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64

  ..續本文上一頁薩摩诃薩菩提心香亦複如是,一念功德普熏法界,聲聞、緣覺一切功德皆所不及。善男子!如白栴檀,若以塗身,悉能除滅一切熱惱,令其身心普得清涼;菩薩摩诃薩菩提心香②亦複如是,能除一切虛妄、分別、貪、恚、癡等諸惑熱惱,令其具足智慧清涼。

  【章旨】從此處開始,彌勒菩薩開始爲善財童子等會衆以比喻稱贊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功德。此章先以四種比喻贊歎「十地」之初地「歡喜地」所具的功德,再以叁種比喻贊歎第二地「離垢地」之功德,其次以四種比喻贊歎第叁地「發光地」之功德。

  【注釋】①小千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四周之鐵圍山爲限叫「一世界」,此世界之數爲一千就叫「小千世界」。

  ②心香:心香指心中之香。學佛者心中精誠,自能感格于佛,與焚香供佛無異,故稱「心香」。世俗本此,對于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語,以示其崇拜之意。此處是指以菩提心爲香。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淨光明』的寶,完全能夠遮蔽一切珍寶之顔色。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其完全能夠遮蔽一切凡夫、聲聞、緣覺二乘之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火焰』的珍寶,完全能夠除滅一切黑暗。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能夠滅除一切無知之黑暗。善男子!譬如海中有一種無價寶,商人將其采得,以船載入城;其它的摩尼寶有百千萬種,但其光色、價值沒有與其相等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住于生死大海之中,菩薩乘著大願之船,深心相續,載之前來進入解脫城之中,聲聞、緣覺二乘之功德沒有能夠趕得上的。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自在王』的寶珠,位于閻浮洲,距離日月輪四萬由旬,日月宮中的所有莊嚴,其珠影都完全具足地顯現出來。菩薩所發的菩提心之清淨功德寶也是如此,住于生死,照耀法界虛空,佛智日月的一切功德都完全在其中顯現。

  「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自在王』的寶珠,日月光明所照之處,一切財寶、衣服等物,所有價值都趕不上。菩薩所發菩提心的自在王寶也是如此,一切智之光所照之處,叁世所有天、人、聲聞、緣覺等有漏、無漏之善等一切功德都不能及。善男子!海中有一種名爲『海藏』的珍寶,完全顯現出海中的諸莊嚴事。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寶也是如此,完全能夠顯現一切智之海諸莊嚴事。善男子!譬如天上的閻浮檀金,除過心王的大摩尼寶之外,其它都沒有能趕得上的。菩薩所發菩提心閻浮檀金也是如此,除過一切智之心王大寶外,其他都沒有能夠趕得上的。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調龍之法,在諸龍之中獲得自在。菩薩也是如此,獲得菩提心善調龍之法,在諸一切煩惱龍中而獲得自在。善男子!譬如勇士,身披铠甲手執兵杖,一切怨敵都沒有能夠降伏。菩薩也是如此,身披菩提大心之铠仗,一切業惑諸惡怨敵沒有能夠屈伏的。善男子!譬如天上的黑栴檀香,如果燒一铢,其香完全熏染小千世界,叁千世界全部珍寶的所有價值都不能夠趕得上。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一念功德完全熏染法界,是聲聞、緣覺的一切功德所不能企及的。善男子!如同白色栴檀,如果以其塗抹身體,完全能夠除滅一切熱惱,使其身心完全得到清涼;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能夠除去一切虛妄、分別、貪、恚、癡等諸惑熱惱,使其具足智慧清涼。

  「善男子!如須彌山,若有近者,即同其色。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山亦複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其皮香氣,閻浮提中若婆師迦①、若薝蔔迦②、若蘇摩那③,如是等華所有香氣皆不能及。菩薩摩诃薩菩提心樹亦複如是,所發大願功德之香,一切二乘無漏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諸功德香悉不能及。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雖未開華,應知即是無量諸華出生之處。菩薩摩诃薩菩提心樹亦複如是,雖未開發一切智華,應知即是無數天人衆菩提華所生之處。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華,一日熏衣,薝蔔迦華、婆利師華、蘇摩那華雖千歲熏亦不能及。菩薩摩诃薩菩提心華亦複如是,一生所熏諸功德香,普徹十方一切佛所,一切二乘無漏功德百千劫熏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海島中生椰子樹,根、莖、枝、葉及以華果,一切衆生恒取受用無時暫歇。菩薩摩诃薩菩提心樹亦複如是,始從發起悲願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時利益一切世間無有間歇。善男子!如有藥汁,名『诃宅迦』④,人或得之,以其一兩變千兩銅,悉成真金,非千兩銅能變此藥。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以菩提心回向智藥,普變一切業惑等法,悉使成于一切智相,非業惑等能變其心。善男子!譬如小火,隨所焚燒,其焰轉熾。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火亦複如是,隨所攀緣,智焰增長。善男子!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燈⑤亦複如是,普然叁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

