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8

  ..续本文上一页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萨行,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菩萨行。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识求菩萨行。善男子!我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①。」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为何事业?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观察?」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善财童子遵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寂静音海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善财童子则从「业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观之观」四方面询问此法门的内容。

  【注释】①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澄观对此法门的含义解释为:「一化生遂志故,生喜即福德庄严。二观佛菩萨胜用故,欢喜即智慧庄严。观化既无间断故,『喜』亦念念出生。」(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中)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处所闻听到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已经了知信解,并且得以自在安住。然后,善财童子到达寂静音海夜神的住所,顶礼寂静音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想依止善知识,学菩萨行,进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于菩萨行。希望您慈愍,为我宣说: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当时,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依止善知识而求取菩萨行。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

  善财童子问道:「大圣!这一解脱法门的业用如何?产生什么样的境界?生起什么样的方便?其观行的内容如何?」

  夜神言:「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我发起攀缘①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我发起无住心,我发起普现一切众生前救护心,我发起见一切佛海无厌足心,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忧恼旷野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②心,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我发起与一切险难众生作依怙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处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皆受喜乐心。

  【章旨】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生起的方便的问题。「以悲、智双运等心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下十心,下化大悲心。」(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下)

  【注释】①攀缘: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之根源。盖凡夫之人,妄想微动即攀缘诸法;妄想既有所攀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由此,内烦众结,外生万疾;此都攀缘作用所致。

  ②色声香味触法:指「六尘」,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为染污之义,佛教认为外境能够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法,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语译】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我发起攀缘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我发起无住心,我发起普现于一切众生前救护心,我发起见一切佛海而永不厌恶满足心,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超越忧恼旷野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不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对象之心,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我发起为一切遇到险难的众生而作依怙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处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皆受喜乐之心。

  「发是心已,复为说法,令其渐至一切智地。所谓:

  「若见众生乐着所住宫殿、屋宅,我为说法,令其了达诸法自性,离诸执着;若见众生恋着父母、兄弟、姊妹,我为说法,令其得预诸佛菩萨清净众会;若见众生恋着妻子,我为说法,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起大悲心,于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若见众生住于王宫,采女侍奉,我为说法,令其得与众圣集会,入如来教;若见众生染着境界,我为说法,令其得入如来境界;若见众生多瞋恚者,我为说法,令住如来忍波罗蜜;若见众生其心懈怠,我为说法,令得清净精进波罗蜜;若见众生其心散乱,我为说法,令得如来禅波罗蜜;若见众生入见稠林无明暗障,我为说法,令得出离稠林黑暗;若见众生无智慧者,我为说法,令得般若波罗蜜;若见众生染着三界,我为说法,令出生死;若见众生志意下劣,我为说法,令其圆满佛菩提愿;若见众生住自利行,我为说法,令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愿;若见众生志力微弱,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力波罗蜜;若见众生愚痴暗心,我为说法,令得菩萨智波罗蜜。

  「若见众生色相不具,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清净色身;若见众生形容丑陋,我为说法,令得无上清净法身;若见众生色相粗恶,我为说法,令得如来微妙色身;若见众生情多懮恼,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毕竟安乐①;若见众生贫穷所苦,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功德宝藏;若见众生住止园林,我为说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缘;若见众生行于道路,我为说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若见众生在聚落中,我为说法,令出三界;若见众生住止人间,我为说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来地;若见众生居住城郭,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若见众生住于四隅,我为说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若见众生住于诸方,我为说法,令得智慧见一切法。

  「若见众生贪行多者,我为彼说不净观门,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若见众生瞋行多者,我为彼说大慈观门,令其得入勤加修习;若见众生痴行多者,我为说法,令得明智观诸法海;若见众生等分行者,我为说法,令其得入诸乘愿海;若见众生乐生死乐,我为说法,令其厌离;若见众生厌生死苦,应为如来所化度者,我为说法,令能方便示现受生;若见众生爱着五蕴,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无依境界;若见众生其心下劣,我为显示胜庄严道;若见众生心生憍慢,我为其说平等法忍②;若见众生其心谄曲,我为其说菩萨直心③。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施摄诸众生,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令离恶道,受人、天乐,脱三界缚,住一切智;我时便得广大欢喜法光明海,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章旨】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的业用即功能问题。总共三十七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门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门双明舍戒,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门。」第二部分十二门则指化度无功德众生,使其获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见第一义之「空」。第三部分十门则以对治门破其惑障。

  【注释】①如来毕竟安乐:指佛所具的最终极的身安心乐之境界。毕竟,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极」、「至极」、「最终」之意。安乐,身安心乐,身无危险为「安」,心无懮恼为「乐」。

  ②平等法忍:指坚定地安住于众生平等之法中。对于众生亦应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之区别,在值得怜悯和具有佛性上,平等无二,此称「众生平等」。法忍,指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

  ③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也可以指清净纯一、专心企求佛道之「菩提心」。

  【语译】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我发起这些心之后,又为众生说法,使其逐渐能够到达一切智之地。具体有:

  「如果看见乐于执着所住宫殿、屋宅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了达诸法之自性,远离诸执着;如果看见恋着父母、兄弟、姊妹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与诸佛菩萨清净众会;如果看见恋着妻子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舍弃远离生死爱染,生起大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平等无二;如果看见住于王宫并且有采女侍奉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加众圣的集会,进入如来的教诲;如果看见染着境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进入如来境界;如果看见多瞋恚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住于如来忍波罗蜜;如果看见其心懈怠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清净精进波罗蜜;如果看见其心散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禅波罗蜜;如果看见进入见稠林被无明黑暗障蔽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出离稠林黑暗;如果看见无智慧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般若波罗蜜;如果看见染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出离生死;如果看见志意下劣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圆满佛菩提之愿;如果看见众生住于自利之行为,我为其说法,使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之愿;如果看见志力微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