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并及其余无数百千位众生,前后围绕弥勒而一起来到庄严藏大楼观所。善财童子看见之后,欢喜踊跃,五体投地。
这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并且将善财童子介绍给大众,赞叹善财童子的功德,而说颂道:(偈语之语译从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众会前,称赞善财大功德藏。善财闻已,欢喜踊跃,身毛皆竖,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绕无量匝。以文殊师利心念力故,众华、璎珞、种种妙宝不觉忽然自盈其手;善财欢喜,即以奉散弥勒菩萨摩诃萨上。
时,弥勒菩萨摩善财顶,为说颂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诸根无懈倦,不久当具诸功德,犹如文殊及与我。」
时,善财童子以颂答曰:「我念善知识,亿劫难值遇;今得咸亲近,而来诣尊所。我以文殊故,见诸难见者;彼大功德尊,愿速还瞻觐。」
【章旨】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礼拜弥勒菩萨。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语译】这时,弥勒菩萨在众会前,称赞善财大功德之藏。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瞻仰菩萨,在弥勒菩萨周围绕行无量圈。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这时,弥勒菩萨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为其说颂道:「好啊!好啊!真佛子!完全激励诸根而无懈怠疲倦,不久应当具备诸功德,如同文殊和我一样。」
这时,善财童子以颂体而回答说:(偈语语译从略)。
《华严经》卷七十八 入法界品之十九
【题解】
本卷接续第七十七卷之「弥勒菩萨会」,即《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二参中间一大部分内容。
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恭敬地请教如何修习菩萨行和菩萨道。弥勒菩萨指着善财童子向会众作介绍,并且高度赞扬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修习菩萨行的功德。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并且以一百一十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澄观说这些比喻所言都通于三种发心,且菩提心「徧该诸地」。从内容上这些比喻大多用来说明「信成就及解行发心」以及「菩提心殊胜功德」。(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七中)此一百一十种比喻又可分为十二个层次,澄观则据北齐地论师慧光的解释将其与「十二住」配释,可以参考。
弥勒菩萨先以一百一十八种比喻称赞菩提心,接着又以一百零三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广多无量」的自在功德。赞颂菩提心之功德的部分,层次很分明。其中,第一至第七句言「十住」之功德,以十种比喻称赞「十行」所具有的功德,以九种比喻称赞「十回向」所具有的功德,以六十四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功德,以十七种比喻是用来称赞「等觉位」所具有的功德。
本卷最后,弥勒菩萨又总结了对菩提心的称赞之语,又引入善财童子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让其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徧观察,以学习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①,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超越一切菩萨所住处,则已出过一切菩萨离生位②,则已圆满一切波罗蜜,则已深入一切诸忍门,则已具足一切菩萨地,则已游戏一切解脱门,则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则已通达一切菩萨行,则已证得一切陀罗尼辩才,则已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而得自在,则已积集一切菩萨助道法,则已游戏智慧方便,则已出生大神通智,则已成就一切学处,则已圆满一切妙行,则已满足一切大愿,则已领受一切佛所记,则已了知一切诸乘门,则已堪受一切如来所护念,则已能摄一切佛菩提,则已能持一切佛法藏,则已能持一切诸佛菩萨秘密藏,则已能于一切菩萨众中为上首,则已能为破烦恼魔军大勇将,则已能作出生死旷野大导师,则已能作治诸惑重病大医王,则已能于一切众生中为最胜,则已能于一切世主中得自在,则已能于一切圣人中最第一,则已能于一切声闻、独觉中最增上,则已能于生死海中为船师,则已能布调伏一切众生网,则已能观一切众生根,则已能摄一切众生界,则已能守护一切菩萨众,则已能谈议一切菩萨事,则已能往诣一切如来所,则已能住止一切如来会,则已能现身一切众生前,则已能于一切世法无所染,则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则已能安住一切佛境界,则已能到一切菩萨无碍境,则已能精勤供养一切佛,则已与一切诸佛法同体性,已系妙法缯,已受佛灌顶,已住一切智,已能普生一切佛法,已能速践一切智位。
