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25

  ..续本文上一页非仅仅相貌与佛相同,其心也与佛相同,因此名之为「正心住」。

  

善财童子第五参:良医弥伽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于佛,不断三宝①,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忆诸大愿普救众生,不着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于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著。

  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弥伽。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坐于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②庄严法门。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于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劳疲?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于一切法离诸暗障?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云何得正念③力,忆持一切差别*轮?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遽即下师子座,于善财所五体投地④,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⑤、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然后起立而称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剎,则为成熟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则为悟解一切业种⑥,则为圆满一切诸行,则为不断一切大愿,则如实解离贪种性,则能明见三世差别,则令信解永得坚固,则为一切如来所持,则为一切诸佛忆念,则与一切菩萨平等,则为一切贤圣赞喜,则为一切梵王礼觐,则为一切天主供养,则为一切夜叉守护,则为一切罗剎侍卫,则为一切龙王迎接,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隐。所谓:令舍恶趣故,令出难处故,断一切贫穷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乐故,遇善知识亲近故,闻广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净菩提心故,照菩萨道故,入菩萨智故,住菩萨地故。

  「善男子!应知菩萨所作甚难,难出难值,见菩萨者倍更难有。菩萨为一切众生恃怙⑦,生长成就故;为一切众生拯济,拔诸苦难故;为一切众生依处,守护世间故;为一切众生救护,令免怖畏故。菩萨如风轮,持诸世间不令堕落恶趣故;如大地,增长众生善根故;如大海,福德充满无尽故;如净日,智慧光明普照故;如须弥⑧,善根高出故;如明月,智光出现故;如猛将,摧伏魔军故;如君主,佛法城中得自在故;如猛火,烧尽众生我爱心故;如大云,降霔无量妙法雨⑨故;如时雨,增长一切信根⑩芽故;如船师11,示导法海津济处故;如桥梁,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六会。善财童子向良医弥伽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良医弥伽首先称赞善财童子为真正的法器。

  【注释】①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

  ②轮字:指金刚因菩萨之种子  满字。因菩萨为转*轮之弥勒菩萨,故约于其弥勒之三形,而称为「轮」。

  ③正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谛意」,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

  ④五体投地:印度礼法之一,为佛教最郑重的礼拜法。即两膝、两肘及头顶着地的致敬法。又称五轮投地、五轮着地、举身投地顶礼、接足礼。

  ⑤栴檀:又作「栴檀树」、「真檀树」、「真檀」等,为常绿之乔木,干高数丈,其材芳香,可供雕刻;研根为粉末,可为檀香,或制香油,叶长约五公分,枪锋状对生,房状花。球形核果,大如蚕豆,熟时呈黑色,颇富汁液,核甚坚硬,竖之有三凸陵。

  ⑥业种:因为善、恶之业可以生出苦乐之果,因此将善、恶之业称之为「业种子」。

  ⑦恃怙:出自《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

  ⑧须弥:即「须弥山」,意译「妙高山」,因为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大部洲即在此碱海的四方。

  ⑨法雨:以雨来比喻佛之教法。佛法滋润众生,令由迷妄而至证悟,犹如雨之普泽草木,使其生长,而至开花结果,因此佛教常常以雨譬喻佛法。

  ⑩信根:即信仰佛、法、僧三宝以及四谛等佛教的真理,为五无漏根之一。「信」为入理之根本,「根」则为坚固不动之义。这是以草木之根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来比喻信仰之心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11船师:因为佛、菩萨如同度众生至彼岸的船筏的指挥者一样,因而佛典中常常以船师来喻指佛、菩萨。

  【语译】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即将学习的大光明法光明法门,深深地信仰并且趣入,专心忆念佛,使三宝从不中断,感叹而远离各种欲念,忆念一切普照三世的善知识,忆念那些能够普救众生的大愿,对于有为法不产生执着,究竟思惟诸法的自性,能够是一切世界都变得严整干净,对于一切佛以及众会道场都在心中不产生执着。

  善财童子逐渐地继续南下到达自在城,寻找弥伽。善财看见有人在市场中坐在师子座上说法,数万人一同围绕着他,弥伽正在宣说轮字庄严法门。善财童子当即顶礼弥伽之足,围绕他无量圈,最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我却不知道成就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如何在六道中流转但却永不忘记失去菩提之心?如何得平等之心意并坚固不动?如何获得清净心而不会毁坏?如何产生大悲之力而永不疲劳?如何进入陀罗尼而完全得到清净?如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一切法都不再是其障蔽?如何具备无碍理解辩才之力,决定明了一切很深的义藏?如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轮?如何获得净趣之力,在一切道都演说诸法?如何获得智慧之力,对于一切法都能够决定分别其意义?」

  这时,弥伽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善财童子回答:「是!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立即从师子座上走下来,来到善财童子面前,五体投地礼敬善财,并且散布金银花等无价宝珠以及美妙的碎末状的栴檀、无量种的衣物覆盖在善财的身上,又散布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之供养善财。做完这一切之后,善财起立而称赞感叹说:「好啊!好啊!善男子!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果有人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就可以使一切佛种不至于中断,就可以使一切佛剎更为严整干净,就可以使一切众生获得成熟,就可以了达一切法性,就可以悟解一切业的种子,就可以使一切诸行圆满,就可以使一切大愿不致于中断,就可以如实理解远离贪欲的种性,就可以明确地见到三世的差别,就可以使信仰和理解永远坚固不变,就可以被一切如来所加持,就可以被一切诸佛所忆念,就可以与一切菩萨平等,就可以被一切贤圣所赞叹喜欢,就可以被一切梵王礼觐,就可以被一切天之主所供养,就可以被一切夜叉守护,就可以被一切罗剎所侍奉保卫,就可以被一切龙王迎接,就可以被一切紧那罗王所歌咏赞叹,就可以被一切诸世间之主称扬庆悦,就可以使一切诸众生界都得到安定。总而言之,使其舍弃恶道,使其出离困难之处,断绝一切贫穷之根本,生于一切天、人快乐之位,遇到善知识并亲近之,听闻广大法并且受持,生出菩提心,使菩提心清净,照耀菩萨道,进入菩萨之智,住于菩萨之地。

  「善男子!应该知晓菩萨所作是非常难的,难于出生也难于遇到,就更加难有看见菩萨的机遇。菩萨是一切众生的的父母亲,因为众生依靠菩萨而成就;菩萨是一切众生救星,救拔众生出离苦难;菩萨是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因为菩萨守护着世间;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救护者,使其免于恐怖害怕。菩萨如同风轮,执持诸世间不使其堕落于恶道;菩萨如同大地,使众生的善根得到增长;菩萨如同大海,充满了无尽福德;菩萨如同净日,智慧光明普照;菩萨如同须弥山,其善根远远高于须弥山巅;菩萨如同明月,智光因此而出现;菩萨如同猛将,摧伏了魔军;菩萨如同君主,在佛法城中得到自由自在;菩萨如同猛火,烧尽了众生我爱之心;菩萨如同大云,降下无量的妙法雨;菩萨如同及时雨,使一切信根之芽增长;菩萨如同船师,指示着度过法海的渡口;菩萨如同桥梁,使众生可以度过生死之大海。」

  弥伽如是赞叹善财,令诸菩萨皆欢喜已,从其面门出种种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遇斯光已,诸龙神等乃至梵天①悉皆来至弥伽之所。弥伽大士即以方便,为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彼诸众生闻此法已,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弥伽于是还升本座,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获得妙音陀罗尼,能分别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语言,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诸梵天所有语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无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悉亦如是。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能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