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62

  ..續本文上一頁好種性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無礙解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⑧壽行:關于此比喻,澄觀有一更正性質的解釋,「言『壽行』者,梵本雲則爲『磁石』,不吸聲聞解脫果故。」(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⑨帝青寶:即「帝釋寶」,因爲它是青色,是寶中之最貴重的,故稱之爲「帝青寶」。

  ⑩更漏鼓:即「更鼓」,又作「更點」,即指夜裏爲報告時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

  11義利:道理與利益。

  12大施會:即「無遮大會」,「無遮」即無有限製之意,爲定期舉行的一種盛大的布施僧衆的法會,所有僧俗都可平等地參加,故稱「無遮」。法顯、玄奘都說這種「無遮大會」爲「五年大會」即五年舉行一次。

  13婆樓那風:即「婆樓那龍王」之風,此風迅猛、堅密、如同執持世間之風輪。

  14因陀羅火:即「帝釋天」之火。

  15菩提心者如淨琉璃十六句:據澄觀說,此十六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最上菩薩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語譯】彌勒菩薩繼續給善財童子稱贊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猶如臥具,因爲它能夠息除生死諸勞苦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善知識,因爲它能夠解開一切生死之系縛的緣故;菩提心,如同美好的珍貴財寶,因爲它能夠去除一切貧窮之事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大導師,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很好地知曉菩薩出生的關鍵之道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伏藏,因爲它能夠出生功德財而無有匮乏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湧泉,因爲它能夠生出智慧之水而無有窮盡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明鏡,因爲它能夠完全顯現出一切法門之像的緣故;菩提心,猶如蓮花,因爲它不沾染一切諸罪垢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大河,因爲從其中能夠引出一切度之攝法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大龍王,因爲它能夠降下一切美妙的法雨的緣故。

  「菩提心,猶如命根,因爲它能夠任持菩薩之大悲身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甘露,因爲它能夠使衆生安住于不死亡之界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大網,因爲它能夠完全攝入一切衆生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罥索,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化度一切所應化度的衆生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鈎餌,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引誘出深淵中的所居者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阿伽陀藥,因爲它能夠使衆生永遠無病永遠享受安全穩定的生活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除毒之藥,因爲它能夠完全消除貪愛之毒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善持之咒,因爲藉助于它能夠除去一切顛倒之毒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疾風,因爲它能夠卷走一切作爲障礙的大霧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大寶之洲,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出生一切覺分寶的緣故。

  「菩提心,如同高等級的種性,因爲從中能夠出生一切善淨之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住宅,因爲它是一切功德法的所依之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市場,因爲它是菩薩商人貿易之處的緣故;菩提心,如同煉金之藥,因爲它能夠治療一切煩惱之汙垢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上等的蜂蜜,因爲它能夠圓滿一切功德味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正道,因爲它能夠使諸位菩薩進智慧之城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上等的器物,因爲借助于它能夠任持一切善淨之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及時雨,因爲它能夠滅除一切煩惱之塵的緣故;菩提心,就是住處,因爲它是一切菩薩所住之處的緣故;菩提心,就是壽行,因爲它不采納聲聞解脫果的緣故。

  「菩提心者,如同清淨的琉璃,因爲它的自性本來就是明潔沒有任何汙垢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帝青寶,因爲它已經出離超越了世間之聲聞、緣覺二乘之智慧的緣故;菩提心,如同更漏鼓,因爲它能夠喚醒諸衆生煩惱睡的緣故;菩提心,如同清淨水,因爲它的本性本來就澄清而沒有任何垢濁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閻浮提的檀金,因爲藉助于它能夠映奪一切有爲善法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大山王,因爲它已經超出一切諸世間的緣故;菩提心,就是衆生的所歸,因爲它從不拒絕一切前來歸依的衆生的緣故;菩提心,就是道義與利益,因爲它能夠除去一切衰弱、煩惱之事的緣故;菩提心,就是美妙的珍寶,因爲它能夠使一切心産生歡喜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大型的布施法會,因爲它充滿一切衆生之心的緣故;菩提心,就是最尊貴的,因爲諸衆生之心無法與其相等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伏藏,因爲它能夠攝取一切諸佛法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因陀羅網,因爲它能夠降伏煩惱阿修羅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婆樓那風,因爲它能夠吹動一切所應化度的衆生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因陀羅之火,因爲它能夠燒盡一切諸惑習的緣故;菩提心,如同佛塔,因爲它是一切世間衆生應該供養的對象的緣故。

  「善男子!菩提心,能夠成就如此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該知曉它完全與一切佛法的所有功德相等。

