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31

  ..续本文上一页诸众生之心得到清凉,生出大欢喜。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眉间白毫相之中,生出无数百千亿帝释。这些帝释,都在境界之中得到自在,其头顶上系着摩尼宝珠,其光照耀着一切诸天的宫殿,使一切须弥山王都感觉到震动,使一切诸天大众得到觉悟,感叹福德之力,宣说智慧力,产生快乐力,坚持其志力,净化其念力,坚定其所发的菩提心力。赞叹并且使其乐于观佛,使其除去世俗的情欲;赞叹并且使其乐于闻法,使其厌恶世间的景象;赞叹并且乐于观智,使其断绝世俗的染着,停止修罗与天帝释的战斗,断灭烦恼之斗诤,灭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之心,发降魔之愿,兴起树立正法须弥山王,成办众生一切事业。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从其额上,出无数百千亿梵天,色相端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言音美妙,劝佛说法,叹佛功德,令诸菩萨悉皆欢喜,能办众生无量事业,普徧一切十方世界。

  从其头上,出无量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众,悉以相、好庄严其身,放无边光,说种种行。所谓:赞叹布施,令舍悭贪,得众妙宝庄严世界;称扬赞叹持戒功德,令诸众生永断诸恶,住于菩萨大慈悲戒;说一切有悉皆如梦,说诸欲乐无有滋味,令诸众生离烦恼缚;说忍辱力,令于诸法心得自在;赞金色身,令诸众生离瞋恚垢,起对治①行,绝畜生道;叹精进行,令其远离世间放逸,皆悉勤修无量妙法;又为赞叹禅波罗蜜,令其一切心得自在;又为演说般若波罗蜜,开示正见,令诸众生乐自在智,拔诸见毒②;又为演说随顺世间种种所作,令诸众生虽离生死,而于诸趣自在受生;又为示现神通变化,说寿命自在,令诸众生发大誓愿;又为演说成就总持力、出生大愿力、净治三昧力、自在受生力;又为演说种种诸智,所谓:普知众生诸根智、普知一切心行智、普知如来十力智、普知诸佛自在智。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从其顶上,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其身无等,诸相随好清净庄严,威光赫奕如真金山,无量光明普照十方,出妙音声充满法界,示现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雨法雨。所谓:为坐菩提道场诸菩萨雨普知平等法雨,为灌顶位③诸菩萨雨入普门法雨,为法王子位④诸菩萨雨普庄严法雨,为童子位⑤诸菩萨雨坚固山法雨,为不退位⑥诸菩萨雨海藏法雨,为成就正心位⑦诸菩萨雨普境界法雨,为方便具足位⑧诸菩萨雨自性门法雨,为生贵位⑨诸菩萨雨随顺世间法雨,为修行位⑩诸菩萨雨普悲愍法雨,为新学诸菩萨11雨积集藏法雨,为初发心12诸菩萨雨摄众生法雨,为信解13诸菩萨雨无尽境界普现前法雨,为色界14诸众生雨普门法雨,为诸梵天雨普藏法雨,为诸自在天15雨生力法雨,为诸魔众雨心幢法雨,为诸化乐天16雨净念法雨,为诸兜率天雨生意法雨,为诸夜摩天17雨欢喜法雨,为诸忉利天雨疾庄严虚空界法雨,为诸夜叉王雨欢喜法雨,为诸干闼婆王雨金刚轮法雨,为诸阿修罗王雨大境界法雨,为诸迦楼罗王雨无边光明法雨,为诸紧那罗王雨一切世间殊胜智法雨,为诸人王雨无乐着法雨,为诸龙王雨欢喜幢法雨,为诸摩睺罗伽王雨大休息法雨,为诸地狱众生雨正念庄严法雨,为诸畜生雨智慧藏法雨,为阎罗王界众生雨无畏法雨,为诸厄难处众生雨普安慰法雨。悉令得入贤圣众会。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章旨】海幢比丘从其额头生出无数梵王,以美妙的声音激励佛说法;从其头顶上,生出无量佛土的菩萨众,都以相、好庄严其身,放出无边光芒,为众生宣说种种修行方法;从其顶上,生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光明普照十方,发出妙音声充满法界,示现出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雨法雨。

  【注释】①对治:原意为「否定」、「遮遣」,佛教中以之指依照正确的修行方法断除烦恼等。其中,「道」即正确的方法,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据《俱舍论》卷二十一,有四种对治烦恼的方法,可顺次配于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等四道。第一,厌患对治,又作厌坏对治,首先深厌欲界生死之苦与烦恼惑业之集。第二,断对治,其次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断除烦恼。第三,持对治,再次保持择灭(以真智之拣择力来断灭烦恼)之得,使其不失。第四,远分对治,再观四谛之理,以更远离前所断之烦恼。

