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63

  ..續本文上一頁劫。菩薩摩诃薩服菩提心大蓮華藥亦複如是,于無數劫,壽命自在。

  「善男子!譬如有人,執『翳形藥』②,人與非人悉不能見。菩薩摩诃薩執菩提心翳形妙藥,一切諸魔不能得見。

  「善男子!如海有珠,名『普集衆寶』,此珠若在,假使劫火焚燒世間,能令此海減于一滴,無有是處。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珠亦複如是,住于菩薩大願海中,若常憶持不令退失,能壞菩薩一善根者,終無是處;若退其心,一切善法即皆散滅。

  「善男子!如有摩尼,名『大光明』,有以此珠璎珞身者,映蔽一切寶莊嚴具,所有光明悉皆不現。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璎珞其身,映蔽一切二乘心寶,諸莊嚴具悉無光彩。

  「善男子!如水清珠,能清濁水。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珠亦複如是,能清一切煩惱垢濁。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住水寶,系其身上,入大海中,不爲水害。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住水妙寶,入于一切生死海中,終不沈沒。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龍寶珠,持入龍宮,一切龍蛇不能爲害。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大龍寶珠,入欲界中,煩惱龍蛇不能爲害。

  【章旨】彌勒菩薩稱贊善財童子能夠發菩提心,此處的十種比喻是用來稱贊「十行」所具有的功德的。

  【注釋】①阿藍婆:全稱「阿羅底藍婆」,略稱「藍婆」,意譯作「汁藥」,爲一種藥草。産于印度之香山、雪山一帶,一般取其草汁塗身,可去患得喜,故又譯爲「得喜」。

  ②翳形藥:又作「翳身藥」,即「隱身藥」。用此藥塗眼,則他人不能見及。六十《華嚴經》卷四十四說:「譬如有人以翳身藥自塗其目,行、住、坐、臥無能見者,唯有彼人悉能睹見。如來亦複如是,永離世間,無能見者,唯一切智菩薩境界,非諸聲聞之所能知。」(六十《華嚴經》卷四十四,《大正藏》卷叁十五,頁六八0中)

  【語譯】彌勒菩薩繼續向善財童子以及會衆稱贊菩提心所具有的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無生根』的藥樹,因爲其所具之力的緣故,能夠使一切閻浮提中的樹都得到增長。菩薩的菩提心樹也是如此,以其力的緣故,增長一切學與無學及諸菩薩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阿藍婆』的藥,如果將其塗抹在身上,身與心都能夠有非常大的能耐。菩薩獲得的菩提心阿藍婆藥也是如此,它能夠使其身心增長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一種念力藥,凡所聽說的事情都能夠憶持而不忘。菩薩獲得的菩提心念力妙藥,也能夠聞持一切佛法而使其完全不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大蓮華』的藥,凡是服食此藥的衆生其可以住世一劫。菩薩所具有的服食的菩提心大蓮華藥也是如此,菩薩在無數劫,壽命自在。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有翳形藥,人與非人都不能看見他。菩薩因爲執有菩提心翳形妙藥,一切諸魔也不能看見他。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一種名爲『普集衆寶』的寶珠,此珠如果在海中,假使劫火焚燒世間,也絕對不可能使此海水減少一滴。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珠也是如此,菩薩住于菩薩大願之海中,如果常常憶持不使其退轉遺失,想毀壞菩薩一善根,也是沒有任何可能的;如果真的能夠使菩薩的菩提心退轉,一切善法也就會全部散滅,而這又是不可能的。

  「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大光明』的摩尼寶,如果以此寶珠製作璎珞挂在其身上,就能夠遮蔽其它一切寶的裝飾作用,其它裝飾品的所有光明都完全不再顯現。菩薩所具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以璎珞裝飾其身,就會映蔽一切聲聞、緣覺二乘之心寶,使其諸莊嚴具完全失去光彩。

  「善男子!譬如水清珠,能夠使濁水清潔。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珠也是如此,它能夠清潔一切煩惱之垢濁。」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了住水之寶,並將其系在身上,這樣,他進入大海中,就不會被水所禍害。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住水之妙寶,進入一切生死海之中,就一直不會沈沒。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了龍寶珠,將其帶入龍宮,一切龍蛇就不能夠殘害他。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大龍寶珠,進入欲界之中,煩惱之龍蛇就不能夠再殘害他。

  「善男子!譬如帝釋,著摩尼冠①,映蔽一切諸余天衆。菩薩也是如此,著菩提心大願寶冠,超過一切叁界衆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如意珠,除滅一切貧窮之苦。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如意寶珠,遠離一切邪命怖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日精珠②,持向日光而生于火。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智日寶珠,持向智光而生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月精珠③,持向月光而生于水。菩薩也是如此,得菩提心月精寶珠,持此心珠,鑒回向光,而生一切善根願水。

