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65

  ..續本文上一頁是如此,進入于衆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的諸業煩惱、種種黑暗之障礙完全能夠除盡。

  「善男子!譬如燈炷,隨其大小而發出光明;如果給其增加膏油,其光明終將不斷絕。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燈也是如此,以大願爲燈炷,以其光照耀法界;如果增加大悲之油,以之教化衆生,莊嚴國土,施作佛事,沒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戴著以閻浮檀真金製作的天冠,是欲界天子諸莊嚴具都不能企及的。菩薩也是如此,冠菩提心大願之天冠,是一切凡夫、聲聞、緣覺等二乘功德所不能夠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師子王哮吼之時,獅子之子一聽聞都倍增勇健,余獸聽聞之後隨即都竄伏。佛師子王菩提心之吼叫也應該如此,諸菩薩聽了之後就增長功德,凡夫、邪魔等有所得的一旦聽聞都退散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獅子之筋來製作樂弦;其音演奏出來後,其余的弦就全部斷絕了。菩薩也是如此,以如來獅子波羅蜜身般的菩提心筋爲法樂之弦;其音演奏出來之後,一切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以及聲聞、緣覺二乘諸功德之弦也全部斷絕壞滅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將牛羊等各種各樣的乳液積集起來傾滿整個大海,這時以一滴師子乳投于其中,滿海的乳液都完全變化了,獅子乳在其中直通過無有障礙。菩薩也是如此,將如來獅子菩提心之乳液投入到由無量劫之業煩惱的乳液組成的大海之中,就使無量劫之業煩惱的乳液完全壞滅了,菩提心之乳液在其中便直接通過無有障礙,最終不再住于聲聞、緣覺二乘解脫境界。

  「善男子!譬如迦陵頻伽鳥①,在卵 中有大勢力,一切諸鳥所不能及。菩薩也是如此,于生死 發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勢力,聲聞、緣覺無能及者。

  「善男子!如金翅鳥王子,初始生時,目則明利,飛則勁捷,一切諸鳥雖久成長無能及者。菩薩也是如此,發菩提心,爲佛王子,智慧清淨,大悲勇猛,一切二乘雖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有壯夫,手執利矛,刺堅密甲,直過無礙。菩薩也是如此,執菩提心铦利快矛,刺諸邪見、隨眠密甲,悉能穿徹無有障礙。

  「善男子!譬如摩诃那伽②大力勇士,若奮威怒,于其額上必生瘡疱;瘡若未合,閻浮提中一切人民無能製伏。菩薩也是如此,若起大悲,必定發于菩提之心;心未舍來,一切世間魔及魔民不能爲害。

  「善男子!譬如射師有諸弟子,雖未慣習其師技藝,然其智慧、方便、善巧,余一切人所不能及。菩薩摩诃薩初始發心亦複如是,雖未慣習一切智行,然其所有願、智、解、欲,一切世間凡夫、二乘悉不能及。

  【章旨】彌勒菩薩分別以五種比喻稱贊發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七地「遠行地」的功能。

  【注釋】①迦陵頻伽鳥:又作「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迦蘭頻伽鳥」、「迦陵毗伽鳥」,意譯作「好聲鳥」、「美音鳥」、「妙聲鳥」。此鳥産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曠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殻中即能鳴,音聲清婉,和雅微妙,爲天、人、緊那羅、一切鳥聲所不能及。在佛教經典中,常以其鳴聲譬喻佛菩薩之妙音。或謂此鳥即極樂淨土之鳥,在淨土曼荼羅中,作人頭鳥身形。

  ②摩诃那伽大力勇士:即「大龍象」。「摩诃」爲「大」;「那伽」,可譯作「龍」,也可譯作「象」,有「無上」、「最上」之義。以龍爲水族之王,象爲獸類之王;在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最大,故取「龍象」比喻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也有以此比喻佛或高僧大德的。此處是指大勇士。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迦陵頻伽鳥,在卵榖中就有大勢力,是一切諸鳥所不能企及的。菩薩也是如此,在生死榖中發菩提心,其所具有的大悲功德勢力,是聲聞、緣覺所不能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金翅鳥王子,其初始生下之時,目光就很明利,飛翔起來很有勁,也很敏捷,一切諸鳥即便經過長久生長也是無法企及的。菩薩也是如此,其發菩提心,作佛王子,智慧清淨,大悲勇猛,一切聲聞、緣覺二乘即便是經過百千劫久久修習所獲得的道行也是無法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有壯夫,手執利矛,去刺堅密的铠甲,沒有任何阻礙。菩薩也是如此,執菩提心之铦利快矛,刺諸邪見、煩惱等等堅密的铠甲,完全能夠穿徹而無任何障礙。

  「善男子!譬如大龍象大力勇士,如果振臂威怒,在其額頭上一定生出瘡疱;其瘡如果未曾愈合,閻浮提中的一切人民沒有能夠製伏他的。菩薩也是如此,如果他生起大悲之心,一定是從菩提之心發出的;此心如果未曾舍棄,一切世間之魔以及魔民都不能爲害世間。