  ②诸见:即种种「邪见」,共计六十二种,是古代印度外道之妄执。

  ③灌顶位:「十住位」第十,即「灌顶住」,又作「阿惟颜菩萨法住」、「补处住」。菩萨既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已至灌顶住之菩萨即具有三别相:(1)度众生,谓堪能修行,成就十种智,而能度众生。(2)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众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萨亦不能测量其境界。(3)广学十种智,了知一切法。

  ④法王子位:「十住位」第九,即「法王子住」,又作「渝罗阇菩萨法住」、「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之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

  ⑤童子位:「十住位」第八,即「童真住」,又作「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

  ⑥不退位:「十住位」第七,即「不退住」,又作「阿惟越致菩萨法住」、「不退转住」。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

  ⑦正心位:「十住位」第六,即「正心住」,又作「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行登住」。成就第六般若,故非仅相貌,且心亦与佛同。

  ⑧「方便具足位」:「十住位」第五,即「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萨法住」、「修成住」。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缺。

  ⑨生贵位:「十住位」第四,即「生贵住」,又作「阇摩期菩萨法住」。由前之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

  ⑩修行位:「十住位」第三,即「修行住」,又作「渝阿阇菩萨法住」、「应行住」。前之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障碍。

  11新学诸菩萨:「十住位」第二,指进入「治地住」的菩萨,因为「发心住」意味着进入成就菩萨果位的菩萨行,因此名之为「新学菩萨」。治地住,又作「阿阇浮菩萨法住」、「持地住」。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其心明净,犹如琉璃内现精金;盖以初发之妙心,履治为地,故称之为「治地住」。

  12初发心:「十住位」第一,即「发心住」,又作「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发意住」。上进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于空性之位;并以空理智心习古佛之法,于心生出一切功德。

  13信解:依靠信仰而得殊胜的理解,这是小乘佛教修行阶位之名,又名「信胜解」,为钝根者入修道位之名。《俱舍论》卷二十三说︰「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 大正藏》卷二十九,页一二二下)这是说,在见道位中,诸钝根者原名随信行,后至修道住果之位,则改名信解。

  14色界: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为此界的众生,只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15自在天:即「大自在天」,印度教湿婆神的异名。在印度的文化传统中,此神原与毗湿奴同居梵天之下,后来成为三者同位。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被视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创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后,成为居住在色究竟天的圣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视为是位居法云地的圣者。

  16化乐天:音译作「尼摩罗天」、「维那罗泥天」,又作「化自在天」、「化自乐天」、「乐变化天」等。是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其上为他化自在天,下为兜率天。此天之人,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称「化自乐」。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夜,寿长八千岁,身长八由旬,身具常光,男女互相熟视或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其子自男女膝上化生,刚刚降生就大如人间十二岁之孩童。

  17夜摩天:六欲天之一,音译又作「焰摩」、「须焰摩」、「须焰」等,意译为「善时分」、「善时」、「妙善」等,也称为「离诤天」。此天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别。居于其中之天人分分度时受不可思议之欢乐。距阎浮提十六万由旬,距忉利天八万由旬;纵广有八万由旬。其天王名叫「牟修楼陀」,身量五由旬。又此天界有高一万由旬的四大山及种种异山,亦有无数天华以为庄严,有种种河池,百千园林周匝围绕。河池有胜妙莲华,园林有天女喜笑歌舞,成就其他无量功德。天众受种种快乐,其胜妙非忉利天所能及。寿二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二百岁。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重三铢。有婚姻之事,男娶女嫁,男女相近或纔相抱即形成性行为。儿从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阎浮提三、四岁之童(一说七岁),出生不久身形就迅速成满,常食净抟食。

  【语译】海幢比丘从其额上生出无数百千亿的梵天。这些梵王色相端正庄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以其美妙的声音和语言鼓励佛为众生说法,感叹佛的功德,使诸菩萨都欢欢喜喜,为众生办理无量的事业。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头上生出无量佛剎微尘数的菩萨众。这些菩萨都以相、好庄严其身,放出无边光芒,宣说种种修行方法。这些方法有:赞叹布施,使众生舍弃吝啬和贪婪,获得众妙宝庄严世界;称扬赞叹持戒的功德,使诸众生永远断除诸恶,坚住于菩萨大慈悲…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