  「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叁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爲五?所謂:火不能燒,毒不能中,刀不能傷,水不能漂,煙不能熏。菩薩也是如此,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瞋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熏害。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脫藥,終無橫難①。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解脫智藥,永離一切生死橫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應伽藥②,毒蛇聞氣,即皆遠去。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大應伽藥,一切煩惱諸惡毒蛇,聞其氣者,悉皆散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無勝藥,一切怨敵無能勝者。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無能勝藥,悉能降伏一切魔軍。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藥,能令毒箭自然墮落。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毗笈摩藥,令貪、恚、癡、諸邪見箭自然墮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見藥,能除一切所有諸病。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見藥王,悉除一切諸煩惱病。

  「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珊陀那』③,有取其皮以塗瘡者,瘡即除愈;然其樹皮,隨取隨生,終不可盡。菩薩摩诃薩從菩提心生一切智樹亦複如是,若有得見而生信者,煩惱業瘡悉得消滅,一切智樹初無所損。

  【章旨】彌勒菩薩稱贊善財童子能夠發菩提心,並且以一百零叁種比喻來稱贊菩提心所具有的「廣多無量」的自在功德。第一至第七句「攝十住德,覺心自性離惡覺等故。」 (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注釋】①橫難:指「橫死」。非因往世之業果而致死,而是因爲遭遇意外災禍而死亡的情形,稱爲「橫死」。又作「非時死」、「不慮死」、「事故死」。共有九種:第一,得病無醫;第二,王法誅戮;第叁,非人奪精氣;第四,火焚;第五,水溺;第六,惡獸啖;第七,墮崖;第八,毒藥咒咀;第九,饑渴所困。

  ②摩诃應伽藥:即「大身之藥」。應伽,身;支分。

  ③有藥樹名珊陀那:神話中之藥樹名,意譯作「續斷」、「和合」。該木之樹皮可作愈瘡之用,或使斷傷接合,故稱「珊陀那」。據《華嚴經探玄記》卷二十的解釋:「刪陀那,大藥王樹者,此雲『續斷藥』,謂此樹藥能令所傷骨肉等皆得後續故。」(法藏《華嚴探玄記》卷二十,《大正藏》第叁十五卷,頁四八八中)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爲什麼菩提心具有如此功能呢?因爲從菩提心中能夠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叁世如來也是從菩提心而出生的緣故。因爲這些緣故,善男子!如果若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衆生,就已經可以出生無量功德,完全能夠攝取一切智之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了無畏藥,遠離五種恐怖。這五種恐懼是什麼呢?它們是:火不能燒,毒不能發作,刀不能傷害,水不能沖走,煙不能熏染。菩薩也是如此,因爲他們獲得了一切智的菩提心之藥,因此貪火不能使其燃燒,瞋毒不能在其中發作,惑刀不再能夠傷害他們,諸種感覺器官的觀想之煙不能熏害他們。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了解脫藥,終日沒有任何橫難。菩薩也是如此,因爲他們已經獲得了菩提心解脫智慧之藥,永遠脫離了一切生死的橫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大應伽藥,毒蛇聞到此藥所散發的氣,立即都遠去。菩薩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大應伽藥,一切如同毒蛇之毒的煩惱諸惡,一經聞到其氣,都會完全散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無勝藥,一切怨敵沒有能夠戰勝的。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無能勝之藥,就完全能夠降伏一切魔軍。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毗笈摩藥,能夠使毒箭自然墮落。菩薩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毗笈摩藥,就可以使貪、恚、癡、諸邪見之箭自然墮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善見藥,就能夠除去一切所有諸病。菩薩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見藥王,都完全能夠除去一切諸煩惱之病。

  「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珊陀那』的藥樹,如果剝取其皮塗在瘡上面,瘡隨即就痊愈了。但是這種樹皮,隨取隨生,最終不可能取盡。菩薩從菩提心中生出的一切智之樹也是如此,如果有得以見到菩提心而産生信仰之心者,煩惱之業瘡就可以完全得以消滅,而一切智樹卻並無任何損壞。

  「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無生根』,以其力故,增長一切閻浮提樹。菩薩摩诃薩菩提心樹亦複如是,以其力故,增長一切學與無學及諸菩薩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藥,名『阿藍婆』①,若用塗身,身之與心鹹有堪能。菩薩摩诃薩得菩提心阿藍婆藥亦複如是,令其身心增長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藥,凡所聞事憶持不忘。菩薩摩诃薩得菩提心念力妙藥,悉能聞持一切佛法皆無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藥,名『大蓮華』,其有服者住壽一…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