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如此,进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的诸业烦恼、种种黑暗之障碍完全能够除尽。
「善男子!譬如灯炷,随其大小而发出光明;如果给其增加膏油,其光明终将不断绝。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灯也是如此,以大愿为灯炷,以其光照耀法界;如果增加大悲之油,以之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没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戴着以阎浮檀真金制作的天冠,是欲界天子诸庄严具都不能企及的。菩萨也是如此,冠菩提心大愿之天冠,是一切凡夫、声闻、缘觉等二乘功德所不能够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师子王哮吼之时,狮子之子一听闻都倍增勇健,余兽听闻之后随即都窜伏。佛师子王菩提心之吼叫也应该如此,诸菩萨听了之后就增长功德,凡夫、邪魔等有所得的一旦听闻都退散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狮子之筋来制作乐弦;其音演奏出来后,其余的弦就全部断绝了。菩萨也是如此,以如来狮子波罗蜜身般的菩提心筋为法乐之弦;其音演奏出来之后,一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以及声闻、缘觉二乘诸功德之弦也全部断绝坏灭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将牛羊等各种各样的乳液积集起来倾满整个大海,这时以一滴师子乳投于其中,满海的乳液都完全变化了,狮子乳在其中直通过无有障碍。菩萨也是如此,将如来狮子菩提心之乳液投入到由无量劫之业烦恼的乳液组成的大海之中,就使无量劫之业烦恼的乳液完全坏灭了,菩提心之乳液在其中便直接通过无有障碍,最终不再住于声闻、缘觉二乘解脱境界。
「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鸟①,在卵 中有大势力,一切诸鸟所不能及。菩萨也是如此,于生死 发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势力,声闻、缘觉无能及者。
「善男子!如金翅鸟王子,初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菩萨也是如此,发菩提心,为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有壮夫,手执利矛,刺坚密甲,直过无碍。菩萨也是如此,执菩提心铦利快矛,刺诸邪见、随眠密甲,悉能穿彻无有障碍。
「善男子!譬如摩诃那伽②大力勇士,若奋威怒,于其额上必生疮疱;疮若未合,阎浮提中一切人民无能制伏。菩萨也是如此,若起大悲,必定发于菩提之心;心未舍来,一切世间魔及魔民不能为害。
「善男子!譬如射师有诸弟子,虽未惯习其师技艺,然其智慧、方便、善巧,余一切人所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初始发心亦复如是,虽未惯习一切智行,然其所有愿、智、解、欲,一切世间凡夫、二乘悉不能及。
【章旨】弥勒菩萨分别以五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的功能。
【注释】①迦陵频伽鸟:又作「歌罗频伽鸟」、「羯逻频迦鸟」、「迦兰频伽鸟」、「迦陵毗伽鸟」,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此鸟产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旷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殻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天、人、紧那罗、一切鸟声所不能及。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或谓此鸟即极乐净土之鸟,在净土曼荼罗中,作人头鸟身形。
②摩诃那伽大力勇士:即「大龙象」。「摩诃」为「大」;「那伽」,可译作「龙」,也可译作「象」,有「无上」、「最上」之义。以龙为水族之王,象为兽类之王;在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最大,故取「龙象」比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也有以此比喻佛或高僧大德的。此处是指大勇士。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鸟,在卵榖中就有大势力,是一切诸鸟所不能企及的。菩萨也是如此,在生死榖中发菩提心,其所具有的大悲功德势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金翅鸟王子,其初始生下之时,目光就很明利,飞翔起来很有劲,也很敏捷,一切诸鸟即便经过长久生长也是无法企及的。菩萨也是如此,其发菩提心,作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声闻、缘觉二乘即便是经过百千劫久久修习所获得的道行也是无法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有壮夫,手执利矛,去刺坚密的铠甲,没有任何阻碍。菩萨也是如此,执菩提心之铦利快矛,刺诸邪见、烦恼等等坚密的铠甲,完全能够穿彻而无任何障碍。
「善男子!譬如大龙象大力勇士,如果振臂威怒,在其额头上一定生出疮疱;其疮如果未曾愈合,阎浮提中的一切人民没有能够制伏他的。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生起大悲之心,一定是从菩提之心发出的;此心如果未曾舍弃,一切世间之魔以及魔民都不能为害世间。
