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62

  ..续本文上一页好种性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无碍解住」。(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七下)

  ⑧寿行:关于此比喻,澄观有一更正性质的解释,「言『寿行』者,梵本云则为『磁石』,不吸声闻解脱果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七下)

  ⑨帝青宝:即「帝释宝」,因为它是青色,是宝中之最贵重的,故称之为「帝青宝」。

  ⑩更漏鼓:即「更鼓」,又作「更点」,即指夜里为报告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

  11义利:道理与利益。

  12大施会:即「无遮大会」,「无遮」即无有限制之意,为定期举行的一种盛大的布施僧众的法会,所有僧俗都可平等地参加,故称「无遮」。法显、玄奘都说这种「无遮大会」为「五年大会」即五年举行一次。

  13婆楼那风:即「婆楼那龙王」之风,此风迅猛、坚密、如同执持世间之风轮。

  14因陀罗火:即「帝释天」之火。

  15菩提心者如净琉璃十六句:据澄观说,此十六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最上菩萨住」。(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七下)

  【语译】弥勒菩萨继续给善财童子称赞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犹如卧具,因为它能够息除生死诸劳苦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善知识,因为它能够解开一切生死之系缚的缘故;菩提心,如同美好的珍贵财宝,因为它能够去除一切贫穷之事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大导师,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很好地知晓菩萨出生的关键之道的缘故;菩提心,犹如伏藏,因为它能够出生功德财而无有匮乏的缘故;菩提心,犹如涌泉,因为它能够生出智慧之水而无有穷尽的缘故;菩提心,犹如明镜,因为它能够完全显现出一切法门之像的缘故;菩提心,犹如莲花,因为它不沾染一切诸罪垢的缘故;菩提心,犹如大河,因为从其中能够引出一切度之摄法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大龙王,因为它能够降下一切美妙的法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命根,因为它能够任持菩萨之大悲身的缘故;菩提心,犹如甘露,因为它能够使众生安住于不死亡之界的缘故;菩提心,犹如大网,因为它能够完全摄入一切众生的缘故;菩提心,犹如罥索,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化度一切所应化度的众生的缘故;菩提心,犹如钩饵,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引诱出深渊中的所居者的缘故;菩提心,如同阿伽陀药,因为它能够使众生永远无病永远享受安全稳定的生活的缘故;菩提心,如同除毒之药,因为它能够完全消除贪爱之毒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善持之咒,因为藉助于它能够除去一切颠倒之毒的缘故;菩提心,犹如疾风,因为它能够卷走一切作为障碍的大雾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大宝之洲,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出生一切觉分宝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高等级的种性,因为从中能够出生一切善净之法的缘故;菩提心,犹如住宅,因为它是一切功德法的所依之处的缘故;菩提心,犹如市场,因为它是菩萨商人贸易之处的缘故;菩提心,如同炼金之药,因为它能够治疗一切烦恼之污垢的缘故;菩提心,犹如上等的蜂蜜,因为它能够圆满一切功德味的缘故;菩提心,犹如正道,因为它能够使诸位菩萨进智慧之城的缘故;菩提心,犹如上等的器物,因为借助于它能够任持一切善净之法的缘故;菩提心,犹如及时雨,因为它能够灭除一切烦恼之尘的缘故;菩提心,就是住处,因为它是一切菩萨所住之处的缘故;菩提心,就是寿行,因为它不采纳声闻解脱果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同清净的琉璃,因为它的自性本来就是明洁没有任何污垢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帝青宝,因为它已经出离超越了世间之声闻、缘觉二乘之智慧的缘故;菩提心,如同更漏鼓,因为它能够唤醒诸众生烦恼睡的缘故;菩提心,如同清净水,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澄清而没有任何垢浊的缘故;菩提心,如同阎浮提的檀金,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映夺一切有为善法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大山王,因为它已经超出一切诸世间的缘故;菩提心,就是众生的所归,因为它从不拒绝一切前来归依的众生的缘故;菩提心,就是道义与利益,因为它能够除去一切衰弱、烦恼之事的缘故;菩提心,就是美妙的珍宝,因为它能够使一切心产生欢喜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大型的布施法会,因为它充满一切众生之心的缘故;菩提心,就是最尊贵的,因为诸众生之心无法与其相等的缘故;菩提心,犹如伏藏,因为它能够摄取一切诸佛法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因陀罗网,因为它能够降伏烦恼阿修罗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婆楼那风,因为它能够吹动一切所应化度的众生的缘故;菩提心,如同因陀罗之火,因为它能够烧尽一切诸惑习的缘故;菩提心,如同佛塔,因为它是一切世间众生应该供养的对象的缘故。

