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小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
「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章旨】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此处的十七种比喻是用来称赞「等觉位」所具有的功德的。在此,弥勒菩萨总结了对菩提心的称赞之语。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刚,并非恶劣的器物以及破败的器物所能容持,只有完整的美妙的上等器物纔能盛放。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并非下劣众生的吝啬、嫉妒、破戒、懈怠、妄念、无智之根器所能够容持,也并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之心、恶觉众生之根器所能够容持,只有菩萨深心之宝器纔能容持。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够穿刺众宝。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它完全能够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够毁坏众山。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它完全能够摧毁破坏诸邪见之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即便是破败不全,一切众宝仍然不能够企及。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即便是志向拙劣,少有亏损,仍然胜过一切声闻、缘觉二乘之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即便是有损缺,仍然能够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即便是有损缺,不能够进修诸行,仍然能够舍弃远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譬如小金刚,完全能够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也是如此,进入一部分境界,就能够破坏一切无知之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并非凡人所得。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并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认识这种珍宝的人不知晓其能、不能够得其用处。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不知晓佛法的人不了解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其销灭。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一切诸法中没有能够销灭它的。
「善男子!譬如金刚杵,诸大力人都不能够持,唯有大那罗延之力纔可以执持。菩提之心也是如此,一切声闻、缘觉二乘都不能够持有它,只有菩萨广大因缘坚固之善力纔能持有它。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中没有能够毁坏它,但其却能够完全毁坏一切诸物,而其体性却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完全在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的方面它都能够做之,但其自身却毕竟无有疲倦和厌恶,也无任何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其它各地都不能持有,唯有金刚地纔能持有。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声闻、缘觉都不能持有,只是趣向般若波罗蜜的菩萨纔能拥有。
「善男子!譬如金刚器,没有瑕疵,用其盛水就永远不会渗漏而进入地下。菩提心之金刚器也是如此,盛放着善根之水,永远不会渗漏,使其进入诸趣。
「善男子!譬如金刚的边际,能够执持大地,不使其坠没。菩提之心也是如此,能够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使其坠没进入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长久地置放于水中,它既不腐烂,也不潮湿。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在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之水中,不坏也不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是一切诸火所不能烧燃的,甚至也不能使其发热。菩提之心也是如此,一切生死诸烦恼之火并不能使其烧燃,也不能使其发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的金刚座,能够使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而其它的座位并不能完成这一伟业。菩提心之座也是如此,它能够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而受行,这是一切其它心所不能做到的。
「善男子!总而言之,菩提心能够成就如此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
「如果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可以获得如此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你可以获得善利!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经获得了如此的大功德。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徧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章旨】弥勒菩萨又引入善财童子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让其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徧观察,以学习菩萨行。
【语译】弥勒菩萨继续给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说:「善男子!如你所问:菩萨如何学习菩萨行、修习菩萨道?善男子!你可以进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徧观察,就能够了知如何学习菩萨行以及学成以后所成就的无量功德。」
《华严经》卷七十九 入法界品之二十
【题解】
本卷接续第七十八卷之「弥勒菩萨会」,即《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二参最后一大部分内容。
善财童子请求弥勒菩萨打开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让自己能够进入。弥勒菩萨至楼门前弹指出声,其门自开,善财童子得以进入,看到了楼阁中的奇异庄严。善财童子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此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生出大欢喜,进入无碍解脱之门。由于进入了无碍解脱境界,善财童子得以看见弥勒菩萨从初发心、修行得法,一直到其随类摄取众生的整个过程。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看见菩萨进入三昧,以各种变化身演说佛法;也看见了诸佛摄化众生的功德以及弥勒菩萨一生所做的功德。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见到、听见各种庄严具的微妙作用,共分十段。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听闻宝网铃铎及诸乐器演说佛法,又看到宝镜中显现出的种种形象、楼阁中的宝柱放出摩尼王大光明网、以阎浮提檀金制作的童女及众宝像。善财童子又看见在楼阁中出生许多真珠璎珞、香水、琉璃、璎珞,这些珍宝都放出百千光明。这时,善财童子又看见有各色莲花在其中盛开,在每一朵莲花中显现出各种颜色的众生形象。此外,善财童子还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净琉璃地每一步间都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各种形象。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看见在各种宝树中都显现出佛、菩萨、天、龙等半身形象,看见了此楼阁中的半月形建筑发出无数星宿的种种光明。最后,善财童子还看见,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周回四壁上,其每一宝中都显现出了弥勒菩萨在修行中所作的「随类摄生」的事情。
善财童子因为获得了不忘失忆念之力的缘故,纔获得了见十方清净之眼、善观察无碍智、诸菩萨自在智,并且因为获得了诸菩萨已入智地后所具的广大解,所以,他纔能在此楼阁中见到如此奇异的境界。此处以十种比喻显示善财童子之所见,十种比喻均有二义:一喻能见因缘不同,二喻所见境界不同。弥勒菩萨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以弹指作声,将善财童子从三昧定中唤出。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因为菩萨之法力加持的缘故,纔见到如此的境界。善财童子请问此法门之名,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这一法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所具如此境界的本源。弥勒菩萨则回答说,此法非去非来,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善财童子所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凭借菩萨智慧神力而住,也是不住于内,不住于外,非来非去的。
善财童子又询问弥勒菩萨是从何处生出的。弥勒菩萨以三层来回答:第一,从法身而言,无来之来,来即无来。第二,从「相」即「实报」言之,「从万行中来」。第三,从化身、现身而言,从「随机熟处而来」。这三层「即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后唯事,中一具理、事。」(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九中)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菩萨的生处,弥勒菩萨先回答菩萨的十种生处…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