「善男子!譬如射师有这样一些弟子,虽然未曾习惯其师的技艺,然而其智慧、方便、善巧,是其他一切人所不能够企及的。菩萨初始发心也是如此,虽然未曾习惯一切智之行,然而其所有的愿力、智慧、理解力、欲想,是一切世间的凡夫、声闻、缘觉等等全部不能够企及的。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师,将作幻事,先当起意忆持幻法,然后所作悉得成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将起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幻事,先当起意发菩提心,然后一切悉得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术,无色现色。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相亦复如是,虽无有色,不可睹见,然能普于十方法界示现种种功德庄严。
「善男子!譬如猫狸①,纔见于鼠,鼠即入穴不敢复出。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暂以慧眼观诸惑业,皆即窜匿不复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着阎浮金庄严之具,映蔽一切皆如聚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着菩提心庄严之具,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庄严悉无光色。
「善男子!如好磁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坏诸铁钩锁。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若起一念,悉能坏灭一切见欲、无明钩锁。
「善男子!如有磁石,铁若见之,即皆散去,无留住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解脱,若暂见之,即皆散灭,亦无住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无能为害;假使入于摩竭鱼②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不能为害;假使入于声闻、缘觉实际法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为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饮菩提心甘露法浆,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具广大悲愿力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缮那药③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不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安缮那药,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众魔所不能见。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大势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脱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将,即不怖畏一切怨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将,不畏一切恶行怨敌。
「善男子!如释天王,执金刚杵④,摧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金刚之杵,摧伏一切诸魔外道。
【章旨】弥勒菩萨分别以十四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的功能。
【注释】①猫狸:「猫」和「狸」的合称,都以捕鼠为食。狸,即「山猫」、「野猫」,也称为「豹猫」。
②摩竭鱼:又作「摩伽罗鱼」、「么迦罗鱼」,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鳌」。佛教典籍将其当作大鱼记载,当代学者将其视为与鳄、鲨鱼、海豚等同类。也有可能为古代印度人假想中之鱼。印度神话中,以之为水神之坐骑,爱神所执之旗上也附有摩竭鱼图,又为十二宫之一,称「摩竭宫」。其头部与前肢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则呈鱼形。
③安缮那药:又作「安膳那」、「安禅那」、「安阇那」。一说为眼药名,其色青黑。一说为植物之一种,其叶可和合眼药使用。据说将之涂于眼睑四周,使眼部青黑,则他人无法辨认。现今的印度人仍然将之涂于小孩之眼缘上,因相信此药有强眼之效用,并认为眼缘为黑色更惹人喜爱。
④金刚杵:又称「金刚智杵」、「坚慧杵」,为帝释天、执金刚神、大力金刚、金刚手诸尊之执持物,亦为密教行者修法所用之法器。此物本为印度人所使用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佛教密宗用以象征具有摧破烦恼之佛智。最初金刚杵尖端甚锐利,直至用为佛教之法器,其形状已改变许多。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人学射,先安定其足,然后再学习射击的方法。菩萨也是如此,想学习如来一切智之道,先应当安住于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师,将作幻事之前,先应当发起意念忆持幻之法,然后其所作纔能完全得以成就。菩萨也是如此,将发起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幻事,先应当起意发菩提心,然后一切纔能完全得以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术,有一种让无颜色的东西显现出颜色的本领。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相状也是如此,虽然其心没有颜色,不可能看见,但是却能够完全在十方法界示现出种种功德庄严。
「善男子!譬如猫狸,即便是其初次看见鼠,但鼠却吓得进入洞穴而不敢再出来。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暂时以智慧之眼观诸惑业,其惑业也就窜匿而不再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佩带着以阎浮金制作的庄严之具,遮蔽得周边一切都如同聚墨一样无光。菩萨也是如此,拥有着菩提心庄严之具,遮蔽…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