  「善男子!菩提心,能够成就如此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该知晓它完全与一切佛法的所有功德相等。

  「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无畏药,离五恐怖。何等为五?所谓:火不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菩萨也是如此,得一切智菩提心药,贪火不烧,瞋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不能熏害。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脱药,终无横难①。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解脱智药,永离一切生死横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应伽药②,毒蛇闻气,即皆远去。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烦恼诸恶毒蛇,闻其气者,悉皆散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无胜药,一切怨敌无能胜者。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无能胜药,悉能降伏一切魔军。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除一切所有诸病。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见药王,悉除一切诸烦恼病。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珊陀那』③,有取其皮以涂疮者,疮即除愈;然其树皮,随取随生,终不可尽。菩萨摩诃萨从菩提心生一切智树亦复如是,若有得见而生信者,烦恼业疮悉得消灭,一切智树初无所损。

  【章旨】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并且以一百零三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广多无量」的自在功德。第一至第七句「摄十住德,觉心自性离恶觉等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七下)

  【注释】①横难:指「横死」。非因往世之业果而致死,而是因为遭遇意外灾祸而死亡的情形,称为「横死」。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共有九种:第一,得病无医;第二,王法诛戮;第三,非人夺精气;第四,火焚;第五,水溺;第六,恶兽啖;第七,堕崖;第八,毒药咒咀;第九,饥渴所困。

  ②摩诃应伽药:即「大身之药」。应伽,身;支分。

  ③有药树名珊陀那:神话中之药树名,意译作「续断」、「和合」。该木之树皮可作愈疮之用,或使断伤接合,故称「珊陀那」。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的解释:「删陀那,大药王树者,此云『续断药』,谓此树药能令所伤骨肉等皆得后续故。」(法藏《华严探玄记》卷二十,《大正藏》第三十五卷,页四八八中)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为什么菩提心具有如此功能呢?因为从菩提心中能够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也是从菩提心而出生的缘故。因为这些缘故,善男子!如果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众生,就已经可以出生无量功德,完全能够摄取一切智之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无畏药,远离五种恐怖。这五种恐惧是什么呢?它们是:火不能烧,毒不能发作,刀不能伤害,水不能冲走,烟不能熏染。菩萨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获得了一切智的菩提心之药,因此贪火不能使其燃烧,瞋毒不能在其中发作,惑刀不再能够伤害他们,诸种感觉器官的观想之烟不能熏害他们。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解脱药,终日没有任何横难。菩萨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菩提心解脱智慧之药,永远脱离了一切生死的横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大应伽药,毒蛇闻到此药所散发的气,立即都远去。菩萨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如同毒蛇之毒的烦恼诸恶,一经闻到其气,都会完全散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无胜药,一切怨敌没有能够战胜的。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无能胜之药,就完全能够降伏一切魔军。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毗笈摩药,能够使毒箭自然堕落。菩萨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毗笈摩药,就可以使贪、恚、痴、诸邪见之箭自然堕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善见药,就能够除去一切所有诸病。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见药王,都完全能够除去一切诸烦恼之病。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珊陀那』的药树,如果剥取其皮涂在疮上面,疮随即就痊愈了。但是这种树皮,随取随生,最终不可能取尽。菩萨从菩提心中生出的一切智之树也是如此,如果有得以见到菩提心而产生信仰之心者,烦恼之业疮就可以完全得以消灭,而一切智树却并无任何损坏。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无生根』,以其力故,增长一切阎浮提树。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以其力故,增长一切学与无学及诸菩萨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阿蓝婆』①,若用涂身,身之与心咸有堪能。菩萨摩诃萨得菩提心阿蓝婆药亦复如是,令其身心增长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药,凡所闻事忆持不忘。菩萨摩诃萨得菩提心念力妙药,悉能闻持一切佛法皆无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大莲华』,其有服者住寿一…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