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海、种种施设②海、种种名号海、种种语言海,能普入说一切深密法句海、说一切究竟③法句海、说一切所缘中有一切三世所缘法句海、说上法句海、说上上法句海、说差别法句海、说一切差别法句海,能普入一切世间咒术海、一切音声庄严轮④、一切差别字轮⑤际。
【章旨】良医弥伽向善财童子宣说「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
【注释】①梵天: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在婆罗门教、印度教之中,梵天指宇宙的创造者,是万有之根源。「梵」的神格化所产生的神祇,为婆罗门教的最高神,也是印度教三大神祇(即梵天、湿婆、毗湿奴)之一。佛教中总称色界的初禅天为梵天,包括「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通常单独使用的「梵天」,大多指「大梵天王」、「梵王」。「梵王」,别名「尸弃」、「世主」,此天王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先请求佛转*轮,与帝释天同为佛教的护法神。
②施设:安立;建立;发起。
③究竟: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
④音声庄严轮:以音声作佛事之意,即用诵经、唱佛名乃至以歌舞音乐等供养佛的礼仪。在此是指以妙音诵持「轮字法门」。
⑤字轮:密教修法所用的观法之一。又称法界体性三昧观、入法界三昧观、入法界观、后入三摩地观。即观显本尊之意密与行者之意业本来融会不二的观法。亦即行者于心月轮上,布列表地、水、火、风、空五大的梵字(阿、 、罗、诃、佉), ,以及表示佛、菩萨的梵字,而思惟现象世界本来是空,最后实现本尊与自己一体无二之境地。于密教修法中,此字轮观为意密成佛之秘观、加持成佛之妙行,与正念诵、修口密的入我我入观同是重要的观法。
【语译】弥伽如此赞扬感叹善财童子,使得诸位菩萨都非常欢喜。诸位菩萨都从其面门发出种种光芒,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中的众生遇到这些光之后,诸位龙神以及梵天都全部来到弥伽的住所。弥伽大士即以方便为众生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那些众生听闻此法之后已,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并且永不退转。
弥伽又还升其本座,告诉善财说:「善男子!我已经获得妙音陀罗尼,能分别知晓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所用的语言,对于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诸梵天等所有的语言也都能够知晓。对于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无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诸众生所用的语言,也都能够知晓。
「善男子!我只知晓这一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诸菩萨摩诃萨,能够完全进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种种施设海、种种名号之海、种种语言之海,能够完全进入说一切深刻秘密的法句海、说一切究竟法句海、说一切所缘中有一切三世所缘法句之海、说上等法句海、说上上等法句海、说差别之法句海、说一切差别之法句海,能完全进入一切世间咒术海、一切音声庄严轮、一切差别之字轮际。
「如是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①;彼有长者,名曰『解脱』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菩萨云何成菩萨行?菩萨云何集菩萨行?菩萨云何思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以善知识故,于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净信,深自增益;礼弥伽足,涕泗悲泣,绕无量匝,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章旨】良医弥伽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住林」聚落的解脱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
【注释】①住林:表征「方便具足住」。
②解脱:于其身内显现无边佛境,定用自在,因此此长者名为「解脱」。
【语译】良医弥伽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如此功德,我现在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向南行进,有一个名叫『住林』的村落;那里有一位名叫『解脱』的长者。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请教:成就菩萨如何修菩萨行?菩萨如何成就菩萨行?菩萨如何积集菩萨行?菩萨如何思维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弥伽善知识的缘故,对于一切智之法产生深深的尊重,种植了很深的清净信仰,自己又深深地增益它。善财童子礼拜弥伽之足,涕泗悲泣,绕无数圈。恋慕瞻仰弥伽之后,善财童子辞别良医弥伽,继续向南行进。
【说明】善财童子第五参——良医弥伽会,至此叙述完毕。良医弥伽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是进入「十住」第四住——「生贵住」的方法。「生贵住」,又作「阇摩期菩萨法住」,是指在前述各层次妙行的基础上,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