「大圣!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随所修学,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脱所念众生,普能成满所发大愿,普能究竟所起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负自身,不断三宝,不虚一切佛菩萨种,能持一切诸佛法眼。如是等事,愿皆为说!」
【章旨】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恭敬地请教如何修习菩萨行和菩萨道。
【注释】①授尊者记:佛对于发菩提心之众生授予将来必当成为佛的记别。尊者,一般是对罗汉的尊称。
②离生位:即出离生死之位。谓三乘之人入于见道,了见谛理,断尽见惑,永离三界之生死,达到这一境界可称之为见道位。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双手合十恭敬地又对弥勒菩萨说:「大圣,我早就已经发过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我却不知道菩萨怎样来修习菩萨行?怎样来修习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对于发菩提心的众生授予将来必将成佛的记别,预言其在一生中应当证得无上菩提的果位。如果在一生中就能证得无上菩提,那么就超越了一切菩萨安住的境地,就已经出离、超过一切菩萨的离生死之位;就已经圆满了一切波罗蜜,就已经深入一切诸忍门,就已经具足一切菩萨地,就已经游戏于一切解脱门,就已经成就了一切三昧法,就已经通达一切菩萨行,就已经证得了一切陀罗尼辩才,就已经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获得自在,就已经积集了一切菩萨助道法,就已经游戏于智慧方便,就已经出生了大神通智,就已经成就了一切学处,就已经圆满了一切妙行,就已经满足了一切大愿,就已经领受了一切佛的授记,就已经了知一切大乘、小乘、缘觉、声闻等诸乘之门,就已经能够领受一切如来的护念,就已经能够摄取一切佛菩提,就已经能够忆持一切佛之法藏,就已经能够忆持一切诸佛菩萨的秘密藏,就已经能够于一切菩萨众中作为上首,就已经能够作为破除烦恼魔军的大勇将,就已经能够作为众生出离生死旷野的大导师,就已经能够作治疗诸惑重病的大医王,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众生中为最胜,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世主中得到自在,就已经能够于一切圣人中为第一,就已经能够于一切声闻、独觉中作为最为增上者,就已经能够作为众生济度生死海时候的船师,就已经能够布置下用来调伏一切众生的大网,就已经能够观察一切众生之根,就已经能够摄取一切众生界,就已经能够守护一切菩萨众,就已经能够谈议一切菩萨之事,就已经能够前往一切如来的所在,就已经能够住止于一切如来组织的法会,就已经能够现身于一切众生前,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世间法无所沾染,就已经能够超越一切魔的境界,就已经能够安住于一切佛的境界,就已经能够到达一切菩萨无所障碍的境界,就已经能够精勤供养一切佛,就已经与一切诸佛法具有相同的体性,就已经系上妙法之丝带,就已经接受了佛的灌顶,已经住于一切智,已经能够完全普徧生起一切佛法,已经能够迅速到达一切智之位。
「大圣!菩萨如何学习菩萨行?如何修习菩萨道?随着所修所学,迅速获得具足一切佛法,完全能够度脱所念护的众生,完全能够成就满足所发的大愿,完全能够究竟圆满一切所起的诸行,完全能够安慰一切天、人,不辜负自身,不断绝三宝,不断绝一切佛、菩萨的种性,能够持有一切诸佛的法眼。如此等事,希望大圣能够都为我说一说。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诸仁者!汝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不?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然,无有厌足;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诸仁者!此长者子,曩于福城①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②,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诸仁者!此长者子甚为难有,趣向大乘,乘于大慧,发大勇猛,擐大悲甲③,以大慈心救护众生,起大精进波罗蜜行,作大商主护诸众生,为大法船度诸有海,住于大道,集大法宝,修诸广大助道之法;如是之人,难可得闻,难可得见,难得亲近、同居、共行。何以故?此长者子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解脱诸苦,超诸恶趣,离诸险难,破无明暗,出生死野,息诸趣轮④,度魔境界,不着世法,出欲淤泥,断贪鞅⑤,解见缚,坏想宅⑥,绝迷道,摧慢幢⑦,拔惑箭,撤睡盖⑧,裂爱网,灭无明,度有流⑨,离谄幻⑩,净心垢,断痴惑,出生死。
「诸仁者!此长者子,为被四流11漂泊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12没溺者,立大法桥;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灯;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为婴烦恼重病13者,调和法药;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令其安隐;为入贪、恚…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