  「善男子!譬如龍王,首戴如意摩尼寶冠④,遠離一切怨敵怖畏。菩薩也是如此,著菩提心大悲寶冠,遠離一切惡道諸難。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一切世間莊嚴藏』,若有得者,令其所欲悉得充滿,而此寶珠無所損減。菩提心寶亦複如是,若有得者,令其所願悉得滿足,而菩提心無有損減。」

  「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摩尼寶,置于宮中,放大光明,破一切暗。菩薩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大摩尼寶,住于欲界,放大智光,悉破諸趣無明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大摩尼寶⑤,若有爲此光明所觸,即同其色。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觀察諸法回向善根,靡不即同菩提心色。

  「善男子!如琉璃寶,于百千歲處不淨中,不爲臭穢之所染著,性本淨故。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于百千劫住欲界中,不爲欲界過患所染,猶如法界性清淨故。

  【章旨】彌勒菩薩稱贊善財童子能夠發菩提心,此處的九種比喻是用來稱贊「十回向」所具有的功德的。

  【注釋】①摩尼冠:用摩尼製作裝飾的寶冠,一般認爲是諸位天神所戴。

  ②日精珠:即「日精摩尼」,指「火珠」,爲「頗梨」之一種,傳說日宮殿就是由「火珠」所成。千手觀音四十手之中,右邊的第八手執此珠。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所載,盲者之眼觸此珠,則其眼得開而見光。

  ③月精珠:即「月精摩尼」,指「水珠」,爲「頗梨」之一種,傳說月宮殿就是由「水珠」所成。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左邊的第一手所持之物就是「水珠」,傳說此珠能夠使患熱毒病者得以清涼。

  ④如意摩尼寶冠:以如意珠、摩尼珍寶製作、裝飾的寶冠。

  ⑤帝青大摩尼寶:即「帝青寶」。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帝釋天戴著摩尼寶冠,其光芒遮蔽了一切其他天衆。菩薩也是如此,戴著菩提心大願寶冠,超過一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衆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如意珠,除滅一切貧窮之苦。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如意寶珠,遠離一切邪命怖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日精珠,持向日光而産生出火。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智之日寶珠,持向智光而産生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獲得月精珠,持向月光而産生出水。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月精寶珠,持此心珠,反射出回向之光,而生出一切善根願之水。

  「善男子!譬如龍王,頭戴如意摩尼寶冠,遠離對一切怨敵之怖畏。菩薩也是如此,頭戴菩提心大悲之寶冠,遠離一切惡道之諸難。

  「善男子!如有一種名爲『一切世間莊嚴藏』寶珠,如果獲得這一寶珠,就能夠使其所欲完全得到充滿,而此寶珠卻沒有任何損害減少。菩提心寶也是如此,如果有獲得者,就可使其所願全部得到滿足,而菩提心卻沒有任何損害減少。」

  「善男子!如同轉輪王,有摩尼寶置于宮中,放出大光明,破除一切黑暗。菩薩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大摩尼寶住于欲界,放出大智之光,完全破除諸趣無明之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寶,如果有被此光明所接觸,就立即與其同色。菩薩所具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觀察諸法回向善根,無不隨即與菩提心同色。

  「善男子!如同琉璃寶,在百千歲中處于不淨之中,不被臭穢所染著,這是因爲其性本來清淨的緣故。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在百千劫中住于欲界中,不被欲界過患所沾染,猶如法界,其性本來就是清淨的緣故。

  「善男子!譬如有寶,名『淨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寶色。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有寶,名爲『火焰』,悉能除滅一切暗冥。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能滅一切無知暗冥。善男子!譬如海中有無價寶,商人采得,船載入城;諸余摩尼百千萬種,光色、價直無與等者。菩提心寶亦複如是,住于生死大海之中,菩薩摩诃薩乘大願船,深心相續,載之來入解脫城中,二乘功德無能及者。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處閻浮洲,去日月輪四萬由旬,日月宮中所有莊嚴,其珠影現悉皆具足。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淨功德寶亦複如是,住生死中,照法界空,佛智日月一切功德悉于中現。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處,一切財寶、衣服等物,所有價直悉不能及。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自在王寶亦複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處,叁世所有天人、二乘漏無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善男子!海中有寶,名曰『海藏』,普現海中諸莊嚴事。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普能顯現一切智海諸莊嚴事。善男子!譬如天上閻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寶,余無及者。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閻浮檀金亦複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寶,余無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調龍法,于諸龍中而得自在。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得菩提心善調龍法,于諸一切煩惱龍中而得自在。善男子!譬如勇士,被, 執铠仗,一切怨敵無能降伏。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被執菩提大心铠仗,一切業惑諸惡怨敵無能屈伏。善男子!譬如天上黑栴檀香,若燒一铢,其香普熏小千世界①,叁千世界滿中珍寶所有價直皆不能及。菩…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