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功德庄严也都全部没有任何光色。
「善男子!譬如上好的磁石,以少分之力,就能够吸坏诸铁钩锁。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若生起一念,就能够完全坏灭一切见欲、无明钩锁。
「善男子!譬如有磁石,铁如果遇见它,就立即被吸引而去,没有能够留在原处的。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诸业烦恼、声闻、缘觉的二乘解脱,如果一见到菩萨之菩提心,随即就都完全散灭了,不再有人再住于此种解脱方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于进大海,而一切水族都不能够伤害他;假使进入了摩竭鱼之口,也可以不被此鱼所吞噬。菩萨也是如此,发菩提心而进入生死之海,诸业烦恼再也不能够为害;假使进入声闻、缘觉之实际法中,也自然不会被其吸引而停留于此。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够再伤害他。菩萨也是如此,饮菩提心之甘露法浆,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因为他具有广大悲愿之力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安缮那药而以之涂抹在自己的眼皮上,即便是在人间行走,别人也看不见他。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之安缮那药,能够以方便进入魔的境界,但一切众魔却不能看见他。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国王,而不畏惧其他人。菩萨也是如此,依靠于菩提心之大势力王,就不畏惧障、盖、恶道等等的苦难、困境。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就不害怕被火所焚。菩萨也是如此,住于菩提心之善根水中,就不害怕声闻、缘觉二乘解脱智之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靠猛将,就不怖畏一切怨敌。菩萨也是如此,依靠菩提心之勇猛大将,就不畏惧一切恶行怨敌。
「善男子!譬如帝释天王,手执金刚杵,摧毁降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金刚之杵,一定会摧毁降伏一切诸魔外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龄药①,长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服菩提心延龄之药,于无数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厌亦无染着。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必当先取好清净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无能坏者。菩提心海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之心所不能坏。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漏智②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③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④皆应敬礼。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妙宝,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无智不信谓为不净。
【章旨】弥勒菩萨分别以十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功能。
【注释】①延龄药:指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
②无漏智:指证见真理,远离一切烦恼过与是非的智慧。对于小乘佛教来说,证见四谛理之智,称为「无漏智」。对于大乘唯识学而言,「无漏智」分为「根本」、「后得」二智,「根本智」为唯识之性,即证得真如理性之「无分别智」;「后得智」由「根本智」所出,为唯识之相,即了知因缘现起之万象。
③耆宿:年高有德者之人。
④耆旧:指年高望重之人。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人,服食延龄之药,长得非常健康,不老也不瘦。菩萨也是如此,服食菩提心之延龄之药,在无数劫修习菩萨行,心没有疲倦和厌恶,也无染着。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一定先取好清净之水。菩萨也是如此,想修习菩萨一切行愿,必然应该先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护身,必然先保护命根。菩萨也是如此,护持佛法,必然会先保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如果断绝了命根,就不能够给予父母、宗亲以利益。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舍弃菩提心,就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不能够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是没有人能够毁坏的。菩提心海也是如此,是诸业烦恼、声闻、缘觉二乘之心所不能毁坏的。
「善男子!譬如日光,是星宿之光明所不能映蔽的。菩提心之日也是如此,是一切声闻、缘觉二乘之无漏智光所不能遮蔽的。
「善男子!譬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也是如此,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就被德高望重并且久修梵行的声闻、缘觉所共同尊重,因为其已经以大悲而获得自在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然年轻幼稚,但一切大臣却都向其致敬。菩萨也是如此,虽然初发心修习菩萨行,但声闻、缘觉二乘耆旧都应当向其致敬。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然在一切臣佐之中未能获得自在,但他却已经具备王者之相,并不与一切诸臣佐相同,这是因为他的出生地位很尊贵超越的缘故。菩萨也是如此,虽然在一切业烦恼之中未能获得自在,但是却已经具足菩提之相,并不与一切声闻、缘觉二乘相等同,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是第一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清净的摩尼妙宝,那些眼睛有障蔽之物的人会将其看作不干净的。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那些缺乏智慧以及没有信仰的人就会将其看作不清净的。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忆念之者,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也是如此,若常忆持菩提心露,令愿智身①毕竟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②,若无有楔,身即离散,不能运动。菩萨也是如此,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沈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意,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无为③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处及金处生,非余宝处生。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不从根生,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无根可得,而能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枝、叶、华、果,扶疏荫映④,普覆世间。
【章旨】弥勒菩萨分别以六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六地「法云地」的功能。
【注释】①愿智身:指以「愿智」为体的菩萨之身。愿智,如愿知悉一切之智慧。
②机关木人:用机关启动的木人。
③无为:无造作之意,是指非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也指「无为法」,是「涅槃」之异名。
④扶疏荫映:指枝叶繁茂分披,覆照、覆映着行人。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一种药,被咒所执持,如果有众生见到、听到以及与其同住在一起,一切诸病都得以消灭。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药也是如此,为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同摄持,如果有众生看见、听到、同住、忆念菩提心药,诸烦恼病也都完全可以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常持有甘露,其身永远不变不坏。菩萨也是如此,如果常常忆持菩提心露,就会使其愿智之身永远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如果没有楔子将其连接起来,其机身立即就会离散,不能运动。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菩提心,菩萨之行就立即会分散,就不能够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转轮王,拥有名为『象藏』的沈香宝;如果燃烧此香,转轮王的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四兵都完全飞腾进入虚空。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发此意,就会使菩萨一切善根永远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行于如来智的无为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只是从金刚和金处出生,并非在其它的珍宝处产生。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金刚也是如此,只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之金处而产生,并非在其余众生之善根处产生。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无根』的树,它不从根生,而枝、叶、花、果都完全繁茂。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无根可得,但却能够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其枝、叶、花、果,扶疏荫映,完全覆盖世间。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