執斷見者則唯執于一邊,謂無因果相續之理,稱之爲「斷見」。

  ⑦常見:又作「常邪見」、「常論」,爲「斷見」之對稱。凡是主張世界爲常住不變,人類的自我不滅,人類死後自我也不消滅,且能再生,如此等等,稱之爲「常見」。

  ⑧正因:對緣因而言。正生法之因種稱之爲「正因」,資助之力稱之爲「緣因」。

  ⑨如實理:即佛教的最高真理即「真如」,又作「真如實相」。諸法之理體,乃真實不變,平等無異,故稱「如實」。此處之「如」爲「平等」之義。

  ⑩自在見:以爲萬事萬物都獨立自足,衆生都進退無礙、自由而遠離煩惱,諸如此類的見解稱之爲「自在見」。

  11自他見:「自」指「自我」、「自身」,「他」指「他人」、「他者」。凡是認爲諸法都是依從于「自我」、「自身」而存在的觀念稱之爲「自見」;凡是認爲諸法都是依從于「他者」而存在的觀念稱之爲「他見」。

  12邊執見:簡稱爲「邊見」,指執著片面極端之見解。

  13往來見:將諸法即萬事萬物的生起、存在、變化、毀滅當作有一真實的實體性東西在其中流變存在的觀念,稱之爲「往來見」。

  14有無見:指「有見」與「無見」。將諸法即萬事萬物當作真實的、不變的存在,稱之爲「有見」;而將諸法即萬事萬物完全…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