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偈颂即可分为二十一部分去理解。此章为其前五部分。第一部分二偈赞叹「佛无障碍智」,第二部分一偈赞叹「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即真如无二、无动念之功德),第三部分三偈赞叹「无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第四部分十五偈赞叹「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参见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六二上)
【注释】①佛无量寿:即阿弥陀佛。
②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
③妙喜:即妙喜世界,东方阿閦佛的世界。
④阿閦如来:全名「阿閦鞞佛」、「阿閦婆佛」,意译为「无动佛」、「不动佛」。往昔在距离东方千佛土出现于阿比罗提国之大日如来的所在发愿,修行后,成佛于东方,其国土名「善快」,现于其土说法。
⑤香象:即「香象菩萨」,又作「香惠菩萨」、「赤色菩萨」、「不可息菩萨」,是贤劫十六尊菩萨之一。此位菩萨身出香风,在北方之香聚山说法。
⑥月觉大名称:即「月觉菩萨」。
⑦金刚幢菩萨: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为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之一,以宝幢之三昧耶标注宝雨。
⑧圆镜:即「大圆镜智」、「大圆鉴智」,是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之佛智,为唯识学的四智之一,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此智是在证入佛果之时,阿赖耶识舍断一切烦恼习气,转依而成的纯粹的无漏智。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之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⑨日藏:即「日藏菩萨」,为显教在家十六位菩萨之一。
⑩智幢菩萨:为密教在家十六位菩萨之一。
11众生心智业:由一切众生之心所起的智慧产生之业。「心智」即「心」与「智」。
12无上大导师:佛的尊称。
13般若方便愿力智:即般若、方便智与愿力智。
【语译】此时,普贤菩萨的功德、智慧都圆满具足,十分庄严,犹如莲花不沾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一切尘垢,普贤菩萨告诉诸位菩萨说:「你们应该仔细听着,我现今想说说佛的功德海中的一滴水之相状。」普贤菩萨随即念说偈颂说:
「佛智广大如同虚空,普遍存在于一切众生之心中,完全了知世间的诸妄想,不生起种种不同的分别。一念完全知晓三世之法,也了知一切众生之根,譬如善巧的大幻师,可以在念念中示现出无边无边的事情。
「随着众生之心修习种种行,依靠过去诸业的誓愿之力,使其所见各不相同,而佛本来就毫无动念。
「有人处处看见佛坐在狮子之座上,充满了十方诸世界,也有些人由于其心不清净,即便在无量劫中也不能看见佛。有人对于佛法能够产生信解并且远离憍慢,一经发心就可以立即见到如来;也有些人生谄诳不净之心,即便在亿劫寻求佛也是难于遇到佛的。有的人在一切处听到佛的声音,佛的声音美妙使其心中充满喜悦;也有的人即便在百千万亿劫中,由于其心不净的缘故却不能听闻佛的声音。
「有人看见清净的大菩萨,充满了三千大千界,都已经具足普贤行,如来在其中俨然而坐。有的人看到这一世界奇妙无比,是佛在无量劫中严净的结果;毗卢遮那佛最为殊胜受众生尊敬,在此世界中觉悟成就菩提。有的人看见莲花胜妙的国土,贤首如来住于其中,有无量的菩萨众围绕着,都完全勤奋地修习普贤行。也有的人看见无量寿佛,观音菩萨等围绕着,都完全已经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也有的看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犹如妙喜世界,阿閦如来住于在其中,还有香象诸菩萨。有的人看见月觉大菩萨,与金刚幢菩萨等,住于如同大圆镜般美妙庄严、普徧十方的清净国土。有的人看见日藏菩萨为世间所尊敬,住于善光明清净土,与灌顶诸地的诸位菩萨,充徧十方而为众生说法。有的则看见金刚大焰佛,与智幢菩萨一起,周行一切广大国土,为众生说法而除灭遮蔽众生的障碍。佛的每一毛端都是不可说的,诸佛具足三十二相,菩萨眷属共同围绕着,佛宣说种种说以济度众生。也有人观见佛的每一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国土,无量如来都在其中,清净佛子都充满其中。也有人看见一微尘之内,具有恒沙数的佛国土,有无量菩萨完全充满其中,在不可说劫中修习诸行。也有人看见一毛端处,无量尘沙数的诸国土海中,因种种业而生起各各差别,毗卢遮那佛在其中旋转*轮。有人看见世界不清净,有人看见世界是清净的珍宝所组成,如来住寿无量时,直至涅槃诸相显现出来。佛普徧十方诸世界,示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随着诸位众生的心之智慧之业,无一不得到化度并且使其得到清净。如此无上的大导师,充满十方诸国土,示现出种种神通之力,我只是说出一点点让你们仔细听一听。
「有人看见释迦成就佛道,已经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劫数;有人看见他现今纔成为菩萨,在十方利益诸多众生。也有人看见这位释迦族的狮子,供养一切诸佛修行佛道;有人看见他是人中最胜尊的,显现出种种力、种种神通之事。有人看见他修习布施、持戒,修习忍,修习精进,修习诸禅,修习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此等等都随着众生之心而都示现出来。
「或见究竟波罗蜜,或见安住于诸地,总持三昧神通智,如是悉现无不尽。或现修行无量劫,住于菩萨堪忍位①;或现住于不退地②,或现法水灌其顶。或现梵释护世身,或现剎利婆罗门,种种色相所庄严,犹如幻师现众像。
「或现兜率始降神,或见宫中受嫔御,或见弃舍诸荣乐,出家离俗行学道。或见始生或见灭,或见出家学异行,或见坐于菩提树,降伏魔军成正觉。或有见佛始涅槃,或见起塔徧世间,或见塔中立佛像,以知时故如是现。或见如来无量寿,与诸菩萨授尊记,而成无上大导师,次补住于安乐剎。或见无量亿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槃;或见今始成菩提,或见正修诸妙行。或见如来清净月,在于梵世及魔宫,自在天宫化乐宫,示现种种诸神变。或见在于兜率宫,无量诸天共围绕,为彼说法令欢喜,悉共发心供养佛。或见住在夜摩天,忉利护世龙神处,如是一切诸宫殿,莫不于中现其像。于彼然灯世尊所,散华布发为供养,从是了知深妙法,恒以此道化群生。或有见佛久涅槃,或见初始成菩提;或见住于无量劫,或见须臾即灭度。身相光明与寿命,智慧菩提及涅槃,众会所化威仪声,如是一一皆无数。或现其身极广大,譬如须弥大宝山;或见跏趺不动摇,充满无边诸世界。或见圆光一寻量,或见千万亿由旬,或见照于无量土,或见充满一切剎。或见佛寿八十年,或寿百千万亿岁,或住不可思议劫,如是展转倍过此。佛智通达净无碍,一念普知三世法,皆从心识因缘起,生灭无常无自性。于一剎中成正觉,一切剎处悉亦成,一切入一一亦尔,随众生心皆示现。
「如来住于无上道,成就十力四无畏;具足智慧无所碍,转于十二行*轮③。了知苦集及灭道,分别十二因缘法④;法义乐说辞无碍⑤,以是四辩广开演。诸法无我无有相,业性不起亦无失,一切远离如虚空,佛以方便而分别。如来如是转*轮,普震十方诸国土,宫殿山河悉摇动,不使众生有惊怖。如来普演广大音,随其根欲皆令解,悉使发心除惑垢,而佛未始生心念。或闻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智,或闻慈悲及喜舍,种种音辞各差别。或闻四念四正勤,神足根力及觉道,诸念神通止观等,无量方便诸法门。龙神八部人非人,梵释护世诸天众,佛以一音为说法,随其品类皆令解。若有贪欲瞋恚痴,忿覆悭嫉及憍谄⑥,八万四千烦恼异,皆令闻说彼治法。若未具修白净法,令其闻说十戒行;已能布施调伏人,令闻寂灭涅槃音。若人志劣无慈愍,厌恶生死自求离;令其闻说三脱门,使得出苦涅槃乐。若有自性少诸欲,厌背三有求寂静;令其闻说诸缘起,依独觉乘而出离。若有清净广大心,具足施戒诸功德,亲近如来具慈愍,令其闻说大乘音。或有国土闻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⑦,如是乃至无有量,悉是如来方便力。涅槃寂静未曾异,智行胜劣有差别;譬如虚空体性一,鸟飞远近各不同。佛体音声亦如是,普徧一切虚空界,随诸众生心智殊,所闻所见各差别。佛以过去修诸行,能随所乐演妙音,无心计念此与彼,我为谁说谁不说。如来面门放大光,具足八万四千数;所说法门亦如是,普照世界除烦恼。
「具足清净功德智,而常随顺三世间,譬如虚空无染着,为众生故而出现。示有生老病死苦,亦示住寿处于世;虽顺世间如是现,体性清净同虚空。一切国土无有边,众生根欲亦无量;如来智眼皆明见,随所应化示佛道。
「究竟虚空十方界,所有人天大众中,随其形相各不同,佛现其身亦如是。若在沙门大众会,剃除须发服袈裟,执持衣钵护诸根,令其欢喜息烦恼。若时亲近婆罗门,即为示现羸瘦身,执杖持瓶恒洁净,具足智慧巧谈说。吐故纳新自充饱,吸风饮露无异食⑧,若坐若立不动摇,现斯苦行摧异道。
「或持彼戒为世师,善达医方等诸论,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深入诸禅及解脱,三昧神通智慧行,言谈讽咏共嬉戏,方便皆令住佛道。
【章旨】此章赞叹毗卢遮那之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中的第七种至十二种功德。九十五偈中的第六部分三偈赞叹「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第七部分十六偈赞叹「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第八部分十八偈赞叹「安立正法功德」,第九部分三偈赞叹「授记功德」,第十部分四偈赞叹「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第十一部分二偈赞叹「断一切疑功德」,第十二部分九偈赞叹「令入种种行功德」。(参见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六二中至九六二下)
【注释】①堪忍位:即「堪忍地」。天台宗以为是指菩萨十地中之初地「欢喜地」。但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载,修行者已得四念处,则住于堪忍地中,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