  【章旨】彌勒菩薩分別以四種比喻稱贊發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第五地「極難勝地」的功能。

  【注釋】①婆師迦:又作「婆使迦」、「婆利師」、「婆利師迦」、「婆師波利」,意譯作「雨時花」、「夏生花」等,此種花要至雨時方生。

  ②薝蔔迦:又作「瞻波」、「占婆」、「瞻婆」、「瞻匐」、「瞻博」、「旃波迦」等,意譯「金色花樹」,其花有香氣遠熏,此樹形高大,花很香,其氣逐風彌遠。

  ③蘇摩那:又作「蘇末那」、「蘇蔓那」、「須摩那」,意譯「善意」,其花色黃白,香氣甚濃,不作大樹,纔高叁四尺,四垂似蓋。

  ④诃宅迦:又作「呵咤迦」,全稱「呵咤迦阿羅娑」,意譯「金色水」或「金光汁藥」,傳說爲鍍金之材料,或指不老之藥。

  ⑤心燈:譬喻心靈。心靈能燭照一切,靜而不昧,因此以燈比喻之。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如同須彌山,如果有接近的,隨即就與其同色。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之山也是如此,如果有接近的,就完全得以與一切智之色相同。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其皮具有香氣,閻浮提中的婆師迦、若薝蔔迦、若蘇摩那,如此等等花的所有香氣都趕不上。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樹也是如此,所發的大願功德之香,一切聲聞、緣覺二乘等無漏戒禅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諸功德香都完全不能企及。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雖未開花,應該知曉就是無量諸花出生的地方。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樹也是如此,雖未開發一切智之花,應該知曉就是無數天人衆菩提花所生的地方。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花,一日熏衣,薝蔔迦花、婆利師花、蘇摩那花即便是千歲熏習也是不能夠企及的。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花也是如此,一生所熏習的諸功德之香,普徹十方一切佛之住所,一切聲聞、緣覺二乘無漏功德百千劫所熏習所不能夠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海島中生出的椰子樹,其根、莖、枝、葉及以花果,一切衆生永遠采摘受用而無有片刻暫歇。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樹也是如此,始從發起悲願之心,直至成佛,正法住世,常常利益一切世間而無有間歇。善男子!譬如有一種名爲『诃宅迦』的藥汁,人或得之,以其一兩藥變出千兩銅錢,再全部將其變成真金,但這並非一千兩銅能夠變成此藥。菩薩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回向智慧之藥,完全將一切業惑等法完全變成一切智之相,這並非從業惑等變出其心。善男子!譬如小火,隨著所焚燒的柴薪,其火焰便越來越熾盛。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火也是如此,隨著所攀緣的對象,其智慧之火焰也越來越增長。善男子!譬如一燈,點燃百千燈,其本來就是一燈而無減無盡。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燈也是如此,完全點燃叁世諸佛智慧之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

  「善男子!譬如一燈,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燈亦複如是,入于衆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善男子!譬如燈炷,隨其大小而發光明;若益膏油,明終不絕。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燈亦複如是,大願爲炷,光照法界;益大悲油,教化衆生,莊嚴國土,施作佛事,無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冠閻浮檀真金天冠①,欲界天子諸莊嚴具皆不能及。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冠菩提心大願天冠,一切凡夫、二乘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如師子王哮吼之時,師子兒聞皆增勇健,余獸聞之即皆竄伏。佛師子王菩提心吼應知亦爾,諸菩薩聞增長功德,有所得者②聞皆退散。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師子筋而爲樂弦;其音既奏,余弦悉絕。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以如來師子波羅蜜身菩提心筋爲法樂弦;其音既奏,一切五欲及以二乘諸功德弦悉皆斷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種種諸乳,假使積集盈于大海,以師子乳一滴投中,悉皆變壞,直過無礙。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以如來師子菩提心乳,著無量劫業煩惱乳大海之中,悉令壞滅,直過無礙,終不住于二乘解脫。

  【章旨】彌勒菩薩分別以六種比喻稱贊發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六地「現前地」的功能。

  【注釋】①天冠:又作「寶冠」,指諸天頭上所戴之冠,或類似諸天之冠的微妙之冠。以其精微殊妙,非人中所有,故稱「天冠」。

  ②有所得:指未悟空理之凡夫的心境,即執著之心、與分別取舍之念。也是無法體達無二無別之理,凝滯于物,而分別有無、一異、是非之二相,而有取舍之念。爲「無所得」之對稱。凡夫心存分別之念而取舍物,以期自己有所取得,或凝住于某見地而自得者,即是執持二法,住于有所得,悉是偏見邪見。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一盞燈,一旦進入黑暗的房舍,此房舍中的百千年來的黑暗完全都能夠破除盡。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燈也…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