  「善男子!譬如射師有這樣一些弟子,雖然未曾習慣其師的技藝,然而其智慧、方便、善巧,是其他一切人所不能夠企及的。菩薩初始發心也是如此,雖然未曾習慣一切智之行,然而其所有的願力、智慧、理解力、欲想,是一切世間的凡夫、聲聞、緣覺等等全部不能夠企及的。

  「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師,將作幻事,先當起意憶持幻法,然後所作悉得成就。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將起一切諸佛菩薩神通幻事,先當起意發菩提心,然後一切悉得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術,無色現色。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相亦複如是,雖無有色,不可睹見,然能普于十方法界示現種種功德莊嚴。

  「善男子!譬如貓狸①,纔見于鼠,鼠即入穴不敢複出。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亦複如是,暫以慧眼觀諸惑業,皆即竄匿不複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著閻浮金莊嚴之具,映蔽一切皆如聚墨。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著菩提心莊嚴之具,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莊嚴悉無光色。

  「善男子!如好磁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壞諸鐵鈎鎖。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亦複如是,若起一念,悉能壞滅一切見欲、無明鈎鎖。

  「善男子!如有磁石,鐵若見之,即皆散去,無留住者。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亦複如是,諸業煩惱、二乘解脫,若暫見之,即皆散滅,亦無住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無能爲害;假使入于摩竭魚②口,亦不爲彼之所吞噬。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發菩提心入生死海,諸業煩惱不能爲害;假使入于聲聞、緣覺實際法中,亦不爲其之所留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飲甘露漿,一切諸物不能爲害。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飲菩提心甘露法漿,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以具廣大悲願力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繕那藥③以塗其目,雖行人間,人所不見。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得菩提心安繕那藥,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衆魔所不能見。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依菩提心大勢力王,不畏障、蓋、惡道之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脫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將,即不怖畏一切怨敵。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將,不畏一切惡行怨敵。

  「善男子!如釋天王,執金剛杵④,摧伏一切阿修羅衆。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持菩提心金剛之杵,摧伏一切諸魔外道。

  【章旨】彌勒菩薩分別以十四種比喻稱贊發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八地「不動地」的功能。

  【注釋】①貓狸:「貓」和「狸」的合稱,都以捕鼠爲食。狸,即「山貓」、「野貓」,也稱爲「豹貓」。

  ②摩竭魚:又作「摩伽羅魚」、「麼迦羅魚」,意譯爲「大體魚」、「鯨魚」、「巨鳌」。佛教典籍將其當作大魚記載,當代學者將其視爲與鳄、鲨魚、海豚等同類。也有可能爲古代印度人假想中之魚。印度神話中,以之爲水神之坐騎,愛神所執之旗上也附有摩竭魚圖,又爲十二宮之一,稱「摩竭宮」。其頭部與前肢似羚羊,身體與尾部則呈魚形。

  ③安繕那藥:又作「安膳那」、「安禅那」、「安阇那」。一說爲眼藥名,其色青黑。一說爲植物之一種,其葉可和合眼藥使用。據說將之塗于眼睑四周,使眼部青黑,則他人無法辨認。現今的印度人仍然將之塗于小孩之眼緣上,因相信此藥有強眼之效用,並認爲眼緣爲黑色更惹人喜愛。

  ④金剛杵:又稱「金剛智杵」、「堅慧杵」,爲帝釋天、執金剛神、大力金剛、金剛手諸尊之執持物,亦爲密教行者修法所用之法器。此物本爲印度人所使用之武器,由于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冠以「金剛」之名。佛教密宗用以象征具有摧破煩惱之佛智。最初金剛杵尖端甚銳利,直至用爲佛教之法器,其形狀已改變許多。

  【語譯】彌勒菩薩又爲善財童子以及會衆解釋菩提心爲什麼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人學射,先安定其足,然後再學習射擊的方法。菩薩也是如此,想學習如來一切智之道,先應當安住于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師,將作幻事之前,先應當發起意念憶持幻之法,然後其所作纔能完全得以成就。菩薩也是如此,將發起一切諸佛菩薩神通幻事,先應當起意發菩提心,然後一切纔能完全得以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術,有一種讓無顔色的東西顯現出顔色的本領。菩薩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相狀也是如此,雖然其心沒有顔色,不可能看見,但是卻能夠完全在十方法界示現出種種功德莊嚴。

  「善男子!譬如貓狸,即便是其初次看見鼠,但鼠卻嚇得進入洞穴而不敢再出來。菩薩發菩提心也是如此,暫時以智慧之眼觀諸惑業,其惑業也就竄匿而不再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佩帶著以閻浮金製作的莊嚴之具,遮蔽得周邊一切都如同聚墨一樣無光。菩薩也是如此,擁有著菩提心莊嚴之具,遮蔽…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