善财童子第六参:解脱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住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誓愿坚固,心无疲厌;以诸甲冑而自庄严,精进深心①不可退转,具不坏信;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及那罗延②,无能坏者;守持一切善知识教,于诸境界得不坏智;普门清净,所行无碍;智光圆满,普照一切;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种种差别,无依无住,平等无二;自性清净而普庄严,于诸所行皆得究竟,智慧清净离诸执着;知十方差别法,智无障碍;往十方差别处,身不疲懈;于十方差别业,皆得明了;于十方差别佛,无不现见;于十方差别时,悉得深入;清净妙法充满其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恒普入平等境界;如来智慧之所照触,一切智流相续不断,若身若心不离佛法;一切诸佛神力所加,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成就大愿,愿身周徧一切剎网,一切法界普入其身。
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徧推求解脱长者。既得见已,五体投地,起立合掌,白言:「圣者!我今得与善知识会,是我获得广大善利③。何以故?善知识者,难可得见,难可得闻,难可出现,难得奉事,难得亲近,难得承接④,难可逢值,难得共居,难令喜悦,难得随逐。我今会遇,为得善利。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事一切佛故,为欲值一切佛故,为欲见一切佛故,为欲观一切佛故,为欲知一切佛故,为欲证一切佛平等故,为欲发一切佛大愿故,为欲满一切佛大愿故,为欲具一切佛智光故,为欲成一切佛众行故,为欲得一切佛神通故,为欲具一切佛诸力故,为欲获一切佛无畏故,为欲闻一切佛法故,为欲受一切佛法故,为欲持一切佛法故,为欲解一切佛法故,为欲护一切佛法故,为欲与一切诸菩萨众同一体故,为欲与一切菩萨善根等无异故,为欲圆满一切菩萨波罗蜜故,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所修行故,为欲出生一切菩萨清净愿故,为欲得一切诸佛菩萨威神藏故,为欲得一切菩萨法藏无尽智慧大光明故,为欲得一切菩萨三昧广大藏故,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无量无数神通藏故,为欲以大悲藏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皆令究竟到边际故,为欲显现神变藏故,为于一切自在藏中悉以自心得自在故,为欲入于清净藏中以一切相而庄严故。
「圣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如是乐、如是欲、如是希求、如是思惟、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究竟、如是谦下,至圣者所。我闻圣者善能诱诲诸菩萨众,能以方便阐明所得,示其道路,与其津梁,授其法门;令除迷倒障,拔犹豫箭,截疑惑网,照心稠林⑤,浣心垢浊,令心洁白,使心清净,正心谄曲,绝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执着;于执着处令心解脱,于染爱处使心动转,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无上法城⑥;令住大悲,令住大慈,令入菩萨行,令修三昧门,令入证位,令观法性,令增长力,令修习行,普于一切,其心平等。唯愿圣者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随所修习,疾得清净,疾得明了!」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七会。善财遵嘱继续南下,于路途仔细消化良医弥伽所宣说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后到达住林城礼拜解脱长者并诚恳地向解脱长者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
【注释】①深心:又称「深信」。通常是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乐于集聚诸功德善行而又深信爱乐之心。
②那罗延:即「那罗延天」 、「那罗延力执金刚」,乃帝释天之力士,或为毗纽天之异名,此金刚能发勇猛之大悲以救济众生。以其大悲心特别强盛,因此以那罗延天之大力喻之,而称为「那罗延力」。
③广大善利:善的、美妙的利益为「善利」。佛典中的「大善利」往往是指菩提之利益。
④承接:交接;连接;衔接;接受。
⑤稠林:又作「谜」,即密茂之森林,佛教以之比喻众生邪见烦恼,交络繁茂,有如稠密的森林。
⑥无上法城:即「涅槃城」。无上法,指「涅槃」,因为在佛教中,「涅槃」是一切法中至高无上之法。
【语译】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思惟着良医弥伽宣说的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了诸菩萨语言海门,回忆记忆诸菩萨知晓一切众生微细的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之智门,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住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誓愿坚固,心无疲倦厌恶;以诸甲冑而自己庄严,精进深心不可退转,具备从未毁坏的信仰;其心坚固,犹如金刚以及那罗延,从来就不会毁坏;守持一切善知识的教诲,对于诸境界获得不坏之智;普门清净,所行无有障碍;智光圆满,普照一